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發現“超級地球” 或有人居住?
南方都市報消息,據最新一期《天體物理學雜志通訊》刊發的論文,美國宇航局發現一顆“超級地球”系外行星,探測到了只有生物體才能產生的氣體的跡象,從而在尋找外星生命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個令人興奮的、可能具有突破性意義的發現。
據報道,這顆名為“K2-18 b”的系外行星大小是地球的八倍多,比太陽系的海王星小,距離我們120光年,位于獅子座冷矮星的宜居帶內。


“超級地球”K2-18 b被認為是一個“水洋”世界。
它被認為是一個“水洋”世界,這是一類相對較新的系外行星,因其富含氫氣的大氣層和水海洋而擁有存在外星生物的關鍵要素。
但是,讓天文學家們更加興奮的是它還存在著其他一些東西。
在K2-18 b的大氣層中發現了一種在地球上發現時“與生命獨特相關”的氣體“二甲基亞砜”。

在K2-18 b的大氣層中發現了二甲基亞砜。
二甲基硫化物是一種由碳、氫和硫原子組成的復雜分子,它與兩種含碳氣體一起被檢測到,這讓研究人員感到“震驚、興奮和難以置信”。
在地球上,只有生命才會產生這種物質。地球大氣中的大部分DMS是由海洋環境中的浮游植物釋放的。
盡管興奮不已,科學家們還是強調,要確認DMS的存在,還需要韋伯太空望遠鏡進行更多的觀測。

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水洋”系外行星。
如果這一發現得到證實,那么K2-18b將與火星以及太陽系中木星和土星的冰衛星一樣,成為最有可能存在外星生命的世界之一。
K2-18b的大氣層中還發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甲烷,這些物質的存在表明它適宜居住,甚至可能已經有人居住。
這無疑表明K2-18b是一個“海洋”世界,但由于這兩種氣體可以通過無機過程產生,它們本身并不能證明外星生命的存在。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劍橋大學的尼庫教授表示,即使是在遙遠的系外行星上存在二甲基亞砜的前景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
他表示,這一發現是系外行星科學的一個重大進展,特別是證明了我們可以在宜居帶的低質量系外行星上探測到碳基分子。
進一步推斷這顆行星可能存在海洋是另一項重大進展,能有如此重大的發現,真是令人激動和“超現實的體驗”。
他表<愛尬聊_百科詞條>示,傳統上,在系外行星上尋找生命的工作主要集中在較小的巖石行星上,但較大的海洋世界更有利于大氣觀測。

即將進行的韋伯觀測應該能夠證實K2-18 b的大氣中是否確實存在大量的二甲基亞砜。
據悉,即將進行的韋伯觀測應該能夠證實K2-18 b的大氣中是否確實存在大量的二甲基亞砜。
韋伯能夠通過捕捉來自遙遠行星的主恒星的光線,在光線穿過行星大氣層到達地球的途中分析該行星的化學構成。
大氣層中的氣體會吸收部分星光,但每種氣體都會在光的光譜中留下蛛絲馬跡,天文學家就可以對其進行分析。
除了被稱為“超級地球”之外,K2-18b 還被歸類為“亞海王星”行星。
我們的太陽系中并沒有這些行星,它們被定義為半徑小于距離太陽最遠的冰巨星的行星。由于亞海王星距離我們很遠,所以天文學家們對它們的大氣層性質知之甚少。
卡迪夫大學的薩卡爾研究員表示,雖然太陽系中不存在這種行星,但亞海王星是銀河系中迄今已知的最常見的行星類型。
K2-18b的體積很大,這意味著這顆行星的內部很可能像海王星一樣有一個巨大的高壓冰幔,但它的富氫大氣層和海洋表面較薄。
研究人員表示,雖然這個海洋世界被預測為被水覆蓋,但也有可能海洋太熱而不適合居住。
據悉,自從30年前發現第一顆系外行星以來,太陽系外已經發現了數千顆系外行星。
大多數系外行星的大小介于地球和海王星之間,通常被稱為超級地球、小海王星或次海王星。
它們可以是以巖石為主的行星,也可以是擁有富氫大氣層的冰巨星,或者是介于兩者之間的行星。
早先對這類行星的研究發現,它們富氫大氣層下的壓力和溫度太高,無法支持生命的存在。
但在2021年,研究發現在某些條件下,這些世界可以支持生命。
除了確認K2-18b上是否存在二甲基亞砜,研究人員現在還將尋找其他生物標志物,如生命獨特產生的氯化甲烷。
如果真的存在,這將會引起巨大的轟動,并使這個系外行星在尋找外星物種的隊伍中排在最前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