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鏈接?
都市快報-橙柿互動消息,重大科研突破!繼無刺武昌魚之后,無刺草魚也來啦!
據央視網報道,武漢高澤霞教授團隊找到控制草魚肌間刺發生的關鍵基因,讓基因不發生作用,成功培育出無刺草魚。無刺草魚口感鮮嫩,類似鱸魚,具有更低的飼料成本和更多的優質蛋白。
吃魚被魚刺卡喉,是眾多食客的切膚之痛。但不巧的是,我國主養魚類如青、草、鰱、鳙、鯉、鯽、魴,都存在一定數量的肌間刺,也就是分布在魚背、魚尾等處令人煩惱的小刺。那么,能不能讓魚不長小刺呢?答案是這個看似天方夜譚的無理要求已經成為現實。
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教授高澤霞團隊,通過敲除決定魚類肌間刺形成的關鍵基因,成功培育出了無肌間刺的武昌魚和草魚。
魚刺學名叫肌間骨,是由肌膈中的肌腱骨化而來。從形成來源上看,魚長刺其實就和人類長骨刺一個道理。魚刺除了在食用時的麻煩,也是大規模機械化加工的重要障礙。
拔刺分為4個步驟
2022年,高澤霞團隊透露了關于無刺魚的最新研究進展:他們利用已獲得的第一代雜合體少刺魚,經過雌雄交配繁育出了完全沒有肌間刺的武昌魚苗種,明年將進一步開展無刺魚遺傳穩定繁育工作。按照正常程序,新種質性狀穩定后,再取得國家的相關認證,就可以大規模推廣。
從展示的圖片可以看到,一條重51.1克的無刺武昌魚和同長度有刺武昌魚相比,外觀幾乎沒有任何區別。
在X光照中,則可以看到它們的明顯差異,有刺武昌魚身體里一排排橫向生長、在光照下發亮的肌間小刺,在無刺武昌魚身體里則暗影一片,完全看不到了。
骨骼染色圖清楚地顯示了魚刺多寡的對比,有刺武昌魚的骨架加肌間刺,線條顯得密密麻麻,而無刺武昌魚骨架舒朗,沒有任何多余的小刺。
高澤霞表示,他們繁育的無刺武昌魚長勢良好,更多的測試工作目前正在進行中。
無刺魚不僅在武昌魚上實現,會上,其他一些專家也報告了他們引入高澤霞團隊發現的無刺主效基因后,在不同魚類身上的試驗和應用,繼此前草魚和銀鯽身上試驗敲除調控魚刺生長的主效基因后,最新在鰱魚身上也實現了基因敲除,獲得了F0代少刺魚,肌間刺減少幅度達50%。按照現在的研發速度,預計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吃上無刺家魚。
高澤霞教授在試驗中。
網友評論
snn果果:太好了,上一次去吃火鍋麻辣魚花了216,最后一口卡了個刺,去醫院拔刺,花了219
T靈隱雪T:啊,可以大口吃魚了
一只自由的小小鳥:好的,上鏈接
凌月fighting:這可是愛吃魚人士的福音呀。想當年一邊講工作一邊吃飯,魚肉沒吃幾口就不小心卡住了,著急忙慌去醫院,卡了兩根大刺,連急診拔魚刺的醫生都驚呆了
發大財上岸:這才是好科研工作者
米蘭城的陽光:消失的是肌間刺,也就是小刺。肌間刺基本上是沒有作用的,就好比人類的盲腸一樣,是進化遺留的產物。有些魚類已經自然進化掉了肌間刺。這個研究并不違反自然規律。
一顆茄:謝謝 求求再研究沒有皮的蝦和只有膏沒有肉的螃蟹
編輯:牟慧蘭責編:廖異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