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OS并不是全部 試駕問界M5?
鴻蒙OS并不是全部 試駕問界M5
朱洪祥 20小時前 裝有增程器的電動汽車4L油可以多跑100公里,電動汽車的質量除了硬件外,就看它具體能跑多遠,是否能夠保障日常出行,活動范圍是否足夠遠。
秋風瑟菊花殘 20小時前 燃油車時代硬件是絕對的基礎,而新能源時代卻有車型能夠憑借軟件吸引人,問界M5在上市之后所有的人都在說這臺車的鴻蒙系統,但各位不要忘了這終究是一款車,鴻蒙雖好并不是全部,真正考驗廠商的還是對一輛車機械素質的調校。問界M5提供了三種動力組合,包含了1款后驅車型和兩款四驅車型,綜合最大功率分別為200kW、315kW和365kW,匹配的均為1.5T四缸增程器,綜合最大功率為92Kw。有意思的是問界M5的四驅車型前電機最大功率均為165kW,低功率版車型后電機最大功率為150kW,高功率版車型后電機最大功率為200kW。我們都知道車輛在加速時重心后移,后輪的附著力更大,所以很多四驅的純電車型都是后電機功率更大,或者是前后電機功率相等,問界M5這樣前大后小的配置還是第一次見。本次試駕的是問界M5四驅性能版車型,也就是四驅的低功率版,這臺車內置了節能、舒適、運動和個性化四種駕駛模式,同時還可以多帶帶對增程器進行調節,分別有純電優先、自動和燃油優先三種模式。我們拿到這臺車時電量在80%左右,在節能或者舒適模式下,純電優先時開起來和電動車基本無異,在這兩個模式下系統并不會大幅度限制動力輸出,而是讓動力更滯后一些,讓車開起來顯得很“柔和”,如果瞬間需要大動力需求,直接加速踏板踩到底,動力儲備還是會毫不吝惜地釋放。相比較之下在舒適模式下這臺車開起來更舒服,動力跟腳,動能回收介入非常小,動力輸出線性,加速踏板與動力輸出之間的匹配更像是燃油車的感覺。這臺車經濟模式下強動能回收的拖拽感并不突兀,如果你沒怎么開過電動車也可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如果你是個電動車的深度用戶,習慣了單踏板模式,這個動能回收的力度恐怕還無法滿足你。在運動模式,動力輸出明顯感覺更機敏,不過更多動力輸出還是集中在中后段,深踩加速踏板到推背感來臨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這種稍稍的遲滯加重了刺激感。如果用彈射模式,增程器會一直保持開啟,深踩加速踏板增程器介入的聲音還是很明顯的,如果是日常駕駛,還是盡量用電體驗感會更好。底盤部分,問界M5采用了前雙叉臂獨立懸掛+后多連桿式非獨立懸掛的組合,底盤開起來整體感不錯,對于路面小起伏隔絕感比較強,經過減速帶這種較大的連續顛簸時能夠很好地化解沖擊感,只是對于速度比較敏感,如果是低速通過,車身的晃動還是比較明顯的。雖然這臺車是四驅性能版,至少從底盤來說,給人感覺它更多的在追求各方面都兼顧,總體更像舒適性妥協一些。前面說到問界M5在動力輸出的調校上有點像燃油車,其實在外觀設計上更像是一臺燃油車。梯形的進氣格柵幾乎占據了整個車頭,兩側霧燈區域面積也比較大,再配合修長的大燈組以及車身隆起的筋線,還頗有幾分性能車的味道。車身側面,問界M5線條十分簡潔,流線型的車身設計,隱藏式門把手、20英寸的雙色多輻條輪圈,營造運動感上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車尾部分圓潤飽滿,采用時下流行的貫穿式尾燈組設計。總體來說問界M5在新能源車型中算是比較保守的,車身線條并不復雜,也沒有夸張的元素,屬于耐看型,此外這樣的設計也讓這臺車適應的年齡層次更廣泛。車內部分,問界M5保持了新能源車型一貫的“簡潔風”,T字型中控臺,兩塊液晶屏幕,幾乎沒有什么按鍵,為了營造豪華感,中控臺上增加了木紋裝飾,同時還配有縫線裝飾。中控屏尺寸為15.6英寸的2K HDR屏幕,如果你是華為手機的用戶一定不會陌生,操作起來其實和手機差別不大,系統絲滑流暢堪比特斯拉,鴻蒙OS的加入讓車輛與手機、智能手表等移動智能終端實現信息無縫流轉,當然如果想完美的體驗一定要有一套華為全家桶才行。鴻蒙OS的加入讓問界M5的車載系統有了全新的體驗,這種設備之間的互通在其它車型上是無法實現的,如果你華為的深度用戶這臺車絕對是全家桶的最后一個大件設備。拋開鴻蒙OS,單純從一臺車的角度來看,問界M5從動力調校、底盤上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符合這個價位車型該有的一個水準,鴻蒙OS對于它來說是錦上添花,并不是雪中送炭。
