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一次“悲劇性錯誤”后 以色列更騎虎難下??

一次“悲劇性錯誤”后 以色列更騎虎難下??

上觀新聞消息,剛剛過去的幾天,以色列民眾的怒火被一場悲劇點燃以軍15日證實當日在對加沙的軍事行動中誤殺三名以色列被扣押人員。事發后,以政府派官員前往歐洲與卡塔爾協商重啟巴以停火談判,被視作安撫國內之舉。

與此同時,美國近日對以色列的壓力也愈發顯眼。在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訪問特拉維夫、要求以方調低軍事行動強度之后,美國防長奧斯汀下周也將時隔2個月再訪以色列。

誤殺事件反映出什么?以色列、卡塔爾的接觸能否給重啟巴以停火談判帶來機會?美國最近的一連串舉動又有何考量?

倒在同胞槍下

讓被扣人員活著回來,而不是裝在棺材里回來!最近幾天,以色列示威民眾的口號回蕩在特拉維夫街頭。他們要求內塔尼亞胡政府與哈馬斯達成協議,解救剩余被扣人員。

輿論稱,新一輪的示威浪潮由數千人組成,意在表達對誤殺事件的憤怒和悲痛。

以軍16日公布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以軍士兵15日早間在加沙北部與巴勒斯坦武裝人員激戰,突然發現赤裸上身的三人走了出來,持有纏白布的木棍。

以軍士兵判定三人為巴方武裝人員,遂開槍射擊,造成兩人死亡,另外一人受傷后逃回建筑內。這名傷者不久后再次走出,用希伯來語呼喊救命,但以軍士兵再次開槍將其打死。

最終,事件被證明是一個悲劇性錯誤以軍經核查確認,這三名被槍殺的20多歲青年男性均為被扣押在加沙地帶的以色列公民。

舉著白旗,光著膀子,分明示意不構成威脅。但為何三人仍難逃一死,而且還是倒在同胞槍下?

首先,戰場環境不可忽視。戰事中以軍神經緊繃,草木皆兵。其次,也說明士兵無視軍紀,把不能朝被扣押人員開槍、不能朝舉白旗投降人員開槍等禁忌拋諸腦后。

事發后,內塔尼亞胡在首次講話中表示,誤殺事件傷透了我的心,傷透了整個國家的心。他承諾以色列將吸取教訓。

按照以軍16日的聲明,將責成加沙地帶作戰部隊采取相關措施,比如增加一名高級指揮官到戰場做決策、細化并更新開槍準則。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指出,發生誤殺充分表明,加沙戰爭的地面形勢復雜,被扣人員、普通民眾、戰斗人員混雜在一起,難以辨別,大幅增加了以色列軍事行動的難度。

丁隆說,事件也給內塔尼亞胡政府帶來更多壓力。被扣人員家屬始終是影響戰事發展的不可忽視的力量,此前已在以色列議會等機構門前抗議。丁隆說,如今,以解救被扣人員為己任的部隊反而殺死了他們,其家屬的沮喪之情可想而知。

騎虎難下

盡管誤殺事件引起軒然大波,但內塔尼亞胡16日的講話,預示著戰爭并不會因為一場誤殺而中止。

內塔尼亞胡是這么說的:這場沖突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戰爭,盡管面臨壓力和代價,但必須戰斗到勝利。他還說,加沙將非軍事化,并置于以色列的安全控制之下。

就在16日當天,以軍繼續空襲加沙地帶多個目標,包括一幢人員密集的大樓,導致數十人死傷。在杰巴利耶難民營,近40人在以軍空襲中喪生。在南部城市汗尤尼斯,以軍與哈馬斯武裝人員在市中心一帶激烈交火。納賽爾醫院接收了大批在以軍空襲中受傷的巴勒斯坦人。

丁隆指出,內塔尼亞胡表態釋放的信號是,不論有怎樣的曲折、出現何種問題,以色列清剿哈馬斯的軍事目的毫不動搖。

但在丁隆看來,以色列制定的軍事目標過高,導致騎虎難下。

目前實際戰況和以軍目標之間存在巨大差距。丁隆說,戰事仍呈膠著狀態,以色列針對了很多平民目標,但識別、搜捕哈馬斯有生力量的進展十分緩慢。

美國要求以色列速戰速決,國際社會對以色列施加壓力。但戰場的復雜形勢令以色列陷入困境,很難做出改變和突破。

重啟談判?

