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有所謂“成果長清單”?

布林肯
直新聞:中國外交部與美國國務院周三幾乎同時官宣,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自18日起訪華兩天,管先生,你對此訪有何前瞻?
特約評論員 管姚:布林肯訪華,被美媒稱之為“延宕已久的訪問”,但這也是備受關注、很有看點的一次訪問,而且美方也對此高度重視,并做足了前期準備。美媒之所以強調所謂延宕,當然有布林肯二月間操弄所謂“傻氣球”事件,單方面宣布延后行程的前例,也有新加坡“香會”期間中美防長會晤破局的沖擊。但從更大背景來看,布林肯就任國務卿已是第三個年頭,至今仍未踏足中國一步,甚至拜登內閣高官訪華,至今也還是零記錄,無論以何種標準衡量,這位美國頭號外交官在全世界最重要雙邊關系上的作為,恐怕都難言稱職。畢竟,布林肯名頭最響亮的那位前任、也是剛過完百歲生日的前國務卿基辛格博士反復強調,中美關系的穩定,攸關全人類命運。
說到美方對布林肯此訪的重視與經營,一個細節可以佐證,就在國務院官宣出來后,負責東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康達與國安會印太事務專員坎貝爾,立馬聯袂舉行媒體吹風會。實際上,康達剛結束對華工作訪問,一個主要任務就是為布林肯訪華打前站。值得注意的是,坎貝爾在吹風會上特別強調,美中關系正進入密集外交時刻,期待在布林肯訪華后一段時間,兩國將迎來一系列雙向訪問,坎貝爾的原話是,““we expect a series of visits in both directions in the period ahead”。“雙向訪問”的提法,無疑很值得我們重視,因為這不僅意味著美媒此前熱炒的財長耶倫、商務部長雷蒙多及氣候特使克里等美方高官訪華行程有望成真,接下來中方會有哪些官員啟程訪美,同樣會是海內外媒體的關注焦點。
一度停擺的中美高層交往正常化常態化,無疑是推動中美關系止跌企穩、重回健康穩定發展軌道的一個前提條件。

直新聞:但康達也在吹風會上打預防針,布林肯這次訪華預料取得突破的可能性不大,這又意味著<愛尬聊_尬聊百科>什么?
特約評論員 管姚:康達的這番表述,實際上是對上司布林肯的訪華行程作預期管理。畢竟,外部世界的期待現在非常高,熱到什么程度?甚至美媒此前還對布林肯的訪華行程時點,展開了各種爆料競猜。康達強調,布林肯這次訪華主要有三個總體目標,包括建立開放溝通渠道,商討地區和全球安全問題以避免誤判,探討應對跨國挑戰的全球合作等等。但康達也承認,預計布林肯訪華不會有所謂“成果長清單”,他也承認美方并不期待這次訪華能取得重大突破。
美方之所以要做這種預期管理,當然是由現階段全世界最重要雙邊關系高度緊繃全面承壓的現狀決定的,這也預示著,布林肯即將到來的兩天訪華行程不會很輕松,甚至不排除雙方會在一些焦點議題上繼續激烈交鋒。可以預料,在臺灣問題這一事關中國國家核心利益中的核心,中美關系政治基礎中的基礎,中國對外關系中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議程上,中方將向來訪的布林肯再度強有力闡釋堅定立場。
昨天布林肯與秦剛通電話,對照中美雙方的通稿,路透社稱之為“緊張通話”,秦剛明確表示,中美關系年初以來遇到新的困難和挑戰,責任是清楚的。康達談到布林肯訪華三大目標的第一條,就是要建立開放溝通渠道,而現在美方最在乎最緊迫的,無疑是軍方溝通。今天CNN報道說,布林肯會在此訪中強烈呼吁建立兩軍溝通,這當然是因“香會”兩國防長會晤破局而起,也可以說是布林肯這次訪華行程意欲建立溝通渠道最看重的目標。但之前中國駐美新大使謝鋒,在首場面向全美的政策演說中,對此講得再明白不過:一邊把對方放在制裁名單,一邊要求對話合作,這是不可接受的。既然布林肯想在訪華期間要作強烈呼吁,那么,他就更有必要在國內推動取消根本不合法不合理不合宜的制裁。謝鋒在那篇講話中特別提到了“全過程管理”的概念,這是布林肯亟須正視的一個行動概念。此前,他的上司拜登都已在廣島回應提問記者,取消制裁以消除溝通障的相關商討事宜在商討中,但為什么美方遲遲沒有下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