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新型導彈試射 金正恩攜夫人、妹妹、女兒罕見同框?
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眾號消息,繼3月中旬試射“火星炮-17”后,朝鮮又一次試射該系列洲際彈道導彈。這是“火星炮-18”洲際彈道導彈的首次試射,也是朝鮮史上第一次試射固體燃料洲際導彈。這次試射的時間點選在了4月13日,兩天后就是朝鮮最重要節日之一的太陽節——為紀念朝鮮已故領導人金日成誕辰而設立的節日。
韓國國防部表示,試射活動于當天上午7時23分進行。朝中社報道稱,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現場指導。朝中社發布的照片顯示,金正恩夫人李雪主、妹妹金與正及女兒“罕見同框”,都出現在發射現場。
金正恩攜夫人李雪主、妹妹金與正及女兒“罕見同框”,都出現在導彈發射現場。圖片來源/朝中社
與近期試射“火星炮-15”“火星炮-17”后第一時間發布詳細數據不同,朝鮮官方報道本次并未披露“火星炮-18”的飛行距離及高度。韓國國防部測算稱,該導彈飛行約 1000 公里,持續30 多分鐘;飛行高度低于 3000 公里,不到“火星炮-17”試射的一半。韓方測算,如以正常方式發射,僅能判斷該導彈射程達到5000公里以上,但是否符合射程5500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標準,尚難確定。
朝中社稱,本次試射目的僅是確認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多級火箭分離技術、控制系統的可靠性及軍事效用。韓方亦分析認為,作為初次試射,這是“火星炮-18”的中間試驗,距離真正形成戰斗力尚需很長時間。然而,就其研發周期看,“火星炮-18”首射的意義未可小覷。
圖/視覺中國
朝鮮首次對外披露固體燃料導彈研發,是2022年12月在西海衛星發射場進行固體燃料火箭點火試驗。2023年2月,在人民軍建軍75周年閱兵活動中,疑似固體燃料導彈發射車在“火星炮-17”發射車隊列之后壓軸出場,當時官方并未公布該導彈的型號名稱。
相比此前朝鮮一些新型武器在閱兵式上首次披露后,間隔數年才進入公開試驗階段,朝鮮固體燃料核載具的研發,從閱兵式“首秀”到成功試射僅隔兩月。再考慮到朝鮮上一款新型洲際導彈“火星炮-17”去年11月剛剛試射成功,兩款洲際導彈研發幾乎“無縫銜接”。
這顯示出在新組建的導彈總局統一領導下,朝鮮“核武庫倍增”計劃中的載具擴容任務得到迅速推進,完成了金正恩去年12月提出的希望在最短時間內看到“另一種新型戰略武器”的要求。4月14日,金正恩親自提議,向國防科研相關部門的“十多名重要有關人員”授予勞動英雄稱號,并向導彈總局某研究所副所長韓錦福大校授予少將軍銜。
朝鮮不斷升級、擴容核武庫及核載具,目的何在?本輪研發周期會持續多久?分析指出,這兩個關鍵問題取決于朝鮮對自身國防能力、半島局勢及國際環境的判斷。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核計劃高級研究員潘達指出,固體燃料導彈比液體燃料導彈發射準備時間更短,具有更大的機動性和生存能力,而本次試驗和近期朝鮮多次導彈試驗一樣,選擇新的臨時性發射場地,體現出朝鮮核武力量更多樣、更靈活的反應能力。
潘達認為,以目前朝鮮核武能力推算,美方對朝“一次打擊”戰略無法徹底摧毀朝鮮核反擊能力,這意味著華盛頓長期奉行的“先發制人”核威懾及“最大施壓”,不再是朝美對話、博弈的籌碼。被西方視為朝鮮導彈研發“最高負責人”的朝鮮勞動黨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炳哲4月17日發表的最新講話也指出,“美國尚未意識到從根本上改變的朝美關系的實力格局,沉醉于對自己實力的過度自信。”
就半島局勢而言,韓國總統尹錫悅采取的是強化韓美同盟,以及對朝“強對強”方針。韓美媒體多認為,隨<愛尬聊_百科大全>著尹錫悅施政支持率下探至不足三成,“威懾朝鮮”與“清算前政府”是當局不得不打出的兩張牌,而兩者又相輔相成。此外,紐約亞太和平研究所前所長馬克·巴里指出,加劇的大國競爭或許使朝鮮意識到,其正處于推進核武發展的“機遇期”。而另一邊,盡管朝鮮自2022年以來進行的彈道導彈試驗次數已創下歷史新高,但聯合國安理會迄今未能就應對措施達成一致意見,就采用何種磋商形式也存在較大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