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會戰:“戰神”薛岳慘敗,陳誠誤背“三昌將軍”罵名?
電視機劇《長沙保衛戰》張豐毅版薛岳
在國內網絡上,薛岳被網友捧為“殲滅日軍最多的中國名將”。2014年一部熱播劇《長沙保衛戰》,將薛岳推上“神壇”;更被吹成“抗日戰神”。縱觀薛岳抗戰,確實打了些勝仗;但勝仗之后,往往就打大敗仗,究其原因,就是勝而驕致敗。
本文將介紹,薛岳抗戰軍事生涯中,最重要的慘敗-南昌會戰。
一.史料
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軍令部關于第9戰區屢次變更進攻南昌時間的說明及其意見》,國民政府軍令部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蔣介石致薛岳電》,國民政府軍令部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薛岳致蔣介石電》,國民政府軍令部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羅卓英致蔣介石電》,國民政府軍令部檔案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第9戰區南昌武寧會戰各部隊傷亡百分比例統計表》,國民政府軍令部檔案
歡迎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抗戰史記
中國空軍轟炸長江航道日艦
二.戰略支撐點-南昌
1938年武漢會戰結束后,抗戰進入相持階段。由于日軍損失嚴重,再加上同年10月份發起廣州攻勢;開辟了華南戰場,兵員更是捉襟見肘。中日兩國都抓緊時間休整,正面戰場戰事一度陷入沉寂,1938年12月-1939年2月未發生大規模會戰。但是沉寂是暫時的,很快日軍就對準了下一臺目標-南昌。
南昌為江西省會,東依鄱陽湖,西傍贛江,全境以鄱陽湖平原為主,水網密布,湖泊眾多;易守難攻,特別不利于日軍機械化兵團行動。是第3,第9戰區戰略運輸線浙贛鐵路的屏障,又是國軍方面集結重兵的戰略基地;能對長江航道呈一線型展開的日軍構成重大威脅。另外南昌城郊還建有機場,中國空軍經常轟炸在長江航行的日本軍艦。南昌遂成為日軍必須攻取的戰略重鎮。
早在武漢會戰時,日方就決定攻占南昌,但擔負作戰任務的第101師團,第106師團在南潯線上一再受挫;特別是萬家嶺大捷,第106師團遭到殲滅性打擊。最后勉強占領德安,與國軍隔修水河對峙,達半年之久。
武漢會戰后,南昌戰略位置更顯突出,日軍華中派遣軍和第11軍選擇的第一臺進攻目標就是南昌。根據1939年2月6日華中派遣軍頒布的《對南昌作戰要領》,日軍的作戰目的在于割斷浙贛鐵路,切斷皖南及浙江方面國軍的主要交通線。
時任第11軍司令-岡村寧次中將
三.岡村寧次大膽計劃,薛岳卻拒絕主動進攻
發起南昌攻勢的是日軍第11軍,其司令官為岡村寧次中將,下轄7個師團和一臺混成旅團,計20余萬人。該軍以武漢三鎮為進攻基地,主要打擊國軍第5,第9戰區部隊。岡村寧次計劃以王牌第3師團及第13,第16師團打擊第5戰區,以王牌第6,第9及第101,第106師團攻擊第9戰區。
1939年1月31日,岡村寧次制訂了攻占南昌的具體作戰計劃;總體作戰思路是軍主力直接突破修水正面陣地,然后經安義,奉新,渡過贛江直取南昌,以避免在南潯線上強攻。他大膽的將戰力最弱的第101、第106兩個乙種師團組成主攻兵團,卻秘密調備了第11軍所擁有的大部分坦克和大炮,計有1個坦克聯隊、2個獨立山炮聯隊、3個150毫米榴彈炮聯隊、2個100毫米加農炮大隊,使這兩個師團具有了強大突擊力。
陷入泥潭中的日軍炮兵
又以王牌中的王牌第6師團在箬溪、武寧一帶助攻;這樣,參與南昌方面作戰的日軍約有3個師團。同時籌劃在鄂西和浙江采取有限軍事行動以分散國軍注意力。不過,由于陰雨連綿不絕,道路泥濘,特別是炮兵群集中緩慢,拖到3月中旬才集結準備完畢。
