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整改應深究選址失誤并真誠道歉?
南方都市報消息,日前,廣西南寧有網友在短視頻平臺上發布視頻稱,本應用來搭建“連心橋”的“書記、院長信箱”,卻被攝像頭照著。11月12日,廣西大學回應稱,攝像頭為2013年統一安裝,信箱于2023年安裝,“未能充分關注到投信者的隱私”,并表示已對此進行了“徹底整改”。
監控與信箱的新聞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總有各類信箱被置于監控范圍,或者直接裝在監控底下,起碼給人不適的公共體驗,對潛在的意見提出者,更客觀上有一種提意見行為被全程圍觀的即視感。
當然,每次意見箱被監控總是事出有因,總有考慮不周,比如廣西大學這次,監控安裝時間比意見箱早了十年,包括2016年的某條類似新聞里,陜西漢陰縣國土局也說這里面有“時差”存在,可以說監控不是在刻意追著意見箱走,但反過來,那些后安的意見箱又是否有意置于監控之下?
據廣西大學的通報,設置在攝像頭下的信箱已經“徹底整改”,大概率是把意見箱安到了某個監控盲區。但客觀上說,單位就那么大,在各地公共區域的監控還在不斷迭代以實現全覆蓋的大背景中,意見箱究竟能被妥善安置到什么地方?
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是,廣西大學與領導信箱并列于監控之下的,還有一個名為“學生e見信箱”,有網友掃碼還尋到了廣西大學“學生e見”的小程序。收集學生“e見”居然需要一個實體的意見箱,這里面的邏輯似乎有點凌亂。理論上講,通過更為便捷的互聯網手段獲取意見建議已經越來越常見,包括這次廣西大學“攝像頭下的意見箱”引發熱議、獲得“徹底整改”的最初契機,也是網友通過網絡平臺發聲的直接結果。盡管通過網絡信箱或者短視頻平臺提出意見也屬于一種常態意見反饋渠道,當然意見收集者通過網絡IP信息鎖定特定人員也不是難事……
即便是不正對著監控,如果“有心人”真的想要按圖索驥,通過周邊監控進行倒推,進而找到疑似試圖走向意見箱的群眾,也很容易做到。更何況,意在收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廣西大學意見箱,對正處在急難愁盼之中的群眾而言,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與被監控拍到之間應該也有一個輕重緩急的權衡。還是說,提出急難愁盼本身也處在某個犯忌的空間,這就不是一個意見箱該擺在哪里的問題了。
有必要深究,是不是真有人有能力對意見提出者施加任何事后清算,制度層面對此又是否有空間支持?暢通意見、建議渠道,保護投訴舉報人私人信息、保障其合法權益一直是國家從法律到制度的明確態度,關鍵在于執行層面對此的個案處置,是否能給公眾一個可信賴的預期?對于事后爆出的泄露舉報人信息及打擊報復舉報者、意見提出者的個案,是否有一個切實嚴肅的問責和追究?
制度上的意見收集渠道,一直都有個從匿名到實名,進而再到面對面的設計,初衷也在充分尊重意見提出者的個人信息權利。不能因為有實名甚至當面提出意見的渠道,就讓匿名意見的提出缺乏必要的邊界與距離,不能因為“不管怎么樣,我都能找到你”,就干脆直截了當地用攝像頭直接對準意見箱,抱持某種“不裝了”“攤牌了”的態度。
攝像頭可以是十年前安裝,新裝的意見箱追著攝像頭走卻絕對不能只用一句“無心之失”來搪塞。“徹底整改”包括給意見箱換個地方,也應當包括對此前“選址失誤”決策的深究,以及因此對學校師生、社會公眾帶來的“震懾”真誠地道歉。對于已經被發現的工作失誤,得有真的問責,要不然下一次“誤會”就難免再次發生。
編輯:陳艷琦責編:周尚斗審核:馮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