“守護天使”讓診療過程更溫暖?
作為資深志愿者的孟廓根據醫院門診樓層索引圖,為初次參與志愿服務的大學生志愿者們講解各樓層科室分布情況。
志愿者們經常需要耐心為患者介紹講解醫院互聯網診療流程。
“您好,請問怎么用手機掛號呀?”北京友誼醫院門診大廳內,86歲的張大爺顫巍巍地舉著手機,焦急地點擊手機屏幕,向志愿者咨詢。“大爺您別著急,我來幫您掛號!”該院志愿者孟廓立刻迎了上來,攙扶著張大爺,坐在休息區等候。
大學生志愿者在急診協助醫護為患者測量生命體征,做好就診前的準備工作。
隨后,孟廓接過手機,不到3分鐘,順利幫助張大爺預約好當天下午的號源。“您記得下午3點鐘過來就診,您的診室在4樓,如果自己找不到,來分診臺找志愿者,我們陪您上樓。”孟廓向張大爺說明就診信息,張大爺滿意地連聲道謝。
自2017年加入北京友誼醫院“大愛友誼,守護天使”志愿者團隊,孟廓便把“急困難者之所急,幫困難者之所需”作為自己的工作原則,一絲不茍、盡心盡力地完成每一項志愿服務工作。兒科、產科及急診等科室前,時常能看到孟廓樓上樓下忙碌導診的身影,幾乎所有醫護人員都認識她,都親切地喊她“孟大姐”。
各科室前,時常能看到孟廓樓上樓下忙碌導診的身影。
每次志愿者上崗服務前,醫院工作人員都要為社會志愿者和大學生志愿者進行掛號途徑及流程的細致培訓。
“大家都說只要有孟大姐在,就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是對我工作最大的鼓勵。”孟廓說,自己對志愿服務,充滿熱忱。平時周末和節假日,她積極招募社會志愿者和大學生志愿者,加入該院志愿服務團隊。作為友誼醫院志愿者榜樣,她經常帶領志愿者團隊,在大學校園里為學生們進行志愿服務培訓,“大愛友誼,守護天<愛尬聊_百科網>使”志愿者團隊因此也增添了不少年輕面孔。
首都醫科大學大一學生劉添羽,一周前成為友誼醫院志愿服務團隊的新成員。新學期,她準備課余時間在這里長期服務患者。熱愛志愿服務的她,此前已在宣武醫院和解放軍總醫院多次擔任志愿者。“看到被幫助的患者露出笑容,一種強烈的幸福感從我的心頭油然而生。”
友誼醫院門診辦主任助理王艷表示,該院志愿者服務團隊積極提供助老服務,與周邊社區一同協作,增加志愿者陪診服務項目,陪伴高齡或殘障有需求的患者就診。醫院還專門采購了愛心助老輪椅,由志愿者推送有需求的患者就醫使用。現在,越來越多患者選擇互聯網醫院診療,志愿團隊也增設了互聯網診療志愿服務,現場指導患者使用互聯網醫院平臺。友誼醫院門診部主任兼該院志愿者工作負責人王賓介紹:目前友誼醫院“大愛友誼,守護天使”兩院區志愿服務團隊累計共有3000多位志愿者,將在醫院黨委的領導下,在友誼醫院志愿者協會的帶領下,為醫院更多的患者提供便利及優質的服務。
(原標題:“守護天使”讓診療過程更溫暖)
流程編輯:U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