1939年2月以后,日軍進攻南昌的跡象已日漸明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為確保南昌,決定主動進攻;以第9戰區,第3戰區的強有力野戰兵團從西南,向南潯線之敵發起攻勢;以破壞日軍的進攻部署。從3月初至3月26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曾三次指令第9戰區“自主的轉移攻勢”,但時任第9戰區代理司令長官薛岳等人卻一直以準備不周為由,拖延行動。
四.薛岳消極應付蔣介石主攻命令,丟掉主動權
當時第9戰區擁有51個半師,40余萬人;兵力占據優勢。但野戰重炮總計只有139門,比第11軍主攻南昌的重炮要少。但是其戰區轄地為鄂南、贛北及湖南全境,其第一線防御陣地又夾在中國兩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和洞庭湖之間,戰線綿亙達400余公里,沿線配有25個半師,其中以湖南的汨羅江地區與南昌以北的修水南岸陣地兵力配備密度最大;基本每15公里就配備1個師。
這一防御地帶湖泊眾多,非常利于防御;但日軍掌握了海空絕對優勢,充分利用大量汽艇和淺水軍艦完全控制了湖面,反將這些湖泊變為迂回包抄國軍的絕好通道;這令國軍在湖防上兵力分散,無法集中優勢兵力作戰。不過這些地區除兩大湖泊多洼地外,其他地方山地起伏,利于防守,大大限制了日軍炮騎兵和機械化部隊運動。
南昌方面及南昌以北地區的防御由羅卓英部第19集團軍擔任。該集團軍擁有12個師,主力布防在修水南岸,西自箬溪,東達修水南岸鄱陽湖西岸;呈一線型展開,從西而東依次是湘軍第70軍李覺部(轄第19、第107師),東北軍第49軍劉多荃部(轄10、第329師),中央軍第79軍夏楚中部(轄第82師、第98師、第104師;其中第98師原為德械師,著名的姚子營便來于該部),晉軍第32軍宋肯堂部(139師、第141師),另有直轄的預5師等;后方還有3個師作為預備隊,其中,第98師駐灘溪,第193師駐樂化,第118師駐萬家埠。
1939年3月8日,蔣介石再次電令第9戰區“為確保南昌及其后方聯絡線,決即先發制敵,轉取攻勢,以摧破敵之企圖,攻擊準備應于3月10日前完畢,預定攻擊日期為3月15日”。薛岳對蔣的電令態度消極,認為日寇善于固守,己方則短于攻堅,因而對使用大兵團強攻德安、瑞昌間日軍陣地的戰略抱有疑慮。在加上情報有誤,使得薛岳認為日軍有7個師團在第9戰區內;并錯誤地判斷“本戰區當面之敵調動頻繁,除仍積極加強工事一面整頓外,目下似無若何企圖”。
1939年3月17日,日軍已部署妥當,開始進攻;國軍反攻之議便自然流產了。
日軍渡過修水河
五.日軍抓住暴雨戰機,國軍潰敗
贛北春季多雨,1939年3月3日起連日降雨,修水河水暴漲了3米,第19集團軍各部在修水南岸構筑的工事陣地大部被水浸沒,沖毀;破壞甚重;日軍趁機發動攻勢。
1937年3月17日,駐防湖口一帶的第116師團1個旅團從湖口乘船橫渡翻陽湖,奇襲修水南岸陣地東端的吳城鎮,該鎮位于修水河流入鄱陽湖的入口處。國軍第32軍,預5師等部英勇抵抗,屢挫敵鋒,第721團堅守至23日,經過血腥的巷戰肉搏后;因傷亡慘重,被迫于夜間放棄吳城鎮,退守二線陣地,日軍也不敢深入追擊。
日軍重炮
然而,日軍對吳城鎮的進攻,實際上只是牽制性的佯攻,其主攻方面則選擇在修水南岸的中間陣地。1939年3月20日下午,日軍集中200余門大炮的強大火力,將南岸尚在修復中的國軍陣地基本摧毀;守軍死傷慘重。同時,日軍還“混用毒彈”,“致第76師(著名的福山師)師長王凌云、旅長龔清文、團長唐際遇、105師團長于汝源相繼中毒”。
當天傍晚,日軍第101師團、第106師團借煙幕掩護從永修、虬津、白槎間強渡修水,一舉突破由第79、第49軍防守的縱深約兩公里的3道防線。守軍在巨烈的炮火轟擊下陷于混亂之中,尤其是日軍施放毒氣,更引發了各部軍心崩亂,聯系也失靈,紛紛向后方潰退。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羅卓英
六.薛岳羅卓英反擊失敗,南昌危急!
