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考研比例上升?
紅星新聞消息,2024年考研已進入倒計時。紅星新聞記者從麥可思研究院獲取的相關數據統計結果發現,近年來逆向考研作為一種新的考研趨勢,越來越受到考生關注。
數據顯示,近五年雙非院校應屆讀研群體中,到雙一流院校讀研的比例從2018屆的43%下降至2022屆的37%。與此同時,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為追求名校而讀研的占比也呈下降趨勢,因就業難暫時讀研的比例有所上升。
相關調查結論指出,在考研人數逐年攀升的情況下,盡管考研群體中選取本校或更好大學向上考仍是主流,但逆向考研的人數也不斷上升。
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2023年中國本科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近五年應屆本科畢業生境內讀研比例持續提升,從2018屆的14.7%逐年增至2022屆的17.9%,上升了3.2個百分點。并且,不同類型院校的應屆本科生讀研比例差異較大。
《就業報告》數據表明,雙一流院校應屆本科生國內讀研比例增長更快,從2018屆的29.4%增至2022屆的37.0%,增幅達到26%。《就業報告》分析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一方面在于雙一流院校推薦免試研究生的占比較大,且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另一方面,雙一流院校畢業生在考研中整體競爭力較強,考研成功率相對較高。
相比之下,近五年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國內讀研比例增速則相對較緩,從2018屆的11.7%增至2022屆的14.1%。《就業報告》分析認為,這或與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首次考研失利情況更為普遍有關。
圖據麥可思研究院
此外,在近年來的考研熱潮中,逆向考研作為一種新的趨勢逐漸受到關注。所謂逆向考研,是指雙一流院校的本科畢業生,考入非雙一流院校讀研。《就業報告》數據表明,近五年雙一流院校應屆本科畢業后,在繼續讀研的群體中,到雙非院校讀研的比例逐年升高,從2018屆的3.8%上升至2022屆的5.8%。
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就業報告》分析認為,這反映出在考研難度逐年攀升的情況下,部分雙一流院校本科畢業生被迫做出向下兼容的升學選擇。不過《就業報告》也同時指出,整體而言,讀研群體中選取本校或更好大學向上考仍是主流。但不可否認的是,普通院校考入名校的逆襲讀研路徑難度有所增加。麥可思研究院調查發現,在近五年雙非院校應屆讀研群體中,到雙一流院校讀研的比例從2018屆的43%下降至2022屆的37%。
圖據麥可思研究院
本科畢業生選擇讀研的背后,大多是為了增強就業競爭力。對地方本科院校畢業生而言,逆襲讀研能帶來更可觀的經濟回報。如在2014屆地方本科院校讀研人群中,進入雙一流深造群體畢業五年后月收入可達到12442元。但更優渥的經濟回報并不體現在非雙一流院校深造群體中。數據顯示,雙非院校深造群體畢業五年后的平均月收入為9507元,不及工作經驗更豐富的,學歷未提升人群所拿到的9961元的平均收入。
《就業報告》分析認為,這在某種程度上能夠說明,學歷并非職場成功唯一的敲門磚,長期工作經驗積累的素質和能力提升,對畢業生職業生涯發展亦有很大價值。
編輯:周楊責編:張松濤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