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為求“一勞永逸”而“考研轉考公”不足取?
環球網消息,大學生就業是今年全國兩會的討論熱點之一,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經濟學院院長方潔5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大學生就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化問題,很難一招兩招就破解,要形成多方合力,通過多元化的視角和方案共同應對。
全國政協委員、湖北經濟學院院長方潔。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和智能化時代的到來,逐年增加的大學生數量讓我國就業市場面臨接納難題。政府工作報告提到,預計今年高校畢業生超過1170萬人,要強化促進青年就業政策舉措,優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
方潔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當前大學生就業壓力大,既有國家經濟轉型對人力資源的需求出現變化等客觀現實因素,也與一步到位的心態和不急于就業的意愿有關。她解釋說,一方面,很多學生希望一畢業就能進入知名單位或者獲得高薪職位,但期望與現實之間存在必然落差。人的成長是一個遞進過程,大學生就業也不必想著‘一步到位’。另一方面,一些有條件的大學生和家庭也認為沒有必要那么快進入工作崗位,可以等到謀到合適工作再說。
從教育層面來看,方潔認為,大學教授的內容與市場對學生的知識要求之間也存在差異。中國的社會和科技在飛速發展,但我們教育工作者教給學生的知識更多是當下的或者是過去的,因為只有那些知識和技術轉化為有規律的學科后,才能在高教體系中得以運用。某種意義上說,教育很難完全前瞻性地為學生提供知識教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就業難度。方潔稱,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去主動思考,主動提前規劃自身的職業發展方向。
《環球時報》記者關注到,近年來考研轉考公的人數有所增加,就業成為許多畢業生的第一目標方向。方潔對此表示,如果有些年輕人考研轉考公是為了追求一勞永逸的結果,那么是不足取的。她解釋說,大學生就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化問題,很難一招兩招就破解,要形成多方合力,通過多元化的視角和方案共同應對。例如,政府可提供更多就業崗位,高校可讓學科專業發揮更多作用,學生和家長可合理設定個人就業期望,主動規劃職業發展方向。
據介紹,方潔所在的湖北經濟學院今年設置的畢業生就業率目標是92%,與去年持平。我們希望為學生順利就業提供更多支持和輔導。方潔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年輕人是國家活力的來源,是最有勇氣直面挑戰的群體,我們要鼓勵年輕人迸發出活力,勇于去探索更多可能性,同時社會也要為他們提供支持。
編輯:周楊責編:周尚斗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