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到美國了 “中國肯定是戰略話題”?
上觀新聞消息,當地時間20日,印度總理莫迪抵達美國,開啟國事訪問。
當地時間20日,印度總理莫迪抵達美國。《印度快報》報道配圖
番外
印度總理莫迪今天啟程訪美,美高官:中國肯定是此次訪問戰略話題
印度總理莫迪21日起訪問美國。據《印度時報》報道,自2014年上任以來,莫迪曾先后6次訪問美國,但這次訪問首次被提到“國事訪問”的高度。“從許多方面來看,莫迪都是拜登以國事訪問規格接待外國領導人的奇怪選擇”,美聯社20日發文稱,隨著拜登政府認定與印度的關系對美國來說具有“決定性意義”,“莫迪政府的人權紀錄和與俄羅斯的密切關系都被拋諸腦后”。路透社稱,此訪被視為美印關系的“轉折點”,具有里程碑意義,其焦點是美印將深化國防工業合作、共享高科技,預計印度將獲得美國很少與非盟友分享的關鍵技術:美國將批準通用電氣在印度生產其國產戰斗機的發動機,印度將購買31架由通用原子公司制造的MQ-9B“海洋衛士”武裝無人機。《華爾街日報》稱:“在美西方與俄羅斯對峙、與中國日漸對立之際,印度料將從中得利。”
印度人民黨發布的莫迪訪美宣傳圖片。背景圖為莫迪2016年6月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當時拜登為美國副總統。
“從未有印度總理這樣做過”
印度報業托拉斯20日稱,在莫迪之前,只有印度前總理辛格于2009年11月被邀請到美國進行“國事訪問”。根據印度政府公布的日程,莫迪21日將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主持國際瑜伽日活動;22日,拜登將在白宮接待莫迪,后者將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上發表演講。印度政府稱,這將使莫迪成為首位兩次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講的印度總理。印度外長蘇杰生說:“沒有任何一位印度總理在美國國會發表過兩次演講,在世界各地,也只有少數人這樣做過……包括丘吉爾、曼德拉。這就是為什么它如此重要。”
美國“政治新聞網”19日稱,最引人注目的時刻是拜登22日將舉行國宴招待莫迪,這是通常為親密盟友保留的榮譽。拜登政府上臺以來,只有法國總統馬克龍和韓國總統尹錫悅受到如此款待。評論稱,“這將是對新德里崛起的認可,但掩蓋了它帶來的復雜性,批評者指責拜登政府將傳統地緣政治置于人權問題之上。”
23日,莫迪將在美印戰略伙伴關系論壇組織的一場活動上發表講話,多名美國商界領袖將出席。美國CNBC網站稱,莫迪此行中,約有15至20位美國企業首席執行官將拜訪莫迪,包括美光科技、通用原子公司、通用電子及特斯拉公司。在離開美國前,莫迪還計劃向在美印度僑民發表講話。
“中國肯定是此訪的戰略話題”
美印雙方都極力強調莫迪此訪的重要性。路透社稱,印度外交秘書克瓦特拉19日對記者說,“這是我們關系中的一座里程碑”,預計將展示的一項重要成就是在防務領域的合作,印度尋求在國內生產更多的武器和裝備,供本國使用和出口。新德里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莫漢說:“這不是一次例行訪問,這是印度和美國關系的一個根本性轉折點。這不是抑制中國或反對中國的問題,而是關乎在亞洲建立新的權力平衡。”
“隨著中國崛起,印度和美國都需要彼此,美國需要在印太地區有更多的伙伴。”美聯社20日引述印度外交學者米斯拉的話說,“他們不能再單打獨斗了,因為中國正在追趕美國,且中國經濟規模遠大于印度。因此,美印存在地緣政治利益的一致性。”
《印度斯坦時報》20日發表對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的采訪稱:“天空是印美關系的極限,全世界都會感受到影響。”當被問到“對中國的擔憂在多大程度上推動了美印關系的發展”時,沙利文說,拜登總統和莫迪總理更多從機遇的角度看待美印關系,而不是從威脅和挑戰的角度看待,“這不是某種地緣政治交易或針對共同<愛尬聊_讓生活聊出新高度>威脅的權宜之計”,“話雖如此,中國肯定會成為此次國事訪問的戰略話題”。
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資料圖
“美國正在對俄中兩國打‘印度牌’”,俄羅斯《生意人報》20日以此為題發文稱,此次莫迪訪問期間,美國的主要目的是讓印度站在自己一邊,以對抗俄中兩國。為此美國可以做出許多妥協,例如向印度出售攻擊型無人機,就聯合生產戰斗機發動機達成協議,包括技術轉讓。美國希望說服印度放棄與俄羅斯的傳統軍事合作,并證明美國是一個更具前景的伙伴,對印度盟友不再有任何限制。
從“不結盟”到“多向結盟”
《華爾街日報》20日發表對莫迪的專訪。報道稱,與印度前領導人尼赫魯在冷戰初期提出的“不結盟”愿景不同,莫迪的外交政策是“多向結盟”,即與一系列全球大國合作,以推進印度的利益,包括那些彼此之間存在沖突的國家。莫迪發出的信息是,印度在全球政治中的作用和其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巨大,印度的時代已經到來。他還暗示印度想要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針對外界批評印度在俄烏沖突中的立場,莫迪在采訪中稱:“我不認為這種批評在美國廣泛存在。”“印度的立場眾所周知,也得到充分理解。”“有些人說,我們是中立的。但我們并不是,我們站在和平的一邊。”他表示,應通過外交和對話而不是戰爭來解決爭端。
美聯社稱,2021年,俄羅斯石油僅占印度年度原油進口量的2%,這個數字現在超過19%。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專家羅索表示,白宮雖然希望印度不要繼續購買俄羅斯石油,但也不會讓此事變成決定性因素,因此會通過“細微、適當的方式輕輕推印度”。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干城2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莫迪訪美的主要看點就是軍事技術上的合作,這是美國的“一記狠招”,目的是要把印度從俄羅斯一邊拉過來,因此俄羅斯和印度的關系接下來會面臨挑戰。印度不愿意全面依附美國,但是到手的好處也不會放棄。
俄羅斯也關注到這一問題。俄新社20日報道稱,美國希望讓印度遠離俄羅斯,或者減少印度在國防裝備領域對俄羅斯的依賴。但印度在與俄羅斯的關系和俄烏沖突上都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立場。目前,印度的目標是使該國的武裝力量現代化,新德里不會放棄與俄羅斯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