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歷史追問:湯泉行宮今何在??

有清一代,從北京到承德避暑山莊之間建有多座行宮。以密云區的古北口為界,京城到古北口途中的行宮,統稱為“口內行宮”;從古北口到承德避暑山莊之間的行宮,則是“口外行宮”。

“口內行宮”共10座,在昌平區分布有湯泉行宮和藺溝行宮。《光緒昌平州志》中記載:“湯泉行宮在州城東三十里,康熙五十四年建,設八品總領一人,無品級副總領兩人,效力筆帖式二人……”那么,清代的湯泉行宮在哪里呢?

清宮浴室遺址

湯泉行宮圖(來源于清工部樣式房《湯泉行宮地盤畫樣全圖》)

龍王閣又稱惠澤閣,位于竹竿山東麓,系乾隆擴建行宮時遷建于此。

清帝常到湯泉行宮“坐湯”

昌平區小湯山鎮有一處聞名遐邇的小湯山溫泉。小湯山由三座小山組成,是軍都山脈在山前平原地帶侵蝕形成的三座巖石山,海拔在40到60米之間,是軍都山余脈。這三座小山有兩座在湯泉行宮內,名為“竹竿山”,因乾隆皇帝在此山題刻了“九華分秀”,又稱九華山。另一座小山海拔約50米,在行宮外側,如今被稱為小湯山。湯泉行宮在康熙年間建立,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行宮周邊漸漸地有商民聚居,逐漸形成了今天的小湯山村。

在遼代,蕭太后就曾經到小湯山溫泉洗浴,留下了梳妝臺等名勝古跡。元代將小湯山溫泉稱為“圣湯”。明朝時,武宗朱厚照曾經在這里沐浴,留下了“泡海隆冬也異常,小池何自暖如湯。融融一脈流股筋,不為人間洗冷腸。”的詩句。清軍入關后,小湯山地區被正黃旗圈占,溫泉成為皇家禁地。《日下舊聞考》記載,康熙五年(1666年),對小湯山溫泉“始加疏引,甃二池,并恭建行宮”。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清廷在此地正式營建了湯泉行宮,在行宮大門內的溫泉泉眼處用漢白玉石砌建了兩個浴池,水池底部為溫泉出口,東西兩池相距3米,兩池水溫一熱一溫。又修建引水渠,引溫泉水至行宮殿室。行宮建成以后,康熙帝多次到這里療疾“坐湯”,每逢聽政感到疲勞時,他就會到行宮,泡浴溫泉水,祛除疲勞。康熙帝曾賦《溫泉行》詩:“溫泉泉水沸且清,仙源遙自丹砂生。沐日浴月泛靈液,微波細浪流琮琤。初經石竇漾暄溜,烈勢直與炎曦爭。瀠洄碧澗落花駐,掩映翠巘霜林明。”康熙帝在位的61年間,共修建了四座帶有溫泉的行宮,分別位于張家口赤城、昌平小湯山、遵化、承德。小湯山湯泉行宮的溫泉距北京城最近,也是康熙帝來往次數最多的溫泉。康熙帝在臨終的前一年,身體狀況很差,仍堅持到小湯山用溫泉療疾。

乾隆六年(1741年),乾隆帝下令對湯泉行宮進行了擴建,在行宮北側向北拓地建起一座清幽的園林。《燕都名山游記》記載:“乾隆新建行宮時,擴充浴室,并把龍王廟遷至大湯山東麓。前宮以北又拓地為后宮,帝后常來此沐浴。”行宮擴大后,把原行宮稱為“前宮”,增建部分稱為“后宮”。前宮是宮殿區,是皇帝處理政務、接見大臣的地方;后宮是休養區,山清水秀,堂軒亭閣點綴其間,錯落有致,是皇帝休息宴飲的地方。在后宮內,小湯山掩映在翠竹之中,被乾隆帝命名為“竹竿山”。山巔東北側鐫刻有乾隆帝御題的“九華分秀”四個大字。

據現存的清工部樣式房繪制的《湯泉行宮地盤畫樣全圖》和乾隆時期內務府的陳設檔案等資料記載,湯泉行宮全部建筑有“大小房、亭子三百九十間,游廊二百六十三間”,行宮總體布局呈倒凸字形,分前宮、后宮兩大區域。

