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資格證書制?
澎湃新聞消息,職業教育事關我國人力資本質量提升、人力資源強國建設,但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理念相對落后、基本制度尚不健全、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度低,職業學校和學生低人一等,這些問題長期掣肘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常委,民進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委主委,上海市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碳中和發展研究院院長黃震將提交一份題為《以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推動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提案,建議恢復和重建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立以技能專業性為基準的職業資格分類管理機制。
提案指出,縱觀現代社會發展,一個重要特點是從學歷型社會走向技能型社會。目前,我國職業資格證書整體數量萎縮,職業資格證書由政府認定改為實行社會化等級認定。職業教育的雙證書制度已基本淡出舞臺,取而代之的是職業教育1+X證書制度,其中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也實行社會化等級認定。
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越來越多的聲音對其合理性和科學性提出質疑,其弊端是職業資格證書良莠不齊、權威度低、流通性弱、市場認可度不高,近年推出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也面臨信效度差的問題。提案稱,日漸式微的職業資格證書使職業教育缺少了獨特人力資本價值的評價,使職業教育逐漸呈現出普教化特征,這從根本上動搖了職業教育的根基。
2022年4月新修訂的國家《職業教育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確立了職業教育在國家人才培養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如何提高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度、振興職業教育,其關鍵是加強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體系建設,推動勞動力市場走向職業資格就業,從學歷社會向技能型社會轉型,其核心是要從國家制度上支撐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的地位,扭轉社會唯學歷的人才評價標準。
為此,這份提案提出了三項具體建議:
第一,恢復和重建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建立以技能專業性為基準的職業資格分類管理機制,加快賦予職業資格應有的地位,提升職業資格證書評價的信效度、公信力和適用性,推動用人單位改變以往僅以學歷為核心的人才評價體系,建立以職業資格為核心的人事招錄、考核、分配制度,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各行各業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和成長的環境和土壤。
第二,加快構建國家資格框架制度,把基于認知的學歷資格證書與基于技能的職業資格證書相互融通和銜接,實現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等值。建立職業資格與職稱對應關系,技術技能型人才取得職業資格或技能等級即可認定其具備相應系列和層級的職稱。
第三,在全社會轉變成才觀念,全社會要大力宣傳條條大路通羅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的成才觀,更多宣傳平凡崗位的工匠、勞模和他們的成才故事,大力弘揚行行建功、處處立業的擇業觀,形成人人皆可成才社會環境。
編輯:饒治美責編:張松濤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