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臘八就是年” 愿你萬事皆“粥”全?
今天是農歷十二月初八,也是中國傳統的臘八節。
俗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一碗濃稠與糯甜的臘八粥最撫慰身心,金黃的小米、白胖的糯米、圓潤的蓮子、脆生的紅棗、牙白的扁豆、青綠的葡萄干在一年最寒冷的時節,帶來特別的暖。
作家木心曾感慨,沒有比粥更溫柔的了,東坡、劍南皆嗜粥,念予畢生流離紅塵,就找不到一個似粥溫柔的人。
以赤豆粥祭神習俗
臘八吃粥與此有關
明清時期臘八節,無論寺院、宮廷、民間都吃臘八粥。民間認為,在這天食用粥,可以帶來好運。所以演變成俗,臘八與冬至日期相近、中國古代冬至,有以赤豆粥祭神習俗,臘八節吃粥很可能與此有關。
臘八粥又名七寶五味粥一般由谷類、豆類等多種食材熬制而成。
經過多年演變,在不斷傳承發展中,添加了不少地方特色,形式更加豐富。比如在陜北高原,人們會在米、豆的基礎上,加入干果、豆腐和肉類。四川的臘八粥,不僅有甜咸味,還有麻辣味。
臘八習俗
泡臘八蒜、臘八醋
在我國北方,泡臘八蒜也是臘八節的習俗之一。把蒜泡在醋中腌制,蒜就會變得如同翡翠碧玉般通體碧綠。
而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
臘八豆腐
在安徽黟縣地區,臘月初八這天,有曬制臘八豆腐的習俗。
制作方法是:先用上等小黃豆做成豆腐,并切成圓形或方形的塊狀,然后抹上鹽水,在上部中間挖一小洞,放入適量食鹽。在冬日溫和的太陽下慢慢烤曬,即成臘八豆腐。
臘八面
在陜西省渭北一帶的澄城地區,每年的農歷臘月初八早上,家家戶戶都要吃碗臘八面。
紅豆提前泡一晚,臘八這天用來熬湯,待水開時轉小火至紅豆熟透,中火煮面。面煮好后將蔥花油潑入鍋中,鮮香四溢,暖胃又暖心。
臘八節俗語
1、臘八無雨,來年旱
民間有著臘八無雨,來年旱的說法,就是說如果臘八節沒有雨水降臨,而且還是個萬里無云的大晴天的話,就說明來年會比較缺少降水,很可能會有旱情的發生。這里所謂的無雨,應當是指沒有降水,其中也包括了雪。
2、臘八雨蒙蒙,雨水驚蟄冷凍秧
臘八雨蒙蒙,雨水驚蟄冷凍秧這句話說的就是臘八如果有雨水降臨,那么來年本該是比較暖和的雨水、驚蟄節氣,就會比較冷。這里所說的降雨和臘八無雨中的雨不同,臘八無雨指的是沒有降水,而這里的降雨,則單單指雨水。
3、臘八雪紛飛,來年五谷豐
臘八雪紛飛,來年五谷豐就是說在臘八這一天,如果出現了大雪的天氣,來年地里就是個豐收年了。作為一年中的最后一個月,這個時候下雪的話,就會覆蓋在農作物上,能夠起到保溫的作用,這樣使得農作物免受凍害,免受蟲害,安全過冬,來年可以高產。
臘八詩詞
香粥分雛鬧膝前,兒時風味渺如為。
老夫奉佛焚香了,自懺平頭六十年。
清陳曾壽《臘八日煮粥感賦其一》
臘八節時,人們煮了香噴噴的臘八粥以應節,分粥食粥,多么熱鬧。記得兒時,我也是這么爭搶著臘八粥啊,不知不覺,歲月竟已老。又是臘八節,我焚香禮佛,來到人間,已經六十個年頭,在粥香與熏香里,不由得感慨良多。人生一世,如同朝與夕,更要好好珍惜?。?/p>
臘八節這一天,家家戶戶煮臘八粥,以應節景,一碗粥,溫暖身心,渾身上下暖洋洋,又添喜氣,歡笑聲連連。
一笑弄諸孫,臘八粥中分棗子。
雙扶呼小婢,秋千院里看梅花。
清吳步韓《賀李湘棻太史新居》
老太太含著慈愛的笑意,煮好了臘八粥,又忙著為兒孫們分粥,粥里最是誘人的棗子,可也要分均勻一些啊,省得孩子們覺得不公平,引發爭執。笑著看兒孫們喝粥,喜氣洋洋,自己便去叫喚丫環,在秋千院里,觀賞傲寒的梅花,領略早來的春光。
臘八節必食臘八粥,寒冷的天氣里,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足以讓人們心生滿足,感恩生活。
開鍋便喜百蔬香,差糝清鹽不費糖。
團坐朝陽同一啜,大家存有熱心腸。
清王季珠《臘八粥》
一揭開鍋蓋,便能聞到各種蔬菜的香味,碎米慢慢熬成了粥,只放少許的鹽,不用添加白糖。同家人坐在一起,在冬日陽光下,喝著熱乎乎的粥,渾身充滿了力量,一點兒也不怕冷了。這美好的冬日時光啊,真是讓人沉醉不已。
臘八節時,有一碗粥,便讓人喜出望外,而梅花開了,更是讓人開懷。春天在眼前,春天也在心上,春天還在腸胃里。
臘八粥香,情暖意長。年味兒濃了,春節更近了。
愿所盼皆所愿,所愿皆圓滿!
資料來源:央視新聞、人民網、新華網
編輯:陳艷琦責編:廖異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