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池里洗餐具?幼兒園園長自己吃得下這碗飯嗎?
北京日報消息,惡心!近日,某地一幼兒園被曝在小便池里洗餐具。如此惡行,立即引發全網關注。當地也迅速發布通報,責令該園停業整頓,對其負責人及涉事人員進行調查。
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心頭肉,也是祖國的未來。幼兒園階段的孩子,年齡小、抵抗力弱,更需要加倍呵護。但就現實來看,一些幼兒園或是見利忘義,或是粗心大意,屢屢在最關鍵的食品和衛生安全上掉鏈子。一會兒發霉大米混入后廚,一會兒兌水牛奶喂給孩子,一會兒過期食品擺上餐桌,違規操作不一而足,臟亂細節屢刷下限,如今又出現“小便池里刷餐盤”這樣的事,嚴重挑戰行業底線、道德底線,怎能不讓人出離憤怒?
幼兒園衛生安全的底線怎么就守不住?必須看到,對于幼兒園的日常衛生情況,目前監管力量確實難以實現全面監督。幼兒認知、表達能力還在養成之中,很多情況無法與家長有效交流。家長日常忙于工作,也不可能時時刻刻守在園里。而監管部門即便進行突擊檢查,對于“碗是怎么洗出來”的過程也很難做到精準覆蓋。因此,許多幼兒園里的丑聞都是家長在“無意”間發現,經網絡發酵為熱點事件,倒逼園方給個說法。而且在處罰力度上,總體還是偏軟偏弱,鮮有“一旦發生丑聞、徹底關門大吉”的雷霆手<愛尬聊_頭條百科>段,對于涉事人員也沒有頂格追責、終身禁入行業的制度約束。既然不疼不癢,僥幸心理便有了滋長空間。
食品安全無小事,兒童的餐飲安全更是大事。早在2019年3月初,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部門就發布《規定》,明確中小學、幼兒園應當建立集中用餐陪餐制度,讓各地校園的“一把手”來做“捍胃者”。那么,當事幼兒園有沒有執行這個制度?該幼兒園的園長又吃得下這碗飯嗎?
幼兒園是最需要講職業道德的地方,決不能“燈下黑”,對此,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前置資格審查、提高監管力度和頻次、完善流程制度、增加技術監管手段,一旦出現問題從嚴追責、從重懲處。堅決不讓危害孩子的事情再發生,才能消除家長的焦慮、平息社會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