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嚴謹的語言?
張景 2021-04-05 23:15 這些說法只能在一定范圍內去理解,不能當作公理的。德語語法比較繁瑣,表意當中很少省略成份。所以有一定的嚴謹性。但其它語言如果也按照正規說法去說,同樣也嚴謹。至于對法語的說法,那都是無稽之談,法國人自稱法語是世界上最好聽的語言,這是他們自吹的,而且這得因人而異吧,也有很多人覺得不好聽。我覺得至少沒有美國英語好聽。類似的,還有很多人說巴黎是浪漫之都,結果去過的人都知道地上狗屎非常多,不友好的排外現象也不少。所以不要拿著這些話當定理一樣。
葉建成 2021-04-05 23:17
法語被人們認為是嚴謹的語言,是因為它的語法規則相對規范,不容易產生歧義,并且能從一句句子中得出非常多的信息。
人稱:法語中有8個人稱。je tu il/elle nous vous ils/elles,分別表示我、你、他/她,我們,您/你們,他們/她們。
語態:法語有四個語式,20個時態。直陳式有:現在時、未完成過去時、簡單過去時、復合過去時、簡單將來時、先將來時、先過去時、愈過去時、最近將來時、最近過去時、過去將來時;條件式有:現在時、將來時、過去時;虛擬式有:現在時、未完成過去時、過去時、愈過去時;命令式有:現在時、過去時。不同的語態表示了事件發生的不同時刻點以及不同的人物感情。常用時態有11個。
陰陽性:法語中名詞有陰陽性之分。有生命的物體按其性別分陰陽性,無生命的物體按其單詞結構分陰陽性。與陰陽性相關的是,法語的形容詞、代詞等等都需要進行性數配合。故從一句句子中可知曉主語陰陽性、孤身或是成群等信息。
李迎彬 2021-04-05 23:21 您可以試著學一下。動詞,在英語里只在三單上加s即可,但在德語里,“我”的對應動詞加e,“你”的對應動詞加st,“他”的對應動詞加t……依次,“你們”,“我們”,“您”的動詞后面要加的都不一樣。此外,名詞分四格,就拿人稱來舉例。一格用于主語,此時“我”是ich,“你”是du,“他”是er……依次,每個人稱都不一樣。但是當人稱做直接賓語時要用四格,這時,“我”就成了mich,“你”就成為了dich,依次,每個都和一格不一樣。有些類似于英語的I和me。但是別忘了,德語還有四個格。比如做間接賓語的三格“我”變成了mir,“你”變成了dir……以此,每個又和原來不一樣。還有,德語的詞分性。比如英語中的定冠詞永遠是the,但德語一格中,陽性陰性中性的定冠詞都不一樣。參照上一段,德語分四個格,每個格里有三個性,所以定冠詞就有12個。以及形容詞的變位,不多贅述。所以說,德語就算不說完整個句子,也可以大致推導。看見句子里的定冠詞就知道名詞是什么性,是什么句子成分,以及他們相應的不定冠詞和否定冠是什么。以上,您要是沒有接觸過的話,比較不能理解也正常,畢竟德語是逆天的東西,我已經快學炸了?_?
郭志偉 2021-04-05 23:22
由于我不是德語專業,憑借自己的理解寫一下哈
首先我要說德語的嚴謹在我個人看來和德意志人民的民族特性是分不了家的。德國人的嚴謹是出了名的。曾經有個笑話:一枚針掉在地上,德國人的做法是先在地上劃好方格,再一方格,一方格的去找。笑話雖然荒誕,但德國人嚴謹的形象是躍然紙上。
而且從德語的詞性來看,這些詞都分成陽性,中性和陰性三種類別。陽性前綴加Der,陰性加Die,中性加Das,讓人一目了然。這些名詞基本上按雌雄類別來區分,但對于一些我們認為中性的名詞,德國人卻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單詞“包”,我們按常理想這應是中性的,但德語中卻是陰性的,后來我想包是容器,確實有點陰柔之感。再比如說“塔”,我據此想,塔是陽剛的,應當為陽性,果然如此。看來德語的陰柔陽剛涇渭分明,其嚴謹由此可見一斑。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從古至今德國的歷史上都曾經出現過非常多有名的科學家和哲學家,比如尼采、康德、馬克思、愛因斯坦等。我想這也是與其語言有關,翻譯界普遍認為德文哲學著作翻譯成漢語是件很難的事。德語單詞中千變萬化的同意詞都含有微妙的區別,讓你無法用漢語準確描繪。工程上也有一說,能準確描述理論技術的語言就是德語,因為它不太會弄出歧義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