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www.一区_国内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妲己_免费的性爱视频

朝鮮廢除朝韓事務機構 半島局勢怎么走?專家解讀?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消息,2024一開年,全球熱點“有增無減”。兩場熱戰已足夠令人揪心,而今朝鮮半島局勢升溫更令人擔憂:是否真如朝中社所料,“今年是朝韓最可能發生沖突的一年”?

新年以來,無論是韓美跨年聯合演習,還是朝鮮向延坪島一帶炮擊、試射彈道導彈,都令地區充滿緊張感。1月15日,朝鮮又做出最新決定:廢除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等朝韓事務機構。

分析人士認為,該決定是2023年朝鮮調整對韓政策后的必然結果。目前半島局勢可能處于2010年延坪島炮擊事件以來最緊張的時刻,且半島問題相關方的調停與合作機制嚴重缺失。在此背景下,任何風險和挑戰均不能排除。

定性變化帶來政策變化

新華社援引朝中社16日報道,朝鮮最高人民會議15日發布決定,廢除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國家經濟合作局、金剛山國際旅游局等朝韓事務機構。

報道說,該決定指出,近80年來,朝鮮統一祖國路線是基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兩個制度。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韓國則將“吸收統一”“體制統一”定為國策。“與他們打交道,永遠不能實現國家統一。”

公開資料顯示,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成立于1961年,一直是朝鮮處理南北事務的主要機構。

國家經濟合作局和金剛山國際旅游局,則是在21世紀初南北關系改善期間設立,負責管理南北經濟和旅游合作項目。不過隨著“天安號”事件發生、朝鮮進行核試等,相關合作項目暫停多年。

“廢除朝韓事務機構,并非朝鮮臨時起意,而是2023年確立對韓政策以來逐漸演化的結果。”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王俊生表示。

王俊生說,去年12月舉行的朝鮮勞動黨八屆九中全會上,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表示,朝韓關系“再也不是同族關系”,而是完全敵對關系。再往前追溯,去年8月,金正恩在講話中正式改變對韓稱呼——此前稱之為“南朝鮮”,之后改稱“大韓民國”。

上述種種,都意味著朝鮮將徹底放棄過去以“同族關系”作為處理朝韓問題基點的策略。

“為什么金正恩會這么做?主要基于他對韓國尹錫悅政府的判斷和定性。”王俊生說。

在朝鮮看來,第一,保守的尹錫悅政府上臺后,發表了“終結朝鮮政權”等刺激性言論。因此朝方把它與“反朝政府”畫等號,認為韓國奉行對朝敵視政策。

第二,尹錫悅政府的對朝敵視不僅停留于口頭,也通過實際行動加強對朝施壓。包括:韓美成立新的“核磋商小組”機制加強延伸威懾;美日韓時隔7年舉行海上聯合軍演,并啟動導彈預警信息共享體系;美國在韓日配合下將更多戰略武器部署到半島……

“因此,朝鮮認為,尹錫悅不僅顯露對朝敵視的意圖,更以此為出發點進行能力建設。”王俊生說,“基于這種定性,朝鮮自然會通過一系列舉動,釋放不愿同尹錫悅政府打交道的信號。”

“此外,從大環境看,當前大國競爭加劇,地區沖突不斷,朝鮮也認為需要加強自身軍備,以應對復雜緊張的國際形勢。”王俊生說。

“光踩油門,不踩剎車”

在王俊生看來,朝鮮廢除朝韓事務機構,直接影響不大,更具象征意義。

首先,負責朝韓事務的主要是朝鮮統戰部。近日,統戰部負責人列席了朝鮮外務相召集的會議。也就是說,在祖國和平統一委員會被廢除后,未來將更多由朝鮮外務省處理對韓關系。

其次,朝韓經濟、旅游合作停滯不是一兩天。在新冠疫情前,兩國交往就非常少,疫情期間更處于完全中斷狀態。因此相關合作機構其實并不發揮實質作用。

雖然影響有限,但“機構廢除”無疑是朝韓對立加劇的寫照。再結合最近半島各方的博弈態勢,整體形勢不容樂觀。

去年11月,在朝鮮發射偵查衛星后,韓國迅速宣布中止《9·19軍事協議》部分條款的效力,并恢復在軍事分界線一帶的對朝監偵活動。朝鮮也稱不再受協議約束。半島安全風險陡然上升。

