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50接連被傳遭擊落、損毀 俄軍將失去全天候空中預警能力??
環球時報消息,在俄空天軍一架A-50U空中預警機24日據稱突然被擊落后,烏克蘭和西方一片歡騰,宣稱俄軍即將甚至已經失去全天候空中預警能力。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中國專家認為,如果A-50真的被西方與烏克蘭媒體所稱的那樣被擊落,表明俄軍的確存在諸多問題尚未得到解決。
1/3被損毀和擊落?
美國福布斯網站25日稱,按照烏克蘭國防部的通報,烏軍和國防部情報總局共同行動,于24日使用S-200遠程防空導彈擊落了一架在亞速海東岸俄羅斯克拉斯諾達爾邊疆區上空飛行的A-50U大型預警機。報道提到,今年1月,烏克蘭空軍也曾宣稱,在亞速海上空擊落俄軍一架A-50預警機和一架伊爾-22指揮機。烏克蘭國防戰略中心2月初宣稱,俄軍A-50預警機的巡邏路線越來越多地在靠近俄羅斯邊境,試圖讓它們遠離前線以避開烏軍的打擊,但這些努力顯然沒有奏效。
報道提到,根據公開數據,俄烏沖突爆發前,俄軍有9架A-50系列預警機服役。2023年3月,烏軍出動自殺無人機對駐扎在白俄羅斯空軍基地的俄軍發動突襲,相關視頻顯示,一架地面停放的A-50預警機雷達整流罩被炸壞,該機具體損失情況不詳;如今再加上美媒報道中提到的兩架A-50相繼被擊落,這意味著俄軍可以動用的A-50預警機數量已經減少到7架甚至只有6架。克里姆林宮面臨的問題是,為覆蓋俄烏沖突長達600英里的前線,需要三套持續在空中巡邏的預警機體系:在南部、東部和北部各一套。報道認為,按照三三制原則,即一架飛機在空中巡邏,一架在基地待命,一架處于維護狀態,俄軍理論上至少需要三套共9架A-50才能支持對俄烏戰場前線的長期全天候監視。因此烏軍在俄烏沖突中先后損毀和擊落3架A-50預警機,相當于破壞了俄軍單個方向的整套空中監視體系,迫使克里姆林宮決定前線哪個地區不再被機載預警雷達覆蓋。
美國《新聞周刊》也得出類似的結論。報道稱,烏克蘭國防部情報總局局長布達諾夫在出席烏克蘭2024論壇時聲稱,最近接連擊落兩架A-50后,俄軍只剩下6架A-50預警機還在運行。他說,如果再擊落一架A-50,俄軍將失去在一天中的任何時候部署的能力。還剩下6架A-50,相當于兩套完整的體系。一旦另一架A-50被擊落,其24小時值班將不得不停止。
空中指揮所
保加利亞軍事網站介紹說,A-50是蘇聯從上世紀80年代研制和裝備的大型預警機。它以伊爾-76大型預警機為改裝平臺,全長49.59米,翼展50.5米,高14.76米,巡航速度為每小時750公里。A-50預警機的續航里程為5000公里,在不加油的情況下可以在空中警戒巡邏長達7小時。通過空中加油,它還能進一步延長空中停留時間,提供持續的監視、指揮和控制。A-50預警機的核心是機背上加裝的大型旋轉機械雷達,可以在230公里的范圍內同時跟蹤多達150個目標。此外,該機還配備了干擾敵方雷達和通信的電子對抗裝置,以及一套獨立的導航系統,使其能獨立于地面導航輔助設備運行。
近年來,俄軍在早期A-50的基礎上推出了現代化改進型號A-50U,主要是用新型數字航電設備取代了原先的老式電子設備,從而加快數據處理速度,大幅增強了信號跟蹤和目標檢測能力,同時機上的休息、廁所和廚房設施也得到改善,有助于機組人員執行更長時間的空中巡邏任務。報道稱,A-50系列預警機是俄軍當前可用的唯一遠程空中預警平臺。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它們主要在庫爾斯克、沃羅涅日、克里米亞和黑海方向提供不間斷的空中警戒,監視從烏克蘭縱深地區升空的飛機和導彈行蹤,并指揮俄空天軍戰機和地面防空部隊進行攔截。A-50在為軍事行動提供指揮和控制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探測、識別和跟蹤敵方飛機、船只和地面車輛,并指揮己方部隊與之交戰。它還充當空中指揮所,負責管理空戰并協調地面部隊和海軍。英國國防部2023年11月的評估報告認為,A-50U已經與S-400遠程防空系統進行性能整合,以應對西方即將向烏克蘭提供的F-16等現代戰斗機。
