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者千的下一句是什么啊??
請問一下,<愛尬聊_知識大全>智者千的下一句是什么啊,在線等。。。
滿眼煙火 2022-06-13 03:10 必有一失諺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出自《晏子春秋》,后被《史記 ·淮陰侯列傳》引用,意思是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獲。包含了一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說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聰明之人不可能永遠聰明;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聰明的時候。
qkoufu500 2022-06-13 03:11 1、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yǒu zé gǎi hài 【解釋】指凡有缺點錯誤被人指出應該改過,沒缺點、錯誤就用以勉勵自己。 【例句】對于別人的意見,我們應該~。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解釋】則:就;加:加以。對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 【出處】《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為學之本矣。” 2、智者千慮,或有一失 zhì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shī 【解釋】指聰明人對問題深思熟慮,也難免出現差錯。 【出處】《舊唐書·宇文融傳》:“臣聞智者千慮,或有一失;愚夫千計,亦有一得。”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解釋】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想吃就吃 2022-06-13 03:17 全句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賬戶注冊馬甲 2022-06-13 03:18 必有一失
無知小白菜 2022-06-13 03:26
阿雨ui 2022-06-13 03:26 出處 《史記·卷九十二》:“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解釋 解釋 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 相關例句 再聰明的人,也不應該驕傲,因為~。 相關人物: 司馬遷 晏子 管仲 齊景公 相關作品: 史記·卷九十二 有一天,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者來找他。晏子把使者讓到屋里一起吃飯。結果吃光了所有的飯菜,使者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者回去后,把這事報告了景公,景公感嘆地說:"唉呀!沒想到晏子家的生活這么窮啊。我不知道這種情況,是我的過錯啊!"于是,馬上派人給晏子送去許多金錢,同時又特別給了晏子往后可以多收一些稅和租子的權利,好讓他用這些收入養活賓客。 使者到了晏子家,說明了來意,晏子堅決不要這些財物和權利。使者只好回去向景公匯報,景公再次讓使者送去。就這樣,使者來來回回跑了多次,晏子還是不接受。 最后,晏子親自到景公那里,恭敬地辭謝說:"我的家里生活并不困難。用國君賜給我的俸祿,足可以使我的親戚朋友吃飽穿暖,甚至還有剩余去賑濟百姓。可見,國君給我的賞賜已經足夠多了,我一點也不窮。我聽說,如果從國君那里獲取許多財物,然后把它施舍給民眾,這種做法是做臣下的代替國君去征服民心,忠臣是不這樣做的。如果從國君那里獲取許多財物,卻又舍不得把它分給百姓,這種做法是把財物藏在箱柜里的行為,有仁德的人是不這樣做的。從國君那里獲得多余的財物,從而得罪有見識的人們。自己死后,多余的財物還不是成了別人的東西?這種行為不過是給別人做倉庫保管員罷了,聰明的人是不這樣干的。八百縷絲線織的布,一碗飯,就足能使一個人吃飽穿暖了,能夠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滿足了!" 景公聽完后,仍然不解地問晏子說:"當年我們的先君齊桓公,把登記入冊的五百社的人口和土地封賜給管仲,管仲沒有推辭,全都接受了。現在,我給你這么一點財物,你卻推辭不肯接受,這是為什么呢?"晏子回答說:"我聽說,圣明的人考慮問題非常細致周密,但是也難免不犯一點過失;愚蠢的人如果能把問題多考慮一下,也不見得沒有一點可取之處。我想當年管仲也許會有他考慮不到的過失,而我的考慮或許會有一點可取之處吧!"
滿眼煙火 2022-06-13 03:10 必有一失諺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出自《晏子春秋》,后被《史記 ·淮陰侯列傳》引用,意思是聰明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愚蠢的人在上千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收獲。包含了一種樸素的辯證法思想,說明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聰明之人不可能永遠聰明;看似愚笨的人,他也有聰明的時候。
qkoufu500 2022-06-13 03:11 1、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yǒu zé gǎi hài 【解釋】指凡有缺點錯誤被人指出應該改過,沒缺點、錯誤就用以勉勵自己。 【例句】對于別人的意見,我們應該~。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解釋】則:就;加:加以。對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 【出處】《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注》:“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為學之本矣。” 2、智者千慮,或有一失 zhì zhě qiān lǜ,huò yǒu yī shī 【解釋】指聰明人對問題深思熟慮,也難免出現差錯。 【出處】《舊唐書·宇文融傳》:“臣聞智者千慮,或有一失;愚夫千計,亦有一得。”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解釋】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想吃就吃 2022-06-13 03:17 全句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人千慮,必有一得。”
賬戶注冊馬甲 2022-06-13 03:18 必有一失
無知小白菜 2022-06-13 03:26
1、【智者千慮】下一句是【必有一失】。
2、【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讀音:[zhì zhě qiān lǜ,bì yǒu yī shī]
釋義: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造句:再聰明的人,也不應該驕傲,因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3、與【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相對的是【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阿雨ui 2022-06-13 03:26 出處 《史記·卷九十二》:“臣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解釋 解釋 不管多聰明的人,在很多次的考慮中,也一定會出現個別錯誤。 相關例句 再聰明的人,也不應該驕傲,因為~。 相關人物: 司馬遷 晏子 管仲 齊景公 相關作品: 史記·卷九十二 有一天,晏子正在吃飯,齊景公派使者來找他。晏子把使者讓到屋里一起吃飯。結果吃光了所有的飯菜,使者沒吃飽,晏子也沒吃飽。使者回去后,把這事報告了景公,景公感嘆地說:"唉呀!沒想到晏子家的生活這么窮啊。我不知道這種情況,是我的過錯啊!"于是,馬上派人給晏子送去許多金錢,同時又特別給了晏子往后可以多收一些稅和租子的權利,好讓他用這些收入養活賓客。 使者到了晏子家,說明了來意,晏子堅決不要這些財物和權利。使者只好回去向景公匯報,景公再次讓使者送去。就這樣,使者來來回回跑了多次,晏子還是不接受。 最后,晏子親自到景公那里,恭敬地辭謝說:"我的家里生活并不困難。用國君賜給我的俸祿,足可以使我的親戚朋友吃飽穿暖,甚至還有剩余去賑濟百姓。可見,國君給我的賞賜已經足夠多了,我一點也不窮。我聽說,如果從國君那里獲取許多財物,然后把它施舍給民眾,這種做法是做臣下的代替國君去征服民心,忠臣是不這樣做的。如果從國君那里獲取許多財物,卻又舍不得把它分給百姓,這種做法是把財物藏在箱柜里的行為,有仁德的人是不這樣做的。從國君那里獲得多余的財物,從而得罪有見識的人們。自己死后,多余的財物還不是成了別人的東西?這種行為不過是給別人做倉庫保管員罷了,聰明的人是不這樣干的。八百縷絲線織的布,一碗飯,就足能使一個人吃飽穿暖了,能夠吃飽穿暖,就是最大的滿足了!" 景公聽完后,仍然不解地問晏子說:"當年我們的先君齊桓公,把登記入冊的五百社的人口和土地封賜給管仲,管仲沒有推辭,全都接受了。現在,我給你這么一點財物,你卻推辭不肯接受,這是為什么呢?"晏子回答說:"我聽說,圣明的人考慮問題非常細致周密,但是也難免不犯一點過失;愚蠢的人如果能把問題多考慮一下,也不見得沒有一點可取之處。我想當年管仲也許會有他考慮不到的過失,而我的考慮或許會有一點可取之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