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將成世界第一人口大國 新機遇還是舊困境??
在看到聯合國可能于近期宣布印度人口超越中國位列全球第一這個消息時,19歲的印度大學生瓦倫沒有任何興奮或喜悅的感覺。
“這沒什么值得開心的。印度還有很多人沒有太多機會,就業問題、醫療問題、社會保障問題也仍然很突出……”瓦倫近日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坦承,印度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只會讓他更加焦慮,“面對如此龐大的人口規模,我們真的準備好了嗎?”
在中國人口開始出現負增長、印度人口仍持續攀升之時,印度成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只是時間問題。聯合國此前預測,印度人口將于4月底超越中國,由此改變中國作為全球最大人口國這一持<愛尬聊_百科知識大全>續近百年的全球人口格局。
而對于長期作為全球第二人口大國的印度而言,反超中國登頂世界帶來的到底是新的機遇還是舊的困境,是一個急需回應的新課題。
必然與未知
4月底的某一天,印度某個地方迎來了一個新生兒。這個新生兒或許只是印度當天新增的數萬個新生兒中的一個,但他/她的到來,卻可能帶來一個里程碑式的轉折——這個南亞國家由此將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聯合國預測,印度人口可能于當天達到14.258億。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印度代表安德里亞·沃伊納爾表示,他們對這個數字很有信心,因為采用了非??煽康念A測方法。聯合國人口估計和預測科科長帕特里克·格蘭則稱,這是一個“最佳猜測”。
過去十幾年間,聯合國及諸多人口預測機構不斷地調整預測印度人口超越中國的時間,結果有2050年、2045年、2030年等。但2022年7月,聯合國發布的《世界人口展望》報告曾預測,印度預計將于“2023年的某個時刻”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此后,一系列人口預測數據顯示,這個時刻可能是4月底。但這一天到底是哪一天,沒有一個人口學家可以明確給出答案。
“我們不知道印度人口到底何時會超過中國,因為人口統計存在一些不確定性?!泵绹每怂_斯農工大學社會學教授達德利·波斯頓(Dudley Poston)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稱,尤其是印度已有10多年未開展人口普查,目前關于印度人口的數據都只是基于出生率、死亡率及其他人口統計數據的估算。
印度上一次人口普查是在2011年,該國原定于2021年開展新一輪人口普查,但受新冠疫情影響推遲。聯合國人口事務專員莎拉·赫托格此前表示,印度可能至少要等到2024年才能重啟人口普查工作,因此目前聯合國只能粗略估算印度人口。
波斯頓稱,“也因此,印度人口超越中國的日期我們只能得出一個估算值。聯合國預測可能會在4月的某個時刻,但它可能已經發生了。如果還沒發生,那它則很快就會發生——可能在4月下旬或者5月的某個時刻?!?/p>
當地時間2022年3月12日,印度孟買,人們聚集在火車站外的市場區域。圖/視覺中國
事實上,對于人口專家而言,印度人口具體哪天反超中國或許存在一些不確定性,但印度人口反超中國卻是必然之勢。
聯合國此前估計,2023年1月1日,印度的人口達到14.2202億,這一數字將于7月1日增至14.2862億。而中國2023年1月1日的人口估計為14.2584億,到7月1日將跌至14.2567億。
“在人口統計學上,印度目前仍然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國家,而中國正在步入老齡化社會。印度的總和生育率為2.0,而中國降至1.2。印度人口仍在快速增長,而中國2022年開始已加入許多歐洲國家行列,進入人口負增長時期……由此,印度人口超越中國是必然之勢?!辈ㄋ诡D解釋稱。
2023年1月,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為14.1175億人,較上年末減少85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60‰。這是中國人口自1962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中國人口增速放緩早有跡象。2021年5月,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顯示,中國人口達到14.1178億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增加了7206萬人。但從人口增速來看,第七次人口普查周期的年平均增長率比上一個十年下降了0.04個百分點。從人口出生率來看,2016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12.95‰,此后呈逐年下降態勢,到2022年已降至6.77‰。
印度人口出生率雖然也出現下降,但仍保持在兩位數的較高位。Macrotrends數據顯示,印度2016年的人口出生率為18.63‰,到2022年降至17.16‰。
