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系統有什么特別之處??
鴻蒙系統有什么特別之處?
就放蕩不羈就h 5小時前 華為鴻蒙系統的特點有:分布式架構首次用于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基于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1、分布式架構首次用于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鴻蒙OS的“分布式OS架構”和“分布式軟總線技術”通過公共通信平臺,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能力調度和虛擬外設四大能力。將相應分布式應用的底層技術實現難度對應用開發者屏蔽,使開發者能夠聚焦自身業務邏輯,像開發同一終端一樣開發跨終端分布式應用,也使最終消費者享受到強大的跨終端業務協同能力為各使用場景帶來的無縫體驗。2、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鴻蒙OS通過使用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兩大技術解決現有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確定時延引擎可在任務執行前分配系統中任務執行優先級及時限進行調度處理。優先級高的任務資源將優先保障調度,應用響應時延降低25.7%。鴻蒙微內核結構小巧的特性使IPC(進程間通信)性能大大提高,進程通信效率較現有系統提升5倍。3、基于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鴻蒙OS采用全新的微內核設計,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微內核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簡化內核功能,在內核之外的用戶態盡可能多地實現系統服務,同時加入相互之間的安全保護。微內核只提供最基礎的服務,比如多進程調度和多進程通信等。區別于“宏內核”,微內核采用同一套操作平臺,針對不同硬件能力的產品進行部署,并采用分布式架構,提升效率。華為鴻蒙系統的發展歷程:2012年,華為開始規劃自有操作系統“鴻蒙”。 2019年5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顯示,華為已申請“華為鴻蒙”商標,申請日期是2018年8月24日,注冊公告日期是2019年5月14日,專用權限期是從2019年5月14日到2029年5月13日。2019年5月17日,由任教授領導的華為操作系統團隊開發了自主產權操作系統——鴻蒙。2019年8月9日,華為正式發布鴻蒙系統。同時余承東也表示,鴻蒙OS實行開源。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鴻蒙os目前已經應用到華為智慧屏、華為手表上,未來有信心應用到1+8+N全場景終端設備上。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華為鴻蒙系統
skj123777 5小時前 1、華為鴻蒙系統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創造一個超級虛擬終端互聯的世界,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將消費者在全場景生活中接觸的多種智能終端實現極速發現、極速連接、硬件互助、資源共享,用最合適的設備提供最佳的場景體驗。2、這個新的操作系統將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工業自動化控制、無人駕駛、車機設備、智能穿戴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并且該系統是面向下一代技術而設計的,能兼容全部安卓應用的所有Web應用。3、對于消費者而言,HarmonyOS通過分布式技術,讓8+N設備具備智慧交互的能力。在不同場景下,8+N配合華為手機提供滿足人們不同需求的解決方案。4、對于智能硬件開發者,HarmonyOS可以實現硬件創新,并融入華為全場景的大生態。5、對于應用開發者,HarmonyOS讓他們不用面對硬件復雜性,通過使用封裝好的分布式技術APIs,以較小投入專注開發出各種全場景新體驗。6、多種設備之間通過HarmonyOS 2.0能夠實現硬件互助、資源共享,依賴的關鍵技術包括分布式軟總線、分布式設備虛擬化、分布式數據管理以及分布式任務調度等。7、HarmonyOS 2.0通過組件化和小型化等設計方法,支持多種終端設備按需彈性部署,能夠適配不同類別的硬件資源和功能需求。支撐通過編譯鏈關系去自動生成組件化的依賴關系,形成組件樹依賴圖,支撐產品系統的便捷開發,降低硬件設備的開發門檻。鴻蒙系統名字的由來鴻蒙,也寫成“洪蒙”,語出《莊子·在宥》篇:“云將東游,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這里的鴻蒙,是莊子虛擬出的人物,用來回答提問人“云將”的問題,并在一問一答中揭示鴻蒙的意義。如成玄英所注,鴻蒙即元氣也。因此,后人開始把鴻蒙當作元氣未分、混沌初開之時的樸素境界,這與老子“返本復初”的概念不謀而合,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世界觀的組成部分。鴻蒙之境重要的文化含義在于開辟二字,這也正是華為自主研發操作系統的目的所在:為后人開辟一條專屬于自己的道路。這條道路也許不那么筆直,但它卻開辟了一種可能,向知識空白區域延伸,寄托了人們美好的向往。用傳統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創新成果,我國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除了鴻蒙之外,據說華為公司在給科技成果命名的時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經》:饕餮服務器、凌霄路由器、鯤鵬處理器芯片……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華為鴻蒙系統人民網-“鴻蒙”背后的文化傳統百度百科-HarmonyOS 2.0
