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沖上熱搜背后?
中國新聞周刊消息,近日,廣西南寧因城市道路停車管理和收費亂象,登上熱搜。
起因是南寧市把城區道路停車泊位運營權,交由南寧慧泊停車場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導致道路兩側停車收費過高,引發當地民眾的不滿。
更為引人關注的是,南寧市青秀區人民法院還與慧泊停車簽訂《合作備忘錄》,為慧泊停車加快追繳停車費案件辦理提供便利,引發了公眾的質疑。
南寧因此被當地網友戲稱為“慧泊市”。慧泊停車畫的線,甚至與張大千畫的虎、徐悲鴻畫的馬和齊白石畫的蝦,一同被網友惡搞為“中國最貴的畫”。
上述諸多問題曝光后,廣西壯族自治區以及南寧市相關部門,開始著手進行整治。
5月22日,南寧市人民政府發布通告稱,經研究決定:南寧市慧泊停車場服務有限責任公司停止運營、停業整頓、接受審計,由南寧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接管城市道路停車泊位運營管理業務。
廣西政法委書記何文浩還率工作組到南寧市,對青秀區人民法院與慧泊公司《合作備忘錄》一事展開全面調查。目前,南寧市青秀區人民法院副院長趙會等5人,已被停職。
停車位生意追問
作為南寧市道路兩側停車位的運營商,慧泊停車幾乎掌握著南寧所有的收費類道路停車資源。
多家媒體報道,5月19日,南寧市交警支隊表示,南寧城市道路的停車泊位為46908個、停車帶71944米,其中免費停車泊位16373個、免費停車帶35036米。

南寧街景。圖/圖蟲創意
上述數據相減,所得出的南寧收費道路停車泊位和停車帶數量,與慧泊停車現收費管理道路停車泊位數目一致。也就是說,南寧全市的道路收費停車位,皆由慧泊停車管理和收費。
另外,據廣西當地媒體報道,慧泊停車還經營非機動車保管點82處,管理黨政機關共享停車場8個、公共停車場2個、公交集團停車場30個。
據了解,目前,南寧市道路臨時停車位收費時段為7:30~21:00,其余時段免費開放。收費時段中,前15分鐘免費,之后按照不同的區域級別實行不同的收費標準,折算后每小時3~8元不等。
但不少南寧市民通過各種渠道反映,慧泊停車在不同的路段收費標準不一,收費高的路段一天停車費超過百元。高昂的停車費用,也遭到當地民眾的廣泛詬病。
2021年9月,慧泊停車發布一批停車欠費車輛,欠費金額在2萬至6萬元不等,其中一輛停車欠費高達63990.5元。
更讓當地民眾不可接受的是,除了機動車停車位,電動車、自行車停車也都要收費。
有網友表示,“南寧收費讓人看不懂的地方是,連自行車和電動自行車也收費。”還有網友說,“把一個城市變成一個停車場,南寧走在全國的前面。”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表示,網友集中反映停車收費標準過高、停車收費范圍過寬,以及停車收費的依據和程序存在不合規、不透明的問題,反映出了<愛尬聊_創建詞條>當前不少地方政府和相關企業在公共收費方面存在不規范、不合理的問題。
法律界人士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施劃在城市道路兩側停車位屬于公共資源,所有權屬于當地政府,屬于特許經營范疇,如果將特許經營權出讓給相關企業,通常需要經過公開招投標程序。
但目前公開的信息,并未披露慧泊停車是如何獲得南寧道路兩側停車位特許經營權的。
馬亮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道路兩側停車位委托企業經營沒有問題,但是要履行相應的程序,包括進行公開招標、資質審核,并且在運營過程中也要加強監管,確保收費合理、規范,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他看來,不透明、不公開,是公眾產生質疑的根源所在。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系統顯示,慧泊停車于2017年12月注冊成立,是一家南寧市國資委間接100%控股的公司,目前是南寧軌道交通集團的二級子公司。
南寧軌道交通集團的財報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慧泊停車的凈資產為4.95億元,2022年凈利潤虧損1208萬元。
律師:可能涉嫌違法
除了高昂的停車費之外,慧泊停車與當地法院的合作,也引發廣泛爭議。
今年5月8日,南寧市青秀區人民法院與慧泊停車簽訂了《合作備忘錄》。
慧泊停車曾就這份《合作備忘錄》介紹:青秀區法院通過開通綠色通道給予慧泊公司大力支持,使慧泊公司訴訟案件能夠得到優先受理、優先立案、優先判決、優先執行,加快了司法訴訟追繳欠費的進度,有效防止了國有資產的流失。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許浩向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上述《合作備忘錄》簽署有違公平公正原則和法治理念,是對最基本法治理念和原則的破壞,不具備法律效力,簽署人可能還涉嫌違法,是濫用職權。
他說,法院是公權力機構,要嚴守中立,不能偏袒任何一方。此外,民事案件“不告不理”,“不能說簽署一個備忘錄,就可以為企業開通綠色通道,這就存在偏袒一方的問題,喪失了法院的中立性”。
河南澤槿律師事務所主任付建認為,青秀區法院與慧泊停車簽署合作備忘錄,看似法企合作可以提升法院執行工作的效率,但實質上是企業利用公權力為自己謀取利益,這種模式不僅沒有惠及普通老百姓,反而給了企業不合理的優先權,侵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完全背離了公平公正的法治原則,有損司法權威和司法公信力。
在馬亮看來,當地法院卷入到這樣一個問題之中,不排除這里面存在著利益輸送,或者說因為某些利益關系而導致這樣一種“合謀”的現象。
他說,涉事企業的案件優先受理、優先立案、優先判決、優先執行,很難令人信服,會讓人覺得難以接受,“這樣講的話,只要企業有資格有權利,都可以優先得到司法服務,這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情”。
隨著輿情持續發酵,5月19日晚,廣西新聞網發布消息稱,廣西壯族自治區已派出以自治區黨委常委、政法委書記何文浩為組長的工作組,赴南寧市對《合作備忘錄》一事進行調查。
廣西壯族自治區高院經審查認為,青秀區法院與特定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不符合公平公正的原則,5月19日已責成青秀區法院與慧泊公司解除了《合作備忘錄》。
5月21日晚間,南寧市委決定對涉《合作備忘錄》一事的5人予以停職檢查。當地官方媒體報道稱,事件“暴露出南寧市一些黨員領導干部存在法治意識不強、履職不當等問題”。
據報道,停職檢查的5人分別為:南寧市青秀區人民法院副院長趙會、南寧市青秀區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梁芳燕、南寧市市政和園林管理局黨副局長劉玄、南寧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賴洪和慧泊停車董事長郭智華。
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趙會、梁芳燕、賴洪、郭智華4人,出席了5月8日舉行的《合作備忘錄》簽約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