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二把手”換人?
長安街知事微信公眾號消息,據環球時報報道,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會參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兩黨投票,確認中國問題專家庫爾特坎貝爾接替已于去年7月辭職的舍曼,擔任常務副國務卿。該職位為美國國務院二號人物,被認為是美國外交二把手。
去年11月,美國總統拜登提名坎貝爾出任國務院副國務卿,該提名需獲參議院批準,如今塵埃落定。
參考消息援引美媒報道,新美國安全中心首席執行官理查德方丹表示:雖然世界其他地區也存在很多危機和重要風險,但拜登政府還是希望把重點優先放在印太地區。我認為讓坎貝爾去國務院任職就是一種表態。

坎貝爾現年66歲,目前任美國總統副助理兼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度-太平洋事務協調員。
坎貝爾被認為是中國問題專家,曾在奧巴馬政府擔任負責東亞與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他還曾在克林頓政府期間擔任負責亞太事務的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國家安全委員會民主辦公室主任等。
坎貝爾是民主黨最資深的亞洲事務外交官之一,被視為美國前總統奧巴馬重返亞洲戰略的設計者之一。該戰略體現出奧巴馬政府時期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心轉向亞太地區。
有報道指出,坎貝爾在幫助拜登重振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印度所組成的外交集團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并幫助緩解韓日之間的歷史緊張關系,也在美國的對華態度方面產生了一定影響。
2019年底,坎貝爾和時任白宮外交政策顧問的杰克沙利文合作撰文《避免災難性競爭:美國如何既挑戰中國又與之共存》稱,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國防戰略中把中國定為戰略競爭者是正確的,但是這種競爭必須保持警惕與謙遜,圍繞與中國共存的目標進行,而不是期望改變中國。
坎貝爾認為,特朗普政府給美國在亞洲的聯盟造成了巨大的傷害。而修復并重建這些被破壞的關系,并重新建立對華影響力,是拜登即將去做的頭等大事。
參考消息去年11月報道,坎貝爾被稱為拜登政府對華戰略的領頭人。報道援引一名政府官員表示,坎貝爾領導的團隊不但要負責監管加強我們在印太地區聯盟的宏觀戰略工作,還要處理極其微妙敏感的外交工作。
對于此次坎貝爾獲任常務副國務卿新職,報道稱,這突顯了美國希望在不引發沖突的情況下對抗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
編輯:唐文培責編:張松濤審核:馮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