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慶后追思會舉行 人們自發來送別 路過車輛紛紛鳴笛致敬?
潮新聞消息,宗慶后追思會今日上午在娃哈哈下沙基地舉辦,寒風細雨中,人們自發來到這里送別,門口的花圈一眼望不到盡頭,路過的車輛紛紛鳴笛致敬,一幅幅挽聯訴說著欽佩與不舍。
宗慶后走了,他的生平,粗顆粒地去總結,比如生于解放前,長在紅旗下,不惑之年創業,白手起家。前半生未能參與,人生后半程,有我們見證。
在錢江晚報的后臺搜索宗慶后這個名字,一共跳出來850條記錄。這當然不是一個小數目,甚至是出現在錢江晚報最多的人物之一。
娃哈哈,跟錢江晚報有緣,大家同扎根杭州,且是同齡人,都出生在1987年。
30多年來,幾代錢江晚報記者接力,一共寫了850篇報道,有的年份多,有的少一些。
將它們整理成一條時間軸,順著這條時間軸,我們可以說,這位浙商大佬一生的高光時刻、坎坷曲折,通通在里面了。
娃哈哈在錢報上的第一個廣告
錢江晚報對宗慶后的第一條報道,出現在1990年的5月,一上就是頭版頭條。
1990年5月31日,錢江晚報刊登了一條新聞《娃哈哈營養食品廠關心少兒健康成長 杭州娃哈哈兒童藝術團昨成立》,稿子篇幅不大,卻占據著C位頭版頭條。
其中,宗慶后以廠長的身份出現,他表示,娃哈哈廠將撥款4萬元,買圖書、玩具,贈送給上城區所屬的小學和幼兒園。
原來,熱衷慈善的態度,貫穿了他一生。
事實上,娃哈哈與錢江晚報最早結緣于1988年,也就是他剛剛開始創業的第二年。
當時,娃哈哈還是杭州上城區一家校辦企業的經銷部,卻出人意料地在錢江晚報上打了一個廣告。
1988年,改革開放初期,大多數企業只知道按計劃生產,并不太懂市場。
宗慶后白手起家,早早明白一個道理,只能向市場要效益。宗慶后曾這么跟記者回憶。
怎么打開市場?宗慶后將目光瞄向了同樣創辦不久的錢江晚報。
在報紙上登了廣告,一個星期市場就啟動了,經銷商們拿著支票來提貨。從杭州出發,到寧波、金華,再到青島,宗慶后用的都是這個辦法,撬動當地市場。
在錢江晚報上,宗慶后還首創了剪報角的營銷方式。
1991年12月31日,娃哈哈在錢江晚報上刊登了果奶免費品嘗的促銷活動,消費者可憑剪下的報紙廣告一角,免費兌換一瓶娃哈哈果奶。
這張報紙一登出去,柜臺都要擠破了。市民的熱情超乎想象,總共送出去的果奶超50萬瓶,這也讓娃哈哈的新產品一炮打響。
宗慶后說,牛奶是好東西,但當時很多小孩子不愿意喝牛奶,加了果汁以后,小孩子很喜歡,按照現在的流行語就是回購很多。
記錄高光時刻 一年87次密集報道
30多年,我們報道了娃哈哈的每一步成長。
最初見報時,宗慶后只是一位初出茅廬的小老板,媒體注意到了他的實力,為他鼓勁。20年一瞬,回過頭來,也許有當驚世界殊的感動。
可以說,錢江晚報見證了宗慶后壯大之路:擴大車間,做新產品,建的生產基地
每一年,他的步子越來越快,產能不斷擴大,還是趕不上火熱的需求。
1993年6月,宗慶后又一次出現在頭版:《娃哈哈開始二次創業》,只言片語之間,看出他的躊躇滿志。
當年,晚報記者還拍下了震撼的一幕,宗慶后帶領1500名職工,騎著自行車,頂著凜冽的寒風,宣傳公司新產品,成為杭城街頭一景。
彼時,宗慶后已經擁有5億元資產,娃哈哈躋身中國500家最大工業企業,他眼光很高,想瞄準世界一流,目標是本世紀末實現年產值40億元。
到了世紀之交,宗慶后更忙了。一邊要占領農村市場,站穩腳跟;一邊欲與洋飲料試比高,他的愿望是,要創立馳名于世的中國飲料品牌。
再后來,成為全國人大代表的宗慶后,活躍在鏡頭前,他最關心的話題,是提高個人所得稅起征點,解決農村勞動力就業,都是為民發聲。
