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中國制造、文物保護等話題?
3月5日上午8時,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舉行,邀請了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接受采訪。
上游新聞注意到,今年率先走上通道的代表共有6位,分別是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高紀凡,中國社科院考古所安陽站副站長何毓靈代表,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代表,空軍航空兵某旅副參謀長高中強,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總飛行師劉傳健。
6位代表走到話筒前接受媒體集體采訪,回應了這些問題。
科技創新
中國制造更好走向世界
首場代表通道分為三組,率先走上代表通道的一組代表分別是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代表,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代表高紀凡。
有記者提問尹同躍代表,2023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作為長期從事汽車制造業的代表,中國汽車要怎樣更好地走向世界?
尹同躍表示,20多年前,汽車市場基本上都由外資或合資品牌所壟斷,行業當時有句流行的話,叫中國人敢自主干轎車,那是天方夜譚。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000萬輛,出口大約500萬輛。從一個世界汽車大國變成一個世界汽車強國,光靠銷量、光靠規模還是不夠的。
尹同躍表示,我們在做好產品、做好服務的基礎上,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國汽車還要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加大品牌建設投入,打造極致的產品,為中國制造、為中國創造、為中國品牌增光添彩,鍍上金子,為全球用戶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方式提供中國智慧,為全球用戶提供讓他們更喜歡的中國產品,喜歡中國車,選擇中國產品,選擇現代中國車,讓他們更好地成為我們的伙伴。
除了汽車制造業,光伏行業也交出了非常亮眼的答卷。
2023年,包括太陽能電池在內的我國新三樣出口已經超過了1萬億元,有望成為中國制造新的名片。全國人大代表高紀凡介紹,光伏產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自己是親歷者,更是奮斗者。通過1000多個日夜的堅持,我們牽頭完成了中國光伏行業第一項國際標準的制定,將光伏組件的質量保證期從15年提到最高可達30年以上,為全球的光伏發電大大降低了成本。
高紀凡表示,一路走來,天合光能凝聚了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的創新者和創業者,業務遍布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我們的組件累計發貨量超過190吉瓦,相當于在全球種了140億顆樹的減碳量。當然,我們還面臨多重挑戰,我將以一個科技創業者的堅韌、執著,堅定不移開展自主創新,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拼搏奮斗,爭當中國光伏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的探路者。
加大科技力度
保護中華傳統文化瑰寶
近日,殷墟的考古成果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何毓靈代表分享了20多年前與團隊一起發掘亞長牛尊青銅器的故事。2000年底,我就在前輩的帶領之下,冒著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和大雪,發掘了一座保存完好的商代高等級貴族墓,當我們用凍僵的雙手拿著手鏟、刷子等其它工具的時候,清理了一件十分精美的青銅牛尊,大家都驚呼不已,因為這是目前為止殷墟發現的唯一的一個牛型青銅容器。
此外,何毓靈代表還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就在8天前,大氣磅礴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建成開放,我們用2.2萬平方米的展陳面積,展出近4000件文物,用全新的理念和方法系統展現了3000多年前青銅文明的樣貌。在策展之初,我就提出來要建立一個亞長墓的專題廳,用577件文物來透物見人,把亞長的故事講給大家聽。目前,那件讓我一直非常牽掛的憨態可掬、呆萌可愛的亞長牛尊正在我們展廳的C位,歡迎大家赴一場與商文明的千年之約。
云岡石窟是中國的文化名片,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杭侃代表表示,云岡石窟1961年被評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2001年的時候,成功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云岡石窟地質情況非常復雜,有的里面還有軟弱巖層,容易碰到風化、凍融、滲水等多種病害,當前,更加切身地感受到石窟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杭侃代表表示,我們在今后的保護工作中,會堅持兩個結合,堅持保護第一,加大科技力度。在云岡石窟的保護、研究、展示和利用方面持續發力,做好文化遺產代際之間的傳承,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強軍道路上
有效履行使命
獲得了空軍金頭盔榮譽的全國人大代表、空軍航空兵某旅副參謀長高中強,分享了他和戰友奮斗強軍的故事。
高中強講道,2023年,他第二次駕駛殲20飛機,執行為志愿軍烈士遺骸歸國護航任務,他和戰友結合航線計劃,氣象特點等進行全面分析,特別是針對復雜氣象條件下的飛行進行全面細致的準備,為的就是確保萬無一失的接迎英雄回家。
高中強表示,在訓練中,我們最大要承受八九個G的載荷,相當于八九倍的體重壓在身上。我們要忘記身體的疼痛反應,將飛行技術、應變能力變成自己的肌肉記憶。空軍官兵就像一群翱翔天空的雄鷹,天南海北、日夜兼程、搏擊長空,有效履行使命,在強軍道路上奮力跑出自己的加速度。
作為大家的英雄機長,劉傳健代表分享了如何守護每一次飛行安全的故事。劉傳健代表表示,作為一名機長,就是把旅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每次飛行我們都會進行各種特情準備和演練,可是實際飛行中會發生什么樣的情況,卻是我們無法預知和想象的。這讓我更加明白,藍天上充滿未知,飛行安全無小事,任何一個細節都關乎著生命,任何一個細節都關乎著我們的飛行生涯,每一次飛行都不可以再來一次。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任何時候、任何環節我們都不能麻痹大意,零事故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劉傳健表示,機長肩上的四道杠分別代表著專業、知識、技術和責任,它隨時隨地提醒著我,手里握著的不僅僅是駕駛桿,而是鮮活的生命,面對的不僅僅是冷冰冰的機器和設備,而是無數幸福的家庭。當飛機準備起飛的時候,我都會對我身后所有的旅客默默地說一句:把你們安全送達目的地是我的責任。當飛機落地以后,旅客下機,看著旅客逐漸遠去的背影,我心里的那份踏實和安心,那是對我從事飛行工作最大的褒獎。
綜合來源:央視新聞直播、新華社、中國網、澎湃新聞、新京報
編輯:楊雁琳責編:廖異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