就放蕩不羈就h 5小時前 華為鴻蒙系統的特點有:分布式架構首次用于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基于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1、分布式架構首次用于終端OS,實現跨終端無縫協同體驗鴻蒙OS的“分布式OS架構”和“分布式軟總線技術”通過公共通信平臺,分布式數據管理,分布式能力調度和虛擬外設四大能力。將相應分布式應用的底層技術實現難度對應用開發者屏蔽,使開發者能夠聚焦自身業務邏輯,像開發同一終端一樣開發跨終端分布式應用,也使最終消費者享受到強大的跨終端業務協同能力為各使用場景帶來的無縫體驗。2、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技術實現系統天生流暢鴻蒙OS通過使用確定時延引擎和高性能IPC兩大技術解決現有系統性能不足的問題。確定時延引擎可在任務執行前分配系統中任務執行優先級及時限進行調度處理。優先級高的任務資源將優先保障調度,應用響應時延降低25.7%。鴻蒙微內核結構小巧的特性使IPC(進程間通信)性能大大提高,進程通信效率較現有系統提升5倍。3、基于微內核架構重塑終端設備可信安全鴻蒙OS采用全新的微內核設計,擁有更強的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微內核設計的基本思想是簡化內核功能,在內核之外的用戶態盡可能多地實現系統服務,同時加入相互之間的安全保護。微內核只提供最基礎的服務,比如多進程調度和多進程通信等。區別于“宏內核”,微內核采用同一套操作平臺,針對不同硬件能力的產品進行部署,并采用分布式架構,提升效率。華為鴻蒙系統的發展歷程:2012年,華為開始規劃自有操作系統“鴻蒙”。 2019年5月24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網站顯示,華為已申請“華為鴻蒙”商標,申請日期是2018年8月24日,注冊公告日期是2019年5月14日,專用權限期是從2019年5月14日到2029年5月13日。2019年5月17日,由任教授領導的華為操作系統團隊開發了自主產權操作系統——鴻蒙。2019年8月9日,華為正式發布鴻蒙系統。同時余承東也表示,鴻蒙OS實行開源。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鴻蒙os目前已經應用到華為智慧屏、華為手表上,未來有信心應用到1+8+N全場景終端設備上。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華為鴻蒙系統
skj123777 5小時前 1、華為鴻蒙系統是一款全新的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創造一個超級虛擬終端互聯的世界,將人、設備、場景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將消費者在全場景生活中接觸的多種智能終端實現極速發現、極速連接、硬件互助、資源共享,用最合適的設備提供最佳的場景體驗。2、這個新的操作系統將打通手機、電腦、平板、電視、工業自動化控制、無人駕駛、車機設備、智能穿戴統一成一個操作系統,并且該系統是面向下一代技術而設計的,能兼容全部安卓應用的所有Web應用。3、對于消費者而言,HarmonyOS通過分布式技術,讓8+N設備具備智慧交互的能力。在不同場景下,8+N配合華為手機提供滿足人們不同需求的解決方案。4、對于智能硬件開發者,HarmonyOS可以實現硬件創新,并融入華為全場景的大生態。5、對于應用開發者,HarmonyOS讓他們不用面對硬件復雜性,通過使用封裝好的分布式技術APIs,以較小投入專注開發出各種全場景新體驗。6、多種設備之間通過HarmonyOS 2.0能夠實現硬件互助、資源共享,依賴的關鍵技術包括分布式軟總線、分布式設備虛擬化、分布式數據管理以及分布式任務調度等。7、HarmonyOS 2.0通過組件化和小型化等設計方法,支持多種終端設備按需彈性部署,能夠適配不同類別的硬件資源和功能需求。支撐通過編譯鏈關系去自動生成組件化的依賴關系,形成組件樹依賴圖,支撐產品系統的便捷開發,降低硬件設備的開發門檻。鴻蒙系統名字的由來鴻蒙,也寫成“洪蒙”,語出《莊子·在宥》篇:“云將東游,過扶搖之枝,而適遭鴻蒙。”這里的鴻蒙,是莊子虛擬出的人物,用來回答提問人“云將”的問題,并在一問一答中揭示鴻蒙的意義。如成玄英所注,鴻蒙即元氣也。因此,后人開始把鴻蒙當作元氣未分、混沌初開之時的樸素境界,這與老子“返本復初”的概念不謀而合,構成了中國傳統文化世界觀的組成部分。鴻蒙之境重要的文化含義在于開辟二字,這也正是華為自主研發操作系統的目的所在:為后人開辟一條專屬于自己的道路。這條道路也許不那么筆直,但它卻開辟了一種可能,向知識空白區域延伸,寄托了人們美好的向往。用傳統文化元素命名科技創新成果,我國科研工作者借此展示了自己的浪漫。除了鴻蒙之外,據說華為公司在給科技成果命名的時候,用上了一本《山海經》:饕餮服務器、凌霄路由器、鯤鵬處理器芯片……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華為鴻蒙系統人民網-“鴻蒙”背后的文化傳統百度百科-HarmonyOS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