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耀:2023年全球經濟形勢“危中有機”|新京智庫?
▲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 賀頓 攝
新京報訊(記者肖隆平 實習生袁文倩) 4月11日,由新京報社、千龍網主辦,新京智庫、貝殼財經承辦的“信心與繁榮——2023新京智庫春季峰會”在京開幕。在開幕式上,財政部原副部長朱光耀表示,2023年全球經濟金融形勢面臨非常大的挑戰。應對挑戰的前提是要對現有的全球經濟形勢,包括各個國家經濟的綜合國力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2022年全球經濟有兩個特征應被記住
朱光耀表示,2022年對全球經濟而言確實是非常艱難的一年,既有過去三年新冠疫情對人類健康造成很大的沖擊,以及由此帶來對經濟的負面影響,也有全球地緣政治危機,使得全球業已存在的能源危機和糧食危機更加嚴重。這些問題在2023年仍將繼續存在。那么,人類如何攜手應對此類大的流行疾病,如何用人類智慧與合力來應對自然界發出的挑戰,這確實是一個新的科學的衛生命題。
朱光耀介紹,回顧2022年的經濟發展,它呈現了兩個基本特征。一是2022年全球經濟總規模首次<愛尬聊_生活百科>超過了100萬億美元大關,達101萬億美元;二是全球人口首次超過80億。“在人類發展史上,這兩個基本經濟特征應該被記住。”
而從2022年主要經濟體分布情況來看,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是美國,經濟總規模達25.04萬億美元。第二是中國,GDP是18.32萬億美元。日本第三,德國第四。印度是第五,并且是第一次超過了英國的經濟總規模。
英國變成了全球第六大經濟體,第七是法國,第八是加拿大。俄羅斯是第九,重新回到了前十強。第十是意大利。從數據上看,進入全球前十大經濟體,經濟規模都超過兩萬億美元。
2023年全球經濟形勢仍舊面臨重大挑戰,中國經濟穩中向好
進入2023年,朱光耀介紹,在美歐出現的銀行業動蕩,因為大量衍生產品的不透明,特別是掉期違約CDS(編者注:銀行發行的一種固定面額、固定期限、可以轉讓的大額存款憑證)交易的不透明,而且沒有在銀行體系內進行結算,所以造成了一系列的嚴重問題。“這些我們都要進行研判和作出如何應對諸如此類危機的策略,以保障中國經濟的平穩健康發展。”
2023年是一個新的開始。今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預測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為2.9%,比去年10月的預測值高出0.2個百分點。同時,IMF大幅上調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至5.2%,高出此前預測值0.8個百分點。
IMF也看好中美未來五年的經濟前景。IMF預測,2027年美國經濟規模將達到30.28萬億美元,同比2022年的25.04萬億美元增加五萬億美元以上,五年間經濟增長要達到20.9%。“美國未來五年的增長量比現在日本的經濟規模還要大。”朱光耀說。
IMF預測,中國未來五年經濟增長絕對值將達到八萬億美元。從絕對增長值看,中國將超過美國。也就是說,2027年中國的GDP總規模或將達到26.7萬億美元。朱光耀表示,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規模將與保持了全球第一大經濟體123年紀錄的美國經濟規模進一步縮小。當然,“要實現這個經濟增長預測,前提是未來五年中國經濟保持年均8%的名義增長率和4.5%的實際增長率。”
朱光耀認為,當前全球經濟發展面臨極大的不確定因素,但是發展經濟對每個國家都至關重要,關鍵是要在公平的規則下進行。對于我們國家來說,我們要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堅持高質量發展,把經濟質量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有機結合起來,保持中國經濟的健康持續發展。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