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節氣為何獨缺“大滿”??

圖丨詩詞里的節氣·小滿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八個節氣,也是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小滿。
小滿是表示物候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四月中,小滿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滿。”小滿時節,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尚未成熟。

從小滿節氣到芒種節氣,全國各地相繼入夏,南北溫差進一步縮小,降水進一步增多。自然界的植物都枝繁葉茂,小麥的籽粒逐漸飽滿,夏收作物已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長旺盛,農事進入了夏收、夏種、夏管這一“三夏”大忙時期。
因此,小滿的“滿”就被賦予了兩層含義:一是指小麥等夏熟農作物灌漿的的飽滿度;二是指降雨情況,所謂“小滿小滿,江河漸滿”;這二者都與農事密切相關。

二十四節氣中,很多節氣都是對應的,比如“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為何唯獨小滿節氣沒有相對應的大滿節氣?
說來,我們不得不佩服先祖的智慧。“物盛則衰”“物極必反”是古人對天道的理解,也是訓誡后代的哲學;《尚書》中也說“滿招損,謙受益,時乃天道。”因此,“不滿”則有遺憾,“過滿”則會招致損失,小滿——小得圓滿,“滿而不損,滿而不盈,滿而不溢”,剛剛好,即為圓滿。正如小滿時節的江河湖泊,雨水降至“小滿”狀態最佳,“大滿”則會漫溢出來,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故此,有人稱小滿是“最具古人哲學智慧的節氣”,并非虛言。

節氣是我國古代農耕文明的產物<愛尬聊_頭條百科>,無論是小滿三候還是傳統習俗都與農事活動、田園風物密不可分。
今天我們精選了五首唐宋元明清的小滿詩詞,一起領略古人的田園牧歌↓↓↓

這是元稹節氣詩詞中的小滿詩作,素筆勾勒出一幅小滿田園圖景,融入了小滿三候,還順帶寫了小滿祭蠶和吃苦菜的民俗。

歐陽修這首小滿詩詞清新動人,歡欣之情溢于筆端。綠柳樹上,黃鸝啼唱,月兒高掛天空,皎潔如水。小麥迎風搖曳,茁壯成長。暖風徐來,花開花落,生機盎然。

元淮白描出了一副小滿田園圖,畫面感撲面而來:子規啼唱,煙雨迷蒙,潮濕的氣候簡直要浸透人們的衣物;梅子黃了大半,倒映在水中,鄰居家的桑蠶已熟,小麥也即將要收割了。
全詩明白如話,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清新雋永。

這又是一首歡快明亮,清新愉悅的江南水鄉詩作。江南的小滿時節,鰣魚鮮美無比。戴勝鳥聲聲歡啼,蠶已休眠,秧苗蔥翠欲滴,盈盈可喜,豐收在望。

這是清代詩人王泰偕的一首清新自然、色彩明快的田園詩作。小滿時節,陰晴冷暖,期望風調雨順。麥苗清涼,豆滕陽光,長勢喜人,豐收在望。枇杷金黃,楊梅染紫色,綠陰已成,風光秀麗。
小滿時節
草木欣欣繁花灼灼
從詩詞里的小滿
小得圓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