前宮為康熙時期所建。進入行宮大門,門內東西兩側各有一座溫泉浴池,在池的兩側有池堂,是洗浴的地方。前宮內建筑有“澡雪心神”“漱瓊”等殿宇。前宮西墻外還有一排南北方向的沐浴室,這是給隨扈大臣們準備的浴所。前宮東墻外東南側建有一座寺院,名為“招提寺”。民國初年,《琉璃廠雜記》作者周肇祥來到小湯山時,見到招提寺已塌毀,只留下“敕建招提寺”石匾,置于前宮東屋內的角落中。前宮的正殿和配殿均已蕩然無存,唯殿前兩個溫泉池猶存。

后宮是乾隆時期所增建,占地面積大,布局隨水勢山勢的自然形態,建有登高遠望、游船賞荷、釣魚休閑等場所。以中所建筑為中心,四周建有東、南、西、北四所宮殿建筑群。

行宮殘存建筑

毀于日據時期

湯泉行宮的中所建于后宮中心偏右地帶,由中、西、東三路宮殿群組成。中路有宮門三間,三進院落,頭進院正殿為面闊七間的“石隨苓芬殿”,院落東西兩側為游廊;二進院正殿為面闊七間的“瞻睇煙云殿”,殿內建有戲臺一座,正殿前有東西配殿各七間;第三進院落為正殿七間的“瀾碧殿”,殿后建有抱廈。西路南面是三間穿堂門,有三進院落,頭進院東西配殿各三間,正北為門樓;第二進院落為正殿七間的“蘿香徑”,東西稍間為凈房,院內有東西配殿各三間;第三進院落為正殿五間的“敦素殿”,院中建有噴泉水池,有東配殿五間。東路南端有六間值房,北端建有游廊,經過更衣亭,可通往竹竿山東側的沐浴堂。

南所位于后宮東南側,是清帝辦公,接見大臣的場所。有正殿五間,殿名為“對時育物”,院內有東西配殿各三間。宮門外橫巷兩側各有值房三間,宮門左右又各有值房五間。南所東西兩側有膳房、茶房等附屬建筑。南所西側為面闊五間的辦事殿,殿南為倒座的五間值房,辦事殿與后宮相通。

東所位于中所東側,四面環水,東西兩側有橋與外界相通。有五間正殿的“氾漣暉”殿,正殿東側為游廊,西側為穿堂門,通西跨院,西跨院有書房三間。東所東側有“東九間庫”,存放游船用具。東所內擺放有許多學習用具,應是隨扈皇子們的住宿場所。

西所位于中所西南,東西兩面臨水,主要建筑有帶月臺的三間宮門,有五間名為“澄懷觀道”的正殿,正殿后建有抱廈三間,正殿周圍是游廊。西所東西兩側建有配房各三間。

北所在竹竿山后,有五間名為“水鏡秋霜”的前殿,殿后建有三間抱廈。有后殿七間,名為“淵清玉潔”,前后殿采用游廊連接。

從《湯泉行宮地盤畫樣全圖》可以看到,行宮內的山水之間還有亭臺閣樓等建筑。南所東北有漱玉飛云亭,南所北側的湖東岸有六邊形的含綠亭,東所北岸有矩形的四方亭,竹竿山中部有一峰亭,西所北面有八角形的廣潤亭,北所的西南有攬秀亭。

湯泉行宮自康熙年間建立起,共存在約二百余年。據《清實錄》記載,清朝后期的咸豐、同治、光緒三朝皇帝沒有來過湯泉行宮。行宮由于缺少管理,日漸荒蕪。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瘋狂報復清政府地方衙署和官方建筑,湯泉行宮內的陳設器皿也被搶奪一空,竹竿山樹木被燒毀。從此以后,<愛尬聊_知識大全>清廷再也無力修復行宮。

民國初年,政府高官紛紛看中了小湯山溫泉的療養作用,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定曾住在這里養病。1918年,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等人“以歲金八百,租于清室,建湯山別墅”,經過整修,前宮辟為湯山飯店,附設湯山浴池,后宮建成湯山公園。抗日戰爭時期,湯山飯店和湯山公園遭到劫難,被侵華日軍侵占,收治在侵華戰爭中屠殺抗日軍民的日寇。日寇在行宮內大肆拆建,致使行宮建筑再遭破壞,老建筑凋零殆盡。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原標題:湯泉行宮今何在?)

作者:高建軍

流程編輯:U031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編輯 舉報 2023-04-13 11:51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