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納入高考、鯊魚咬人?朋友圈十大謠言出爐?
2月2日,微信官方公布了2023年1月朋友圈十大謠言,來看看你被騙了幾次?
1、只要結清逾期賬款,就能立即修復征信?
近期,網絡上出現了只要結清逾期賬款,就能立即修復征信!”言論。
真相:根據《征信業管理條例》及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規章等的規定:對個人逾期等不良信息,需自該不良行為或事件終止后5年,才能刪除該不良信息。目前該項規定并未調整,網傳為謠言。(浙江辟謠平臺)
2、2023年1月1日起體育納入高考
近期某短視頻網站上,出現體育納入高考將于2023年1月1日起施行”的相關說法,引發大量關注。
真相:經核實,這個說法存在嚴重誤導,所謂的2023年起體育納入高考”的說法,其實指的是體育將被納入高中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并非高考。(騰訊較真)
3、風油精能抑制病毒感染
真相:風油精是由天然藥物和芳香植物精油配制而成,但其任何主要成分,都沒有證據證明能夠抑制細菌或病毒感染。(騰訊醫典)
4、網傳離婚隊伍排到民政局外”?
網上流傳安徽阜陽一男子拍到民政局僅有兩對新人結婚,離婚隊伍排到民政局門外”相關信息。
真相:經核實,此信息為謠言,該信息視頻所拍攝內容均位于一樓結婚登記窗口,排隊人員均為辦理結婚登記的群眾,而離婚登記窗口在二樓,該信息視頻系偷梁換柱、混淆視聽。(安徽穎上縣民政局)
5、今年1月退休人員不認證即停發養老金?
近日,全國多地網傳退休人員必須在2023年1月完成待遇資格認證,否則將會停發待遇”等信息。
真相:經證實,全國多地人社部門發布聲明均未發布此類消息;對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退休人員實施待遇資格認證,是國際通行做法,主要作用是防止養老金被冒領,認證時間一般是一年一次,由于各地方政策不同,安排認證的時間也不同,實際情況請以當地官方權威信息為準。(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6、保溫杯泡茶有毒還致癌?
流傳說法:不銹鋼內膽保溫杯不能泡茶葉,泡茶后會產生茶垢,茶垢會腐蝕杯子,會析出重金屬,最終導致慢性中毒。
真相:這一說法是缺乏科學根據的,茶垢是茶具內部淤積而成的垢物,不含有腐蝕性成分,只要選購符合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產品,根據產品標簽或說明書合理地使用保溫杯泡茶并不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科學辟謠)
7、多吃海帶可以預防甲狀腺疾病?
有流言稱:因為海帶是一種含碘量非常高的食物,所以多吃海帶可以預防甲狀腺疾病”
真相:甲狀腺疾病分很多類,大部分甲狀腺疾病并不是缺碘引起的,所以多吃海帶對預防這些疾病是沒有用處的。而且,過多的食用海帶還可能會引起碘過量,影響身體健康。(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臺)
8、普通口罩打結變成N95?
網上流傳:將普通口罩對折,把兩側耳帶打上結后再佩戴,就可以使得口罩的密閉性增加,達到N95口罩的效果”
真相:從材料和防護等級看,N95口罩的過濾能力會比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日常防護型口罩等高一些,其區別在于不同口罩種類中使用的熔噴布有差異。將口罩耳帶打結雖然可以提高口罩與面部的貼合性,但不能改變口罩本身的材料,所以不能實現普通口罩變N95口罩”的效果。(上海網絡辟謠)
9、三亞大東海鯊魚咬人?還有視頻為證
近日,一則大東海出現鯊魚咬人”的視頻,在朋友圈里被瘋轉,引起了不少市民游客的恐慌。
真相:經有關部門證實,近日沒有處理過有關鯊魚的事件。網傳大東海出現鯊魚咬人”視頻,實為2017年一只受傷鯨魚在三亞大東海擱淺,由市民游客拍攝的現場救援內容。 (三亞市委網信辦)
10、剩菜要等涼了再放冰箱?
流傳說法稱:剩飯菜最好等涼了在放進冰箱
真相:這一說法是不正確的,食物的溫度在4℃60 ℃范圍之間,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如果剩菜長時間在室溫下自然放涼就會給細菌的繁殖提供優越的條件,不利于剩菜的保存。(科學辟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