“印度多年來一直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如今超過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主要是因為2022年中國人口出現負增長,而印度的人口仍在持續增長?!狈钦M織印度人口基金會執行主任普納姆·穆特雷賈(Poonam Muttreja)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印度人早就知道本國人口有一天會超過中國,但時間確實比預期的早了一些。
過去和現在
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柯娜的奶奶生了4個孩子,她的外婆生了6個孩子。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柯娜的媽媽生了2胎——一胎是柯娜,一胎是她的雙胞胎弟弟。至于柯娜本人,她不確定自己未來是否會生孩子,“即使會生,最多也不會超過2個”。
現年33歲的柯娜來自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目前在印度一所大學教授中文??履鹊募彝タ梢哉f見證了印度過去幾十年來人口發展的轉變,她日前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幾十年來,印度人關于家庭、生育的觀念在發生變化,整體來說,女性生的孩子越來越少了。”
印度人口曾經歷了爆炸式增長。1941年開展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當時印度人口大約為3.6億。此后的70多年內,印度人口翻了兩番。從聯合國統計數據來看,印度人口比1950年聯合國開始公布全球人口統計數據時增加了超過10億。
事實上,印度很早就看到了人口爆炸式增長可能帶來的壓力。1947年獨立后不久,印度政府就開始采取控制生育率的舉措。當時,印度的總和生育率大約為6,人口學家當時警告稱印度面臨著一個“人口炸彈”。
1952年,印度成為最早推出計劃生育政策的國家,政府鼓勵一個家庭最多生2個孩子。1976年,由于人口持續膨脹帶來發展困境,時任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強制要求數百萬男性進行絕育,由此導致政治動蕩和社會恐慌。美聯社稱,這導致印度政府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里很少提出計劃生育的話題。
但經濟社會的發展帶來了改變。尤其是在印度南部地區,隨著制造業和服務業的發展,喀拉拉邦、泰米爾納德邦等經濟發達地區在上世紀90年代生育率就降至保持人口所需的2.1以下。由此,印度整體的生育率也持續降低,到2021年時降至2.0,低于2.1的人口更替率。
然而,這并不意味著印度人口已經達到峰值。穆特雷賈指出,印度人口增速雖然已經放緩、總和生育率也出現明顯下降,但由于印度擁有龐大的年輕人口、人口增長勢頭強勁,印度人口還將持續增長一段時間。
穆特雷賈引用2020年7月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稱,印度人口將在2048年達到峰值,之后開始下降。此后幾十年內,印度總和生育率將持續下降,到2100年降至1.3左右,屆時印度的人口可能降至11億。
而聯合國中等變量預測數據顯示,印度人口將在2030年前超過15億,此后持續緩慢增長,在2064年達到17億的峰值。
當地時間2022年10月29日,印度阿格拉,游客在參觀泰姬陵。圖/視覺中國
在穆特雷賈看來,印度和中國一樣,將政策重點放在經濟發展、投資教育和醫療系統以及計劃生育服務上,這些舉措在延緩人口增長上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多位專家指出,印度目前更令人擔憂的一個問題是,南北地區生育率差異引發的社會經濟問題。
來自南部泰米爾納德邦的瓦伊什娜維和來自北部比哈爾邦的瑪麗卡近期分別生下一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度A盛頓郵報》稱,這兩個嬰兒的出生日期僅隔數周,但從許多層面來說,他們都出生在“兩個不同的印度”。
瓦伊什娜維現年27歲,擁有碩士學位。這是她第二次生孩子,也是計劃中的最后一次。“兩個已經夠了,這是我們家庭的共同決定。”瓦伊什娜維在產后護理病房等待絕育手術時接受了《華盛頓郵報》的采訪。
與她相比,22歲的瑪麗卡似乎確實生活在“另一個印度”?,旣惪◤奈唇邮苓^正規教育,在少女時期就已早早結婚,而這已經是她第四次分娩?!梆B育這么多孩子壓力太大了。”瑪麗卡在接受采訪時說,但事情已經發生,“至少這是個兒子”。
瓦伊什娜維和瑪麗卡的不同經歷反映了印度南北地區的發展鴻溝。泰米爾納德邦是印度工業化程度最高的邦,遍布著生產汽車、手機的工廠。在這個地區,每名育齡女性生育的孩子數量為1.8個,和美國、瑞典的生育率相同。而在比哈爾邦,該地區以農業為主,是印度最貧困的邦之一。在這里,每名育齡女性生育的孩子數量為3個。
“從人口學上來說,我們有兩個印度?!痹鴵斡《日紫洕檰柕乃_博拉曼尼亞(Arvind Subramanian)稱,“印度南部地區已經和東亞類似,進入老齡化的初期階段。但印地語腹地(主要為印度北部地區)人口仍處于爆炸式增長?!?/p>
紅利還是壓力