1939年3月21日,羅卓英急令預9師、第118師趕赴前方增援;以圖擋住日軍攻勢,遺憾的是預9師,第118在大雨滂沱中行軍緩慢,未能穩住戰局;而且兩部竟在慌亂中,未能徹底破壞通往南昌的公路;這造成了日軍快速向南昌追擊。第106師團指向安義,第101師團指向奉新。22日,突破正面陣地的日軍沿公路大道疾馳南下,此時南昌方面僅有第139師在正北的樂化布防,城內只有非正規的保安隊,猶如一座空城。
第9戰區長官部見南昌方面已危如累卵,急令滇軍高蔭槐第1集團軍(轄第58、第60軍),俞濟時將軍第74軍部火速增援南昌方面,以圖挽回敗局。22日并令前線各部隊“堅守灘溪市東西地區,最低支持7日,候102師、139師、第1集團軍三四個師即可到達樂化、安義之線,然后出擊,定可獲勝”。
抗日英烈-王禹九將軍
然而事實是灘溪于21日就已棄守,劉多荃第49軍、夏楚中第79軍完全喪失有效的抵抗能力;第49軍節節向安義以西撤退,第79軍則向源河東岸退去。為掩護軍主力突圍,第79軍226旅長王禹九少將親率特務連突襲日軍,在激戰中,被擊中數彈壯烈殉國。兩軍徹底潰敗。
軍事委員會桂林行營下令,將第3戰區鄱陽湖東岸的守備部隊以及駐防東鄉、進賢地區的第102師撥歸羅卓英指揮。令第1集團軍第70、第74軍迅速展開于南昌西北的高安、奉新、靖安之線。但是國軍各增援部隊尚在行軍途中,日軍機械化部隊就沖垮了國軍在靖安萬家埠、安義尚未建成的防線。23日,日軍占領安義,次日攻占了萬家埠和奉新。
日軍坦克聯隊突擊
七.援兵不力,南昌速陷!
戰至1939年3月23日夜間,日軍機械化兵團前鋒——石井坦克聯隊已向南深入120公里。占領奉新后,日軍以一聯隊兵力向高安方向進軍,竟阻擊第1集團軍等增援部隊。而第101、第106師團主力由安義左旋向南昌突進,繞過國軍在樂化等構筑好的強固防御陣地,指向南昌背腹部;而對尚未從混亂中過來,并已被日軍拋在后面的國軍,僅留一部分阻擊、牽制。原本易守難攻的南昌城,完全暴露在日軍前鋒部隊的打擊下。
南昌城防空虛,而第32軍及預5師與日軍相持于萬家埠至吳城鎮一線,已成孤立之勢。1939年3月24日,羅卓英急調第32軍等回援南昌。第32軍軍部奉命星夜遷至南昌坐鎮城防;但因軍主力尚未到,只得緊急組織南昌城內的保安隊、憲兵和警察布防。
1939年3月26日清晨,日軍由奉新進抵大城,與剛抵達的第32軍一部遭遇,展開激戰。日軍騎兵百余、戰車4輛突擊,就抵達贛江,準備渡過中正橋沖向南昌城。當此危急之際,第32軍所部不顧一切將中正橋炸毀,以阻止了日軍渡江。不過第32軍也僅有兩營士兵渡過贛江,其余均被隔在兩岸與日軍背水苦戰。由于道路泥濘,日機又轟炸頻頻;第3戰區來援的第16,第79師尚停留在東鄉,進賢一線,離南昌尚有數日路程。而第1集團軍與第74軍強行東進,但遠水已救不了近火。
日軍攻陷南昌
1937年3月26日傍晚,日軍主力陸續乘坐民船,由生米街等處渡過寬達1000米的贛江口。次日晨,日軍從北,西,南三面會攻南昌城。守城部隊約兩團在狹窄的街道上與日軍逐屋巷戰,直到深夜,放棄南昌;南昌城的重要建筑及民房大部毀于日軍炮火;同日,日軍一部南下切斷了浙贛鐵路。南昌淪陷。
與此同時,在南昌西北,修水上游地爆發了武寧戰役。武寧依傍九宮山,山地崎嶇,易守難攻;這成就了李玉堂,彭位仁中央軍及川軍威名,打出了南昌會戰唯一勝仗。
浴血拼殺的國軍官兵
八.武寧告捷挽臉面,撤防意外造遺憾
1939年3月20日,日軍王牌第6師團為配合南昌方面進攻,由箬溪渡過修河進犯武寧。守衛武守的為彭位仁將軍第73軍,李玉堂將軍第8軍(威震華夏的泰山軍第10軍前身)和川軍第30集團(轄第72軍,第78軍),由第30集團軍總司令王陵基將軍統一指揮。