新年伊始,韓國總統尹錫悅表示“要從源頭上封鎖朝鮮核導威脅”。朝中社則認為,今年是“朝韓最有可能發生沖突的一年”。

1月4日,韓美宣布為期7天的跨年軍演結束,軍演期間出動超百臺武器裝備。韓軍指揮官說,“我無法想象還有比這更好的開啟新年的方式。”

然而,這樣的“新年打開方式”,很快引來朝鮮“以強對強”:先是在5日向延坪島一帶發射200多發海岸炮,之后于14日試射今年首枚彈道導彈。金正恩還發表一系列對韓國定性、列為“主要敵人”的言論。

王俊生認為,半島形勢目前到了2010年“天安號”和延坪島炮擊事件以來最緊張、火藥味最濃的時候。

第一,朝韓“強對強”的格局已經形成,并且還在相互加碼,尤其是彼此軍事施壓達到近年來的新高潮。第二,與2010年的不同在于,當時尚且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有關各方開展合作,形成調停機制,但如今此類合作機制嚴重缺失。

“打個比方,朝韓在踩油門,但沒有踩剎車的。”王俊生說,“爆發意外沖突的可能性很大。”

從朝鮮角度看,今年可能加強導彈等武器試驗力度,強化軍備建設及軍事訓練,繼續批評尹錫悅政府,并與友好國家進行外交接觸以因應變局。15日,朝鮮外務相率團訪俄。央視援引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的話報道,俄總統普京在可預見的未來將訪問朝鮮。

從韓國角度看,會推動針對朝鮮的聯合軍演,加大美國戰略資產在韓部署步伐。支持率低迷的尹錫悅政府也會繼續批評朝鮮,并向公眾證明韓美對朝施壓是正確的。

“總的來說,雙方的對立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王俊生說。

為何難以沖破怪圈

緊張、緩和、再緊張。過去幾十年朝韓關系經歷大起大落,似乎總是難以沖破怪圈。

雙方曾于2000年和2007年兩次實現首腦會晤,并兩次簽署共同宣言。可以說,韓國前總統金大中的“陽光政策”、盧武鉉的“和平繁榮政策”,確實為兩國關系帶來陽光。

然而,2008年2月,李明博政府上臺后推行“對朝政策三原則”,將朝鮮棄核和實行改革開放作為韓國向朝鮮提供經濟援助和發展南北關系的前提,之后朝韓關系不斷惡化。

2016年,隨著韓國關閉開城工業園,雙方接觸徹底中斷,關系也隨之跌入谷底。

之后,進步派的韓國前總統文在寅上臺,朝韓在進入2018新年之后互相拋出橄欖枝,冰凍已久的雙邊關系出現迅速回暖跡象。那一年,朝韓開啟冬奧外交,文在寅和金正恩三次會晤。但之后,受制于朝美分歧,無核化談判陷入僵局,朝韓關系再次遇冷。

“朝韓關系跌宕起伏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王俊生說,包括各方對無核化問題的關切,韓國保守派上臺時對朝施壓的政策偏好,以及美國對朝極限施壓、擾亂半島局勢等因素,有時會共同作用。

有分析認為,從現階段看,美國不太可能公開拋棄其“朝鮮無核化”政策。更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可能有主動利用半島緊張局勢的一面,美國決策者在主觀上更想聚焦于所謂的對華“戰略競爭”。

1月15日,中國外交部表示,希望有關各方正視半島問題的癥結,通過對話協商推動半島問題政治解決進程,維護半島的和平穩定。王俊生說,中方的“雙軌并進”思路和“雙暫停”倡議值得各方重視,這有助于改變朝韓“強對強”、關系惡性循環的態勢,實現無核化與和平機制構建的同步推進。

編輯:牟慧蘭責編:廖異審核:馮飛

編輯 舉報 2024-01-17 12:32

0個評論

暫無評論...
驗證碼 換一張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