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運氣還是得益于“教科書式撤離”??
紅星新聞消息,當地時間1月2日傍晚,一架在東京羽田機場降落的日航空客A350-900客機與日本海上保安廳飛機相撞,隨后燃起大火。幸運的是,在客機著陸起火后的大約18分鐘內,機上的379人全部安全撤離。截至目前,因飛機相撞而關閉的羽田機場C跑道已于1月8日凌晨0:00恢復運行。
這次航空事故引發廣泛關注。部分人士認為,日航事故撤離時間相對較晚,人員能夠全部安全,運氣占了很大一部分。也有分析稱,空乘人員自行決定打開艙門疏散乘客,這次撤離能夠稱得上“教科書式”,有啟發意義。
對此,國內某航空公司邱機長向紅星新聞表示:“客艙在特殊情況下有實施撤離的權利,通常要得到機組許可,機組發布指令才更好,因為還有一些程序要做。但日航空乘在這種煙霧大以及無法與機組取得聯系的情況下及時組織撤離,做得很好。”
資深機長陳建國也認為,綜合當時的場景,沒有可能完美到通過預知未來進行決策,所以旅客、乘務員和機長已經做得非常不錯了。
應急出口判斷準確
否則撤離人群可能被大火燒傷
按照相關規定,乘務員必須在駕駛艙的指示下打開緊急出口門。但由于此次事故日本航空客機后排的對講系統出現故障,與駕駛艙無法接觸。空乘人員放棄了駕駛艙的指示,自行決定打開艙門,開始疏散乘客。在這種情況下,乘務員做法是否得當?
陳建國機長分析稱,在一定時間內,比如30秒或者60秒,如果不能得到機長的任何指示,乘務長要自行決定需不需要應急撤離,這個決策是非常難也是非常關鍵的。“有人問為什么要等這30秒或者60秒?因為機組可能需要完成檢查單或者應急處置動作,可能沒時間聯系乘務員;為什么乘務員要自行進行撤離決策?因為還有可能是內話系統不工作或者機組已經失能。”
國內某航空公司邱機長也持相同意見。他表示:“有關民航規定中有一個落地90秒的黃金法則,即從落地發布撤離開始90秒,所有人必須撤離,這樣才能有更大的安全保障。客艙在特殊情況下有實施撤離的權利,通常要得到機組許可,機組發布指令才更好,因為還有一些程序要做,例如檢查單、關發動機等等。但日航空乘在這種煙霧大以及無法與機組取得聯系的情況下及時組織撤離,做得很好。”
陳建國機長分析稱:“空乘人員僅靠自己的觀察,在沒有機組指令的情況下,準確判斷了僅有3個應急出口可用,這個是最為關鍵的因素之一。從官方發布的視頻上可以看到,撤不撤離?從哪個出口撤離?這些關鍵決策的過程在內話可能不工作時,并不是立即就完成的,大約經過了5分多鐘。”
他分析稱,乘客發布的撤離視頻中顯示:
5分17秒和5分23秒:乘務員大聲詢問“請告訴我哪個門是可以打開的?”
5分26秒:R3的乘務員報告,R3門不可用。
5分30秒:乘務員報告,L3門也不可用。
5分34秒:乘務員詢問,前面的門可用嗎?
5分37秒:乘務員詢問,后面的門可用嗎?
5分44秒:乘務員詢問,R3門可用嗎?
根據日本航空官方發布的調查公告,飛機的公告系統在疏散過程中出現故障,因此機組人員使用擴音器和他們的聲音進行指示。客艙乘務員確定安全出口,所有乘客和機組人員通過3個緊急出口撤離。“如果盲目地打開應急撤離門,可能會造成二次傷害,在本事故中可能被發動機或者地面大火燒傷。”陳建國機長稱。
乘務員冷靜維護客艙秩序
機長最后一個撤離飛機
另外,乘務員對客艙秩序的維護能力是關鍵因素之一。某航空公司工齡十年的乘務員吳女士在回答紅星記者采訪時說:“不管是乘客還是乘務員,在災難面前都會產生恐懼。日航乘務員冷靜有序的處理保證了全艙旅客的生命安全,這就是最優解。”
陳建國機長分析視頻中乘務員的操作稱,客艙內如果發生混亂,不僅乘務員之間無法有效傳遞信息,無法進行有效決策,也會嚴重影響最后的撤離秩序。
視頻顯示:
50秒:乘務員讓旅客用毛巾等捂住口鼻。這些應該是機外火情時,標準的預防措施。
1分10秒:乘務員要求乘客把頭放低些。因為煙霧通常溫度較高,會先集中在頂部,低頭可以減少煙霧吸入。
2分07秒:乘務員制止要拿行李的乘客。說明有乘客想拿行李。
“并且在撤離過程中,乘務員也多次提醒乘客‘不要拿行李’,體現了乘務員的專業度和最大限度保證乘客安全快速撤離。”陳建國稱。
根據日本航空官方公告,機長檢查完所有的飛機乘客已撤離飛機,最后一個從最后的應急撤離門撤離飛機。
陳建國說:“機長作為整個飛機最終的責任人,按照視頻的說法,完全依照要求,協助旅客撤離,并在確認完所有旅客撤離飛機后,最后一個撤離飛機。我個人給機長和乘務員以及遵守秩序的旅客點贊!”
日本航空機組撤離疏散的專業行為,也獲得了乘客和廣大專業人士的認可和支持。
人員全部撤離
從結果來看做得相當不錯
事故發生后,日本航空公司稱燒毀的客機估算損失金額約達150億日元,將作為營業損失列入財報。針對乘客的行李損失,日航將向每名乘客賠償20萬日元,回程交通費用則另計。日本航空發布的公告指出,客機上受傷的14人中,1人有瘀傷,13人因身體原因要求就醫。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向紅星新聞表示,這次事故中,在航空事故救援方面的專業訓練和經驗積累得到了充分體現。“救援人員對待傷員的細致關懷,以及在復雜環境下保持冷靜和專業的態度,都是值得學習和借鑒的。”
對于日航事故的安全撤離,也有部分人士認為,其中運氣占一部分,因為在當時這么嚴重事故的情況下,在飛機爆炸燃燒之前撤離,沒有造成人員傷亡算是比較幸運的了。
陳建國機長稱:“綜合當時的場景,在內話可能不工作,沒有駕駛艙指示、無法及時確定撤離出口,我個人覺得面對同樣的場景,沒有可能完美到通過預知未來進行決策,所以當時旅客、乘務員和機長做得已經非常不錯了。”
編輯:周楊責編:吳忠蘭審核:馮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