在瓦倫看來,印度人口超越中國并不是一件好事兒。“這么大規模的人口,只是增加了印度各個層面的競爭、增加了更多的不便,譬如資源分配、紅利分配、教育、就業等?!蓖邆愓J為,面對這些問題,政府需要采取更多的行動。
人口的爆炸式增長曾給印度帶來困擾,但也給印度帶來了發展機遇。尤其是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印度經濟開始轉向自由化、市場化、全球化時,大規模的勞動力無疑助長了該國經濟發展。
印度智庫“印度經濟監測中心”(CMIE)首席執行官馬赫什·維亞斯(Mahesh Vyas)對半島電視臺表示,20世紀90年代,印度成功將大批勞動力從農場轉向工廠,“這是在人口結構變化之時,一種由政策干預引發的文化改變?!?/p>
維亞斯認為,當前印度仍可以享受到人口紅利,因為多項研究表明,世界上許多地區歷史上甚至近期的經濟增長,很大程度上都歸因于人口紅利。
但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研究所研究員樓春豪看來,印度能否享受到、能在多大程度上享受到這一波人口紅利,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樓春豪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印度傳統的人口紅利主要來自于年輕勞動力,這確實是印度的一個人口優勢,因為年輕勞動力的增加可以促進經濟增長,尤其是在印度大力推動制造業發展的現在。
印度人口結構最大的一個特征就是年輕化,該國接近一半的人口年齡在25歲以下。另據《印度人報》報道,2020年統計數據顯示,印度的勞動力人口(年齡在15歲至64歲之間)大約為9億人,占到總人口的67%。
“在印度人口即將超越中國位列世界第一的背景下,印度是有機會獲取人口紅利的。但我們需要注意到,這個機會的背后面臨著重重挑戰?!睒谴汉婪Q,尤其是在印度總和生育率已經下降、人口老齡化趨勢開始顯現的當下,印度可能獲取人口紅利的周期并不會很長。
對于這一點,穆特雷賈也已關注到。她對新京報記者表示,“印度的人口結構正在發生變化,譬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從1961年的5.6%增加到了2021年的10.4%。這意味著印度需要在未來一段時期的政策中考慮到老齡化的問題?!?/p>
而在有限的人口紅利周期內,印度要真正獲取人口紅利,仍面臨多重挑戰。樓春豪指出,印度目前面臨著多個層面發展不均衡的問題,譬如南北地區發展差異、性別不平等、教育資源不均衡等。“這些不平衡將嚴重制約印度人口紅利的釋放?!?/p>
從地區層面可以看到,印度新增人口中很大一部分來自于北部欠發達地區,這些地區的人口仍在快速增長。而在南部地區經濟發展較好的幾個邦,人口增速放緩,老齡化進程則在加速。
當地時間2023年4月12日,印度伯蒂亞拉,產科醫院內,一名護士正在檢查新生兒的健康狀況。圖/視覺中國
在性別差異方面,印度的女性就業率相對較低。據半島電視臺報道,統計數據顯示,印度2004年的女性就業率達到35%的最高值,但到2022年跌至25%左右。印度女性人口占比接近一半,但絕大部分女性都沒有進入就業市場。
多年來一直關注女性健康與權益的穆特雷賈指出,印度要更好地獲取人口紅利,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彌合性別鴻溝,讓更多的女性進入正規勞動力隊伍。而為了實現這一點,印度需要努力消除童婚等過時現象,讓更多女性平等地獲得教育、就業、網絡訪問等領域的機會,確保女童和年輕女性可以在席卷全球的變革中受益。
柯娜對此深有感觸。她比較幸運,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她表示,印度還有很多女性難以獲得基本的教育,就業機會也不多,性別差異仍然很明顯。“我們更需要的是彌合性別鴻溝,讓女性接受教育、融入社會,讓她們有自主選擇權,這樣對整個社會才是更有益的?!笨履日f。
除此之外,獲取人口紅利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就業?!耙恍┯《确治鋈耸刻岢?,如果無法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那么想象中的這一波人口紅利非但無法成為‘紅利’,反而有可能會帶來人口壓力或人口負債?!睒谴汉乐赋?,要獲得人口紅利,首要的就是解決就業問題,但印度的制造業相對滯后,這種經濟模式可能無法帶來足夠的就業機會。
CMIE今年4月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印度3月份的失業率達到7.8%,創下三個月來的新高。一些經濟學家警告,若是印度無法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無法滿足龐大的青年群體的就業需求,其可能會面臨內部不穩定的問題。
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阿碩卡·莫迪(Ashoka Mody)3月底曾發文稱,未來10年,印度需要新增2億個就業崗位才能推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但這一挑戰基本上難以克服,因為過去10年里,印度未能創造任何新的凈增就業崗位,而每年印度有700萬至900萬求職者進入市場。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進入勞動力市場,必須以兩倍的速度奔跑,才能努力保持原位……而創造就業是印度經濟從未解決過的問題?!卑⒋T卡·莫迪說。
