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戰雙方是誰?主要矛盾是什么??
澎湃新聞消息,當地時間4月16日,盡管當天早些時候蘇丹武裝部隊與快速支援部隊同意人道主義停火3小時,但自當晚起在首都喀土穆和恩圖曼等其他城市沖突再起。據世界衛生組織16日消息,蘇丹武裝沖突已致83人死亡、1126人受傷。喀土穆州、南科爾多凡州、北達爾富爾州、北方州等地均出現傷亡。其中,喀土穆州的沖突最為激烈。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7日,蘇丹喀土<愛尬聊_創建詞條>穆,蘇丹武裝部隊和準軍事快速支援部隊在蘇丹首都繼續發生沖突,濃煙滾滾。視覺中國 圖
外媒評論認為,這場沖突的背后是蘇丹兩大軍事派別領導人之間的政治分歧所引發的權力斗爭。
導火索為何?
據《衛報》4月16日報道,蘇丹武裝部隊與快速支援部隊之間的權力斗爭所引發的激烈武裝沖突已持續超2天,這是自2019年蘇丹武裝部隊與快速支援部隊聯手推翻時任蘇丹總統奧馬爾·巴希爾的政權以來,首次爆發此類沖突事件。自巴希爾下臺后,蘇丹從軍政府逐步向文官領導的民選政府過渡。
報道稱,此次沖突的導火索是雙方在蘇丹武裝部隊改革問題上存在的分歧。倡導民主過渡的民間政治力量要求對軍隊進行監督,并將規模達10萬人的快速支援部隊納入蘇丹武裝部隊;同時,倡導民主過渡的民間政治力量還要求蘇丹武裝部隊移交在該國農業、貿易和其他行業中的資產,這對于經常將軍事行動外包給地區民兵的蘇丹武裝部隊而言是至關重要的權力和收入來源。
半島電視臺16日報道稱,在去年12月蘇丹武裝部隊、快速支援部隊以及倡導民主過渡的民間政治力量達成一項框架,即蘇丹武裝部隊將放棄上述行業的資產,同時快速支援部隊被整合入蘇丹武裝部隊中。隨著簽署后續協議以及開始執行這些協議的時間越來越近,上述三股勢力間的關系似乎正在發生變化,蘇丹的輿論氛圍也變得更加緊張。
另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在15日的沖突爆發之前,快速支援部隊的成員被重新部署到蘇丹全國各地,蘇丹武裝部隊方面認為這是一種威脅,局勢劍拔弩張,目前尚不清楚是哪一方打響了第一槍。
《衛報》報道稱,“此次沖突是在蘇丹軍政府兩個主要派別間出現的明顯權力斗爭后爆發的。”
從盟友到對手
蘇丹武裝部隊背后的領導人是蘇丹主權委員會主席——當前蘇丹的實際統治者阿卜杜勒-法塔赫·布爾漢中將,而由民兵組成的快速支援部隊則由前軍閥穆罕默德·哈姆丹·達加洛領導,他別名“赫梅蒂”。
據半島電視臺報道,布爾漢和達加洛都曾是蘇丹前總統巴希爾的舊部。快速支援部隊的前身是20多年前巴希爾為了應對蘇丹西部達爾富爾沖突而成立的部落民兵武裝金戈威德。達加洛加入金戈威德后,一路晉升,很快引起了巴希爾的注意,并成為一名指揮官。2013年,在巴希爾的支持下,達加洛成立快速支援部隊并吸納金戈威德,轉變為一支半組織化的準軍事部隊。
另一邊,布爾漢也曾參與達爾富爾沖突,并于2008年成為一名地區指揮官,于2018年被提拔為蘇丹軍隊的參謀長。在2019年由達加洛領導的快速支援部隊和布爾漢領導的正規軍合作推翻巴希爾政權時,布爾漢已是蘇丹排名第三的高級別將領兼軍隊監察長。之后布爾漢和達加洛分別成了過渡時期軍事委員會的主席和副主席。該委員會在巴希爾倒臺后掌權,隨后被主權委員會取代,該委員會旨在引導蘇丹進行選舉。作為主權委員會的負責人,布爾漢成為事實上的國家領導人,主導蘇丹逐步向民選政府過渡。
不過,據中國外交部網站信息,2021年10月25日,蘇丹軍方扣押過渡政府總理哈姆杜克等反對黨派官員,解散政治過渡權力機構。11月1日,軍方宣布成立新主權委員會,布爾漢繼續擔任主席。11月21日,布爾漢同哈姆杜克簽署政治協議,恢復哈總理職務,并由哈組建技術官僚政府。2022年1月2日,哈姆杜克組閣未果,宣布辭職。1月20日,布爾漢任命外長等15名部長,總理及部分部長職位暫空缺。4月,聯合國、非盟、伊加特成立三方機制,推動蘇國內對話。
半島電視臺報道稱,盡管布爾漢和達加洛曾于2019年和2021年兩度合作,但達加洛在蘇丹政治過渡、軍隊改革、對外政策方面與布爾漢存在諸多分歧,這也成為今年以來蘇丹政局再動蕩的根源。自2022年12月蘇丹武裝部隊、快速支援部隊,以及倡導民主過渡的民間政治力量達成過渡框架以來,二人的分歧與矛盾逐漸激化,由于最終敲定框架落實細節的談判失敗了,暗流涌動的權力斗爭也浮出水面。
中東全球事務委員會外交政策和安全項目主任加法爾認為,“達加洛和布爾漢都認為,領導權之爭現在是一場零和游戲,并且不幸的是,蘇丹人民必須選邊站,因為兩位軍事領導人都將戰斗到最后。”
BBC刊文指出,如果蘇丹沖突繼續下去,可能會進一步分裂國家,加劇政治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