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目前越來越多的人不愛看春晚了??
目前的春晚在微博上逐漸形成了另一種風<愛尬聊_百科全書>氣,就是有些網友在微博上曬出自個的父母看春晚睡著了的圖片,直呼春晚越來越單調無趣。更是有些網友表示已經兩三年沒有看過春晚了,那么到底是眾口難調,或是春晚已然變得索然無味了呢?
360U2814064399 16小時前 因為政治意味太重
360U3122667991 16小時前 因為看春晚,總有一種感覺:“你在教我做事?”
00****088 16小時前 從2020年春晚過來其實我對春晚感觸比較多,因為我是02年的,這么些年春晚的變化也看在眼里其實前面幾位答主的答案都有一個共同點,是說現在科技發達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不再像以前一樣單一,所以覺得春晚沒意思,但是這只是客觀原因,正如是金子總會發光,春晚現在不光被新一輩的人嫌棄,老一輩人也不愿意看了,原先我爸春晚是必須看的,哪怕喝了酒,再困,也要看,一直堅持到去年,今年我們家里人都不愿意看了,就連我爺我奶也是一直在嘮嗑,可見春晚沒意思還是出現在內部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春節了,全家好不容易團聚一次,應該好好放松一下,所以,春晚本來就是讓人放松的,本來一家人團聚應該開心,結果讓近幾年春晚上的那種悲傷的氣氛帶起來,誰能受得了再有,近幾年春晚缺乏創意,有創意的作品就像金子,很長時間都會發光,如果你看過以前的小品,不管梗是否過時,你都能笑得出來,這是接地氣,現在的小品我覺得就是硬高雅,結果東施效顰,弄巧成拙,而且為了契合yi dai yi lu 政策,啥都往上搬(比如尼),還有一點,我覺得也是最核心的一點,春晚已經脫離了人民群眾,逐漸向討好當權的人的方向靠攏,沒事就講大道理,我們看春晚是全家老少放松,不是來聽政治課的,其實你可以看看,以往的小品,既讓人笑得出來,印象深刻,又能從中挖掘出政治層面的諷刺,我覺得國家的春晚是一處展現的舞臺,近些年來的春晚,搞笑的成分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無腦刷梗和強行煽情,貌似歌舞升平,但是真正的明眼人能看出來,這才是缺乏國家自信力的象征,以往的小品,大氣,接地氣,展現老百姓的生活,仔細思索還能看出來社會矛盾,可以說當年的春晚就是現實社會的縮影,越和自己的生活接近的小品,人們越樂意看,才有真正的意義,現在的春晚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真的不愿意看下面我給春晚的小品節目分幾個時期(我自認為的)1.啟蒙運動時期這個時期主要以姜昆,趙麗蓉,鞏漢林,洛桑等人為主,所選擇的題材不錯,比如趙麗蓉的那個“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到現在我都覺得好,直接諷刺了一些奸商,放到現在也存在,所以現在創作小品這些題材還是有不少的,關鍵是編劇和審核不往正道想2.文化思潮時期這個時期主要和本山大爺,老畢,宋丹丹,小崔,還有像范偉這些人有關,尤其是本山大爺,新世紀10年的春晚幾乎演了一部連續劇,這個時期和前期的題材也差不多,可以說是小品的黃金時期,直接反應社會現實,非常棒的3.下滑期這段時期也還算可以,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是沈騰的扶不扶,其實開心麻花團隊還算不錯,比起本山大叔還欠點火候,但也還說的過去,劇本也不錯,最后大團圓,順便來了一波宣傳,還有一個就是講沈騰得知新來局長喜歡乒乓球的故事,當時在反腐,順勢撈了一波,但是我覺得也很自然,畢竟以前的老人物也干過這些事情,這種潛移默化的宣傳比生搬硬套可好多了4.低谷期從沈騰不上臺之后,小品再也沒有什么可看的了,除了驕傲哥和岳云鵬散發了一點熱量之后就再起不能,這個時期從15,16年到現在都是,感覺像把觀眾當傻子,天天講大道理,殊不知觀眾要的就是一個樂呵,誰沒事在學校或者工作單位聽領導老師訓話,到了家里團圓的時候還要聽春晚訓話春晚的衰敗,并非科技發展的結果,科技發展了,我看本山大爺的小品照樣笑得很開心,只能說現在的做的真的有點爛
季陌殤終遇你襯人心酸走過傷悲只 16小時前 傳統文化糟粕集合,有什么好看的?