他作為一個社會人士的身份,越來越重。參加申奧儀式,投身慈善事業、資助患兒、支援三峽庫區建設
他很看重旁人的一句話,娃哈哈是一家受人尊敬的企業。
2006~2007年,我們報道宗慶后的數量驟增,轟動一時的達能收購娃哈哈事件,錢江晚報連續兩年追蹤,做了數十篇報道。
宗慶后頂住了壓力,出席全球七十多場訴訟,最終贏得戰爭,保衛了民族品牌的尊嚴。
在達娃大戰中取得全勝后,娃哈哈繼續高歌猛進。2010年、2012年、2013年,宗慶后三次問鼎內地富豪榜首富,迎來高光時刻。
2013年,錢江晚報一共報道了87次宗慶后,其中當年3月就有15條,無論是全國兩會、浙商大會,還是在日常生活,我們把鏡頭對準首富,這位風云人物總是毫無保留。
這時候,女兒宗馥莉已經嶄露頭角,當年獲得了浙商新星獎,宗慶后親自給女兒頒獎,他說,很驕傲。
74歲的宗慶后曾偶遇47歲的宗慶后
從時間軸上看,最近幾年,宗慶后退居二線,出現在報紙上少了,但娃哈哈和錢江晚報的情緣,仍在繼續。
2017年,娃哈哈30周年慶典在浙大紫金港校區體育館舉行,我們全程直播,場面很大,全國各地的經銷商都來了,宗慶后意氣風發,經銷商的頭獎是一臺車,直接擺在舞臺上。讓年輕記者見識了何為聯銷體。
那一次,我們還聯合娃哈哈,搞了一次重回當年的活動,送出50箱AD鈣奶30周年紀念版。
和當年剪報角類似,很多人在我們新聞客戶端踴躍留言,分享自己30年前的趣事,領到了一箱娃哈哈AD鈣奶。
2019年,浙江日報慶祝70歲生日,宗慶后推掉了外訪任務,專程前來。年近75的宗慶后依然精神矍鑠,穿著正裝,腳上還是那雙布鞋,走路生風。
娃哈哈的品牌變得年輕時尚,宗慶后也變年輕了。聽到這樣的說法,宗慶后樸實地笑笑,可能是我戒煙了之后,臉色白凈了不少。
宗慶后還應邀去新落成的浙江日報報史館參觀。
耳聰目明的老宗很快就找到了展板上的小宗。那是1992年,47歲的宗慶后與其他企業家一起參加《浙江日報》《錢江晚報》共同倡議的浙江省見義勇為獎勵基金會設立活動時的照片。
記憶的閘門一下子就打開了。正是那一年,意氣風發的宗慶后做了一件轟動全中國企業界的大事。
我印象最深的是娃哈哈兼并杭州罐頭廠的時候,是你們率先做了報道,大力支持我們大膽闖、大膽試的改革精神。當時還處于姓‘資’姓‘社’的討論,娃哈哈是一個小廠,卻兼并了國營大廠。當時社會反應很激烈,輿論上也引發了不少質疑。
當時浙江日報關注了整個兼并歷程,報道了省里公開表態支持娃哈哈的兼并,使兼并得到順利進行。
在錢江晚報850篇的報道里,他記憶最深的一篇報道,讓我們也沒想到。那是1994年娃哈哈響應全國支援三峽庫區建設、西進北上組建重慶涪陵公司。
1994年,娃哈哈響應國家支援西部開發的號召,以移民經費與移民任務總承包的方式,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總投資一個多億,對三家特困國企進行了投資改造、建設和運營,最終成功使涪陵公司3個月即扭虧為盈,實現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贏。
錢江晚報記者報道的正是當時娃哈哈車隊啟程西進這一重要時刻,十分具有紀念意義。宗慶后曾說。可見,他對社會價值的關心,遠遠超過一般人。
2022年,錢江晚報35周年,宗慶后又給我們發來祝福,他是這么說的:35歲,我們青春正當時,我們一起在路上,出發!
這么多年,我們總是忙著追新聞,跑現場,見證娃哈哈一路成長,卻沒來得及認真道一聲謝謝。
謝謝宗老,謝謝您這一生的故事!
原標題:37年,我們記錄宗慶后的850個瞬間
編輯:牟慧蘭責編:周尚斗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