在內塔尼亞胡放言繼續打的同時,以色列方面還做出一個微妙舉動。

據新華社報道,內塔尼亞胡16日暗示,以色列正在卡塔爾的斡旋下同哈馬斯就釋放遭扣押人員談判。多家媒體援引消息人士說法報道,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負責人與卡塔爾首相15日晚在歐洲會面。

這是以色列與哈馬斯臨時停火7天失效后以方高官首次與卡塔爾方面接觸,輿論關注以色列和哈馬斯能否就釋放被扣押人員和停火達成新協議。

兩名埃及安全部門消息人士表示,以色列官員現在似乎更愿意努力實現停火、交換被扣人員。

丁隆認為,以色列此舉有雙重用意。

第一,安撫被扣人員家屬,對其施壓做出回應,展現愿意推進放人談判的姿態。

第二,畢竟還有超過120名以色列人在哈馬斯手里。他們的獲釋對內塔尼亞胡政府至關重要。因此維持談判成為一種現實需要。

丁隆說,卡塔爾渠道是放人談判的唯一機制,美國、卡塔爾、埃及都在居中斡旋,內塔尼亞胡政府必須善加利用。也就是說,軍事行動、放人談判同時推進。

展望談判的前景,丁隆認為未來不排除重啟談判并達成協議的可能,但實現起來有一定困難。尤其對現在的以色列來說,放人換停火意味著拖延地面攻勢節奏,這樣一來注定無法在美國建議的時間表內結束戰斗。

而哈馬斯的最新聲明是,除非徹底停戰,否則不會就交換被扣人員展開任何談判,并向所有調解方傳達了這一立場。

美國敲打

在加沙地帶硝煙嗆人之際,以色列最近還感受到來自美國的更大壓力。細算之下,幾乎每周美國官員都會飛赴以色列,敲打盟友。

11月底,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抵達以色列,送上的忠告是:戰爭持續時間越長,來自全球的壓力就越大。

12月初,美國副總統哈里斯的國家安全顧問戈登訪問以色列,強調遵守國際人道主義法的重要性以及加強人道主義援助和保護平民的必要性。

接著是12月14日,沙利文訪問以色列,呼吁以方調整策略,轉為低強度、高精度打擊。不過,以色列防長告訴沙利文,軍事行動還將持續數月。

然后是下周,奧斯汀將再度訪以,目標包括確保人質獲釋,確保危機不會升級為更廣泛的地區沖突。

丁隆指出,新一輪巴以沖突之初,美國曾堅定站在以色列一邊,提供政治支持、軍事援助,在國際場合幫助以方避免譴責。但隨著事態發展,尤其是平民傷亡增多,美國不想為以色列付出太大代價。美國政府內部也出現分裂。

再加上隨著美國大選臨近,拜登支持率因為巴以問題而下降,在關鍵搖擺州出現阿拉伯裔選民拋棄拜登的情況。拜登正背上巴以問題的政治包袱。這使得美國政府改變立場,加大斡旋力度并希望沖突盡快降溫。丁隆說。

不過,預計美國的施壓難以對以色列產生實際效果。丁隆說,一方面,無論從結束戰爭的時間表看,還是從戰后的地區安排看,美以立場存在不少差異。另一方面,以色列政府的軍事目標和實際情況存在巨大差距。如果立即停戰,那么內塔尼亞胡本人及政府都會受到國內政治清算。所有這些意味著沖突短期內難以結束。

編輯:楊雁琳責編:周尚斗審核:馮飛

編輯 舉報 2023-12-18 13:17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