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駐美大使為何是謝鋒?有豐富對美工作經(jīng)歷 曾參與處理孟晚舟事件?
極目新聞消息,據(jù)央視新聞5月24日消息,當?shù)貢r間5月23日下午,中國新任駐美國大使謝鋒抵達紐約履新。
另據(jù)澎湃新聞報道,謝鋒抵美后第一時間在其新開設的個人社交賬號上表示,很榮幸受習近平主席委派,出任中國第十二任駐美國大使。我是中國人民的代表,為了捍衛(wèi)中國利益而來,這是我的神圣職責。我是中國人民的使者,為了增進中美交流合作而來,這是我的重要使命。
謝鋒
駐美大使已空缺近五個月
今年1月3日,中國外交部發(fā)言人毛寧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我們注意到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已任外交部部長,請問誰將接任他成為下一位駐美大使?毛寧:中方重視中美關系,新任駐美大使將在履行必要程序后赴任。
當?shù)貢r間1月2日,中國駐美大使秦剛向全美僑胞致信告別。此后,駐美大使就空缺至今。
為什么是謝鋒?什么樣的人可以當駐美大使?
據(jù)介紹,副部級是中國駐外官員的最高級別。美國<愛尬聊_尬聊生活>是聯(lián)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謝鋒之前,中國一共任命了兩位駐美國的聯(lián)絡處主任和11位駐美大使。
通過梳理可以看到,第一,中國駐美大使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都有長期從事外交工作的經(jīng)歷,有豐富的外交經(jīng)驗。第二,中國有8位駐美大使,在出任駐美大使之前就已經(jīng)被任命為外交部副部長,是有實職的副部級官員。
今年59歲的謝鋒自上世紀80年代進入中國外交部任職,長期參與對美外交工作。
謝鋒大使和夫人抵達美國
公開信息顯示,謝鋒,男,漢族,1964年4月生,管理學碩士,中共黨員。1986年進入外交部工作,早年曾在外交部西歐司、駐馬耳他大使館任職。
1993年至2000年,謝鋒在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工作,2000年至2003年任駐美利堅合眾國大使館參贊,2003年至2008年任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參贊、副司長,2008年至2010年任駐美國大使館公使,2010年至2014年任外交部北美大洋洲司司長。
謝鋒
2014年,謝鋒出任中國駐印尼大使,2017年赴港履新,任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特派員公署特派員。
2021年,謝鋒任外交部副部長。
從謝鋒的履歷可看出,謝鋒有著豐富的對美工作經(jīng)歷,又是副部級官員,各方條件都符合駐美大使的人選要求。
謝鋒曾參與處理孟晚舟事件
據(jù)媒體信息顯示,謝鋒還主要參與處理了孟晚舟事件這一影響中美關系的棘手事件。2021年7月,謝鋒同舍曼在天津會談中,中方向美方提出了兩份清單,一份是要求美方糾正其錯誤對華政策和言行的清單,一份是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這兩份清單都包括了與孟晚舟事件有關的內容。
經(jīng)過中國政府的努力,當?shù)貢r間2021年9月24日,孟晚舟乘坐中國政府包機離開加拿大。2022年10月,謝鋒在中共中央組織部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lián)合推出系列黨課節(jié)目《黨課開講啦》進一步透露,在中方關切的重點個案清單中,第一項就是無罪釋放孟晚舟女士。
美國駐華大使曾創(chuàng)最長“空窗期”
2020年10月初,前任美國駐華大使布蘭斯塔德離任返美。一直到2021年12月16日,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伯恩斯擔任美駐華大使一職的任命。
駐華大使一職空缺達10個月,創(chuàng)造了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最長的“空窗期”,除了印證中美關系本身復雜的態(tài)勢之外,也與美國國內政治紛爭的影響有密切關聯(lián)。伯恩斯2021年8月20日就已經(jīng)獲得了駐華大使的提名,但直到年底才獲得參議院批準,延宕達4個月之久。
伯恩斯也被認為是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歷任駐華大使中外交經(jīng)驗最豐富的一個,曾于2005年至2008年擔任美國國務院負責政治事務的副國務卿一職。“伯恩斯的任命凸顯了拜登政府對中美關系的重視。”有專家如此分析。
謝鋒曾指出,相互尊重是中美交往互動的前提
據(jù)央視新聞消息,今年1月16日,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在2023宏觀形勢年度論壇暨第四屆中國智庫國際影響力論壇上發(fā)表主旨演講時曾就中美關系闡述看法。
謝鋒說,中美怎么辦,世界都在看。無論是從中美建交44年來發(fā)展歷程的縱坐標看,還是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橫坐標看,都應該本著對歷史、對世界、對人民負責的態(tài)度,找到造福兩國、惠及世界的正確相處之道。
謝鋒
謝鋒說,習近平主席在深刻總結歷史發(fā)展經(jīng)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指明了中美關系發(fā)展的正確方向,那就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
謝鋒指出,相互尊重是中美交往互動的前提。中國歡迎美國保持繁榮發(fā)展,美國也應該尊重中國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權利。
此次抵美履新后,謝鋒再次強調,習近平主席提出了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三條原則,這是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的治本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