朱洪祥 20小時前 裝有增程器的電動汽車4L油可以多跑100公里,電動汽車的質量除了硬件外,就看它具體能跑多遠,是否能夠保障日常出行,活動范圍是否足夠遠。
秋風瑟菊花殘 20小時前 燃油車時代硬件是絕對的基礎,而新能源時代卻有車型能夠憑借軟件吸引人,問界M5在上市之后所有的人都在說這臺車的鴻蒙系統,但各位不要忘了這終究是一款車,鴻蒙雖好并不是全部,真正考驗廠商的還是對一輛車機械素質的調校。問界M5提供了三種動力組合,包含了1款后驅車型和兩款四驅車型,綜合最大功率分別為200kW、315kW和365kW,匹配的均為1.5T四缸增程器,綜合最大功率為92Kw。有意思的是問界M5的四驅車型前電機最大功率均為165kW,低功率版車型后電機最大功率為150kW,高功率版車型后電機最大功率為200kW。我們都知道車輛在加速時重心后移,后輪的附著力更大,所以很多四驅的純電車型都是后電機功率更大,或者是前后電機功率相等,問界M5這樣前大后小的配置還是第一次見。本次試駕的是問界M5四驅性能版車型,也就是四驅的低功率版,這臺車內置了節能、舒適、運動和個性化四種駕駛模式,同時還可以多帶帶對增程器進行調節,分別有純電優先、自動和燃油優先三種模式。我們拿到這臺車時電量在80%左右,在節能或者舒適模式下,純電優先時開起來和電動車基本無異,在這兩個模式下系統并不會大幅度限制動力輸出,而是讓動力更滯后一些,讓車開起來顯得很“柔和”,如果瞬間需要大動力需求,直接加速踏板踩到底,動力儲備還是會毫不吝惜地釋放。相比較之下在舒適模式下這臺車開起來更舒服,動力跟腳,動能回收介入非常小,動力輸出線性,加速踏板與動力輸出之間的匹配更像是燃油車的感覺。這臺車經濟模式下強動能回收的拖拽感并不突兀,如果你沒怎么開過電動車也可以在短時間內適應,如果你是個電動車的深度用戶,習慣了單踏板模式,這個動能回收的力度恐怕還無法滿足你。在運動模式,動力輸出明顯感覺更機敏,不過更多動力輸出還是集中在中后段,深踩加速踏板到推背感來臨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這種稍稍的遲滯加重了刺激感。如果用彈射模式,增程器會一直保持開啟,深踩加速踏板增程器介入的聲音還是很明顯的,如果是日常駕駛,還是盡量用電體驗感會更好。底盤部分,問界M5采用了前雙叉臂獨立懸掛+后多連桿式非獨立懸掛的組合,底盤開起來整體感不錯,對于路面小起伏隔絕感比較強,經過減速帶這種較大的連續顛簸時能夠很好地化解沖擊感,只是對于速度比較敏感,如果是低速通過,車身的晃動還是比較明顯的。雖然這臺車是四驅性能版,至少從底盤來說,給人感覺它更多的在追求各方面都兼顧,總體更像舒適性妥協一些。前面說到問界M5在動力輸出的調校上有點像燃油車,其實在外觀設計上更像是一臺燃油車。梯形的進氣格柵幾乎占據了整個車頭,兩側霧燈區域面積也比較大,再配合修長的大燈組以及車身隆起的筋線,還頗有幾分性能車的味道。車身側面,問界M5線條十分簡潔,流線型的車身設計,隱藏式門把手、20英寸的雙色多輻條輪圈,營造運動感上還是下了一番功夫的。車尾部分圓潤飽滿,采用時下流行的貫穿式尾燈組設計。總體來說問界M5在新能源車型中算是比較保守的,車身線條并不復雜,也沒有夸張的元素,屬于耐看型,此外這樣的設計也讓這臺車適應的年齡層次更廣泛。車內部分,問界M5保持了新能源車型一貫的“簡潔風”,T字型中控臺,兩塊液晶屏幕,幾乎沒有什么按鍵,為了營造豪華感,中控臺上增加了木紋裝飾,同時還配有縫線裝飾。中控屏尺寸為15.6英寸的2K HDR屏幕,如果你是華為手機的用戶一定不會陌生,操作起來其實和手機差別不大,系統絲滑流暢堪比特斯拉,鴻蒙OS的加入讓車輛與手機、智能手表等移動智能終端實現信息無縫流轉,當然如果想完美的體驗一定要有一套華為全家桶才行。鴻蒙OS的加入讓問界M5的車載系統有了全新的體驗,這種設備之間的互通在其它車型上是無法實現的,如果你華為的深度用戶這臺車絕對是全家桶的最后一個大件設備。拋開鴻蒙OS,單純從一臺車的角度來看,問界M5從動力調校、底盤上還是有很多可取之處的,符合這個價位車型該有的一個水準,鴻蒙OS對于它來說是錦上添花,并不是雪中送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