對中國和世界意味著什么
雖然印度要持續收獲人口紅利面臨困境,但在全球格局陷入變化與動蕩交織的時期,印度人口超越中國仍被賦予了很多“期待”。
彭博社今年1月刊文稱,印度的14億人口可能成為世界經濟的新增長引擎。文章認為,在中美競爭加劇的時刻,印度和越南將成為全球產業鏈從中國部分轉移出去的“中國+1”模式的最大受益者。
印度政府多年來一直在加速發展制造業,將許多城市如浦那、金奈等轉化為生產、創新、科技中心。總理莫迪上臺之初就提出“印度制造”計劃,聚焦基礎設施建設、制造業發展和改善外商投資環境,希望推動印度實現跨越式發展。目前,包括手機、半導體等重要行業的制造商正在越來越多地涌入印度。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去年9月發布的數據顯示,印度已超越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還有預測稱,印度可能在2030年前超過德國和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僅次于美國和中國。
《人口神話:印度的伊斯蘭教、計劃生育和政治》一書的作者庫萊希(SY Qraishi)對《時代》雜志表示,隨著歐美國家技術工人減少引發人力短缺危機,印度人口將成為“具有重要政治意義且不可或缺的”全球資產,“其他國家可能不喜歡印度,但他們會喜歡我們的市場”。
還有媒體指出,隨著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大人口國,其在國際舞臺上的重要性將更加彰顯。有專家稱,印度是聯合國創始成員國之一,超越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后,印度將更加積極爭取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席位。
對此,樓春豪認為,對于印度而言,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對于其塑造世界性大國的形象可能會起到一定的幫助。不過,人口規模和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發展前景并沒有必然的關聯?!笆澜缧源髧赡苄枰邆湟欢ǖ娜丝谝幠?,但人口規模巨大并不意味著這個國家就會成為世界性大國,人口規模也不能簡單地和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掛鉤?!睒谴汉婪Q。
事實上,對于印度而言,面對當前人口增長帶來的問題,最重要的是解決好國內各層面的失衡問題、擴大經濟發展和就業方面的需求。樓春豪認為,這是印度政府面臨的嚴峻挑戰。
在穆特雷賈看來,印度的人口增長可以說是一個“成功的故事”。但她也強調,面對龐大人口帶來的挑戰,印度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包括改善醫療保健、教育尤其是針對女性的教育等?!拔蚁M蔀槭澜缟先丝谧疃嗟膰遥軌蜃屨庾R到增加衛生和計劃生育、教育預算撥款的緊迫性,同時能致力于解決影響健康和人口發展的社會問題?!?/p>
作為人口超過10億的國家,中國和印度兩國的人口就占到全球三分之一。而在印度反超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之時,外界卻關注中方對此的反應。
對此,樓春豪認為,對于中國而言,我們需要用一個更加積極長遠的視角來看待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這個標簽的轉變?!半S著教育的普及、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國的發展水平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們應該更加重視人才紅利,而非人口紅利。”
此外,中國雖然開始邁入老齡化社會,但這背后也蘊藏著很多的發展機會。樓春豪指出,人口紅利歸根結底其實是在消費市場、勞動力市場等方面的作用,而預期壽命的延長有可能帶來新的增長點。所以,我們可以在采取相關措施保持必要人口規模的同時,關注人口老齡化過程中帶來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關于印度人口將在今年年中超過中國的問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一個國家的“人口紅利”既要看總量,更要看質量;既要看人口,更要看人才。中國有14億多人口,其中勞動年齡人口近9億,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0.9年,新增勞動力受教育年限更是達到14年。同時,中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積極應對人口發展變化?!罢缋顝娍偫碇赋龅哪菢?,中國的‘人口紅利’沒有消失,‘人才紅利’正在形成,發展動力依舊強勁?!?/p>
新京報記者 謝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