抗日英雄-王陵基將軍
1939年3月20日拂曉,日軍強攻第73軍,第8軍上灘頭,麥加等陣地(均在修水北岸)。21日,又以一部渡過修水攻打第78軍陣地。王陵基將軍于23日親赴一線督師反攻,川軍子弟士氣大振;又正逢日軍也在進攻,雙方展開血腥的對攻戰;戰斗進入白熱化。川軍拿著川造等簡陋武器浴血拼殺,竟擋住了日軍最精銳第6師團猛攻。
穩住了陣腳后,第8軍主力第3師,第73軍主力第15師向當面之敵發起反攻,成功克復棺材山,望人腦等地。武寧戰役成為南昌會戰中,國軍取得唯一勝利。這也是日軍王牌第6師團,繼武漢會戰黃梅廣濟戰役后,再次受挫。
然而第二天(21日),日軍第6師團就發起總反攻,第73軍傷亡過重;被迫奉命調到后方整補,由第72軍接替第73軍及第8軍的防御陣地。但在交防中,第73軍,第8軍撤離過早,陣地出現缺口,日軍乘第72軍接防立足未穩發起突襲,同時分兵打擊第78軍側翼陣地;迫使這兩支川軍從修水北岸的望人腦,棺材山及南岸的洞口,羅坪等陣地后撤。
日軍王牌第6師團,經連日苦戰后,于29日拂曉攻陷武寧。第30集團軍等部退至武寧以西的煙港街南北一線與日軍對峙。至此,南昌會戰結束。
抗日名將,民族英雄-陳誠,薛岳
九.歷史公論
南昌會戰,國軍損失十分慘重;損失4萬多人,其中殉難14354名,受傷17033名,失蹤10565名;并損失大量武器裝備,物資給養(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第9戰區南昌武寧會戰各部隊傷亡百分比例統計表》,國民政府軍令部檔案)。日方宣布戰死約500名,負傷約1700名(日本防衛廳防衛研究所戰史室:《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2卷),顯然日方戰報縮水。
南昌會戰是中國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首次大會戰。薛岳首次指揮第9戰區的大會戰,在占據地理優勢,又得到了國民軍事委員會增派的大量精銳部隊;卻只打了10天(3月17-27日)就丟失了戰略重鎮南昌。造成浙贛鐵路被切斷,致使第3戰區與大后方的交通運輸陷入困境,物資補給只能依靠浙贛兩省各公路線;此后第3戰區戰事一直陷入被動局面,特別是浙贛會戰更是大慘敗。而東南各作戰區域也是雪上加霜。
日方成功達到了作戰目標,除了其強大的火炮優勢及使用,機械化部隊的強力突擊,又善于把握戰術。反觀國軍方面,從上至下消極備戰;又失誤連連也促進日軍進展異常順利。戰前,薛岳為首的第9戰區未能正確判斷敵情,不僅沒有聽從蔣介石及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多次主動進攻的命令。反而戰事一起,就陷入被動,速敗。
還有薛岳沉浸在萬家嶺大捷的輝煌中,產生了驕兵心理。另外羅卓英等指揮無方,也是輕失南昌的直接原因;如修水南岸至南昌間缺乏縱深陣地,主力在第一線呈一字形展開,預備隊也使用過早等;很快,羅卓英將迎來血恥之戰-南昌反攻戰役。而第3戰區未能有效配合南昌方面第19集團作戰,也沒有奉命早日在東鄉,進賢一帶集結3個師;以致南昌空虛時,未能迅速調兵補防。
南昌會戰的慘敗,卻讓陳誠躺槍,背上“三昌將軍”黑鍋(指武昌,南昌,宜昌);實際陳誠此時已調離第9戰區,也未參與南昌會戰指揮;實屬替薛背鍋!而武昌丟失,則是戰略所決定。武漢會戰,本來就不計武漢一地得失;而是在外圍消耗,拖垮日軍,所以也不能算陳誠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