360U612087361 16小時前 總有人標榜自己不看春晚,沒什么值得驕傲的,堅持看春晚且看完而且還看重播的人才值得驕傲,他一定不是一般人,他有著堅毅果敢的品質和迎難而上的精神,放在生產隊里,他就是搶著挑大糞的那個人。
360U2814064399 16小時前 因為政治意味太重
360U3122667991 16小時前 因為看春晚,總有一種感覺:“你在教我做事?”
00****088 16小時前 從2020年春晚過來其實我對春晚感觸比較多,因為我是02年的,這么些年春晚的變化也看在眼里其實前面幾位答主的答案都有一個共同點,是說現在科技發達了,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不再像以前一樣單一,所以覺得春晚沒意思,但是這只是客觀原因,正如是金子總會發光,春晚現在不光被新一輩的人嫌棄,老一輩人也不愿意看了,原先我爸春晚是必須看的,哪怕喝了酒,再困,也要看,一直堅持到去年,今年我們家里人都不愿意看了,就連我爺我奶也是一直在嘮嗑,可見春晚沒意思還是出現在內部大家都會有這樣的感受,春節了,全家好不容易團聚一次,應該好好放松一下,所以,春晚本來就是讓人放松的,本來一家人團聚應該開心,結果讓近幾年春晚上的那種悲傷的氣氛帶起來,誰能受得了再有,近幾年春晚缺乏創意,有創意的作品就像金子,很長時間都會發光,如果你看過以前的小品,不管梗是否過時,你都能笑得出來,這是接地氣,現在的小品我覺得就是硬高雅,結果東施效顰,弄巧成拙,而且為了契合yi dai yi lu 政策,啥都往上搬(比如尼),還有一點,我覺得也是最核心的一點,春晚已經脫離了人民群眾,逐漸向討好當權的人的方向靠攏,沒事就講大道理,我們看春晚是全家老少放松,不是來聽政治課的,其實你可以看看,以往的小品,既讓人笑得出來,印象深刻,又能從中挖掘出政治層面的諷刺,我覺得國家的春晚是一處展現的舞臺,近些年來的春晚,搞笑的成分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無腦刷梗和強行煽情,貌似歌舞升平,但是真正的明眼人能看出來,這才是缺乏國家自信力的象征,以往的小品,大氣,接地氣,展現老百姓的生活,仔細思索還能看出來社會矛盾,可以說當年的春晚就是現實社會的縮影,越和自己的生活接近的小品,人們越樂意看,才有真正的意義,現在的春晚弄得人不人鬼不鬼的,真的不愿意看下面我給春晚的小品節目分幾個時期(我自認為的)1.啟蒙運動時期這個時期主要以姜昆,趙麗蓉,鞏漢林,洛桑等人為主,所選擇的題材不錯,比如趙麗蓉的那個“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到現在我都覺得好,直接諷刺了一些奸商,放到現在也存在,所以現在創作小品這些題材還是有不少的,關鍵是編劇和審核不往正道想2.文化思潮時期這個時期主要和本山大爺,老畢,宋丹丹,小崔,還有像范偉這些人有關,尤其是本山大爺,新世紀10年的春晚幾乎演了一部連續劇,這個時期和前期的題材也差不多,可以說是小品的黃金時期,直接反應社會現實,非常棒的3.下滑期這段時期也還算可以,我印象深刻的主要是沈騰的扶不扶,其實開心麻花團隊還算不錯,比起本山大叔還欠點火候,但也還說的過去,劇本也不錯,最后大團圓,順便來了一波宣傳,還有一個就是講沈騰得知新來局長喜歡乒乓球的故事,當時在反腐,順勢撈了一波,但是我覺得也很自然,畢竟以前的老人物也干過這些事情,這種潛移默化的宣傳比生搬硬套可好多了4.低谷期從沈騰不上臺之后,小品再也沒有什么可看的了,除了驕傲哥和岳云鵬散發了一點熱量之后就再起不能,這個時期從15,16年到現在都是,感覺像把觀眾當傻子,天天講大道理,殊不知觀眾要的就是一個樂呵,誰沒事在學校或者工作單位聽領導老師訓話,到了家里團圓的時候還要聽春晚訓話春晚的衰敗,并非科技發展的結果,科技發展了,我看本山大爺的小品照樣笑得很開心,只能說現在的做的真的有點爛
季陌殤終遇你襯人心酸走過傷悲只 16小時前 傳統文化糟粕集合,有什么好看的?
360U612087361 16小時前 總有人標榜自己不看春晚,沒什么值得驕傲的,堅持看春晚且看完而且還看重播的人才值得驕傲,他一定不是一般人,他有著堅毅果敢的品質和迎難而上的精神,放在生產隊里,他就是搶著挑大糞的那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