美國《突發防務》網站認為,由于西方對部分關鍵設備的制裁,俄羅斯在短期內很難快速補充A-50被擊落帶來的損失。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防務專家雅各布梅西表示,A-50U預警機使用了英特爾和其他西方制造商生產的先進電子設備,由于西方的嚴厲制裁,這些設備已經被禁止提供給俄羅斯,因此俄軍在短期內難以補充。
而烏克蘭國家航空博物館館長羅曼年科認為,在A-50被擊落事件中損失的俄軍專業技術人員才是更加無法彌補的損失。羅曼年科表示,通常A-50預警機有5名機組人員,其他伊爾-76運輸機的機組人員都可以快速掌握駕駛A-50的技能;但該機還搭載10到11名經驗豐富的空中指揮和調度人員,他們負責協調預警機與空中其他飛機、地面雷達站的信息交換并指揮協同作戰。這些專家需要數年的訓練,這對俄軍來說確實是一個嚴重的損失。
如何亡羊補牢
目前俄軍官方還沒有證實關于A-50預警機被擊落的消息。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中國專家認為,預警機早已被各國空軍視為現代空戰必不可少的戰力倍增器,類似A-50這樣的大型預警機主要被用于長時間的監測、識別、跟蹤并報告大范圍的空中活動。作為補救措施,俄軍短期內可能會采用延長A-50預警機每次空中巡邏的任務時間,以換取對前線地帶的全天候監視,但此舉會增加機組人員的疲勞和機載設備的損耗,不可能長期持續。俄軍此前還封存了多架上世紀80年代制造的老式A-50預警機,理論上俄軍可以通過翻新讓它們重新具備空中值勤能力,至少翻新所需要的工作量和時間遠小于重新建造一架全新的預警機。
此外,俄軍研制的新一代A-100大型預警機也基本完工。它換裝了全新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與A-50系列預警機使用的機械掃描雷達相比,其探測距離、目標刷新率和跟蹤精度等指標都有大幅提升,號稱對空中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高達600公里。按照計劃,該機將于2024年服役,交付后也能補充現有預警機隊的損失。
有專家認為,如果烏克蘭聲稱的防空導彈擊落A-50屬實,那么證明俄軍預警機的行動路線過于呆板、缺乏變化,早已經被北約和烏軍情報部門掌握,這才有了后來烏軍遠程導彈的精心伏擊。而S-200遠程防空系統體積龐大且笨拙,烏軍在前線地區部署這樣明顯的大型目標竟然沒有引起俄軍的重視,證明俄軍偵察能力不足或過于輕敵。
俄羅斯方面則傳出A-50或是被己方防空導彈部隊誤擊而墜毀的說法。專家表示,此前俄軍防空部隊曾有誤擊本國戰機的情況,包括蘇-34、蘇-35等先進戰斗機。如果這次A-50真的也是被本國防空導彈擊落,不但證明俄軍敵我識別不明的頑疾沒有解決,還表明俄軍防空作戰指揮體制和流程出現嚴重漏洞預警機本身就是防空作戰的空中指揮中心,理論上俄防空導彈部隊開火前需要經過其批準。因此如果俄空天軍不對最近暴露出的這一系列問題進行全面檢查,恐怕類似悲劇還會上演。
編輯:周自力責編:廖異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