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100多天后 中美元首又一次進行重要戰略溝通?
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眾號消息,4月2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應約同美國總統拜登通電話。兩國元首就中美關系以及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坦誠深入交換了意見。
這次通話是兩國元首時隔100多天后的又一次重要戰略溝通,有助于推動落實去年11月中美峰會達成的舊金山愿景,減少美國大選等因素對中美關系的企穩態勢帶來的沖擊。
中美關系企穩態勢持續
習近平在通話中指出,去年11月,我和總統先生在舊金山會晤,開啟了面向未來的舊金山愿景。這幾個月,雙方團隊認真落實我們達成的共識,中美關系出現企穩態勢,受到兩國各界和國際社會歡迎。近一個時期,中美在經濟、金融、商業、軍事、氣候變化等領域的政府間對話得以啟動或恢復,雙方高級別官員之間的溝通更為頻密、深入,對外釋放了中美試圖為兩國關系增加更多確定性和建設性的積極信號。
在中美兩國元首通話后,美國財長耶倫又一次開啟了她的訪華之行。作為拜登政府的重要閣員,耶倫多次強調,美國不尋求與中國脫鉤,與中國脫鉤將帶來災難性影響,美國尋求與中國建立健康的、共贏的經濟關系。此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將在近期訪華。布林肯曾在去年6月訪華,是近五年來首位訪華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主要聚焦外交、戰略等領域的議題。過去幾個月,中美外交部門已經圍繞政策規劃、海洋安全、亞太事務等進行了磋商。
無疑,面對今年11月舉行的美國總統選舉,尋求連任的拜登需要向選民展現政績。在烏克蘭危機、巴以沖突延宕的背景下,對于拜登政府的外交成績單而言,一個穩定的中美關系至關重要。正如習近平所言,中美這樣兩個大國,不能不來往、不打交道,更不能沖突對抗,應該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繼續沿著穩定、健康、可持續的道路向前走,而不應該走回頭路。
事實上,無論是在經貿、農業等傳統領域,還是在氣候變化、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無論是推動世界經濟復蘇,還是解決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中美都存在共同利益,理應加強對話合作。
消極因素值得重視
然而,在中美互動出現積極態勢的同時,兩國關系中的消極因素也有所增加。美國針對中國的經貿科技打壓措施層出不窮,制裁中國企業的單子越拉越長。2月下旬,美國商務部圍繞中國汽車是否因其傳輸的數據構成國家安全威脅啟動相關調查。3月底,美國商務部修訂了芯片領域的出口管制規則,給中美兩國企業開展正常經貿合作設置了更多的障礙,施加了更重的合規負擔。此外,美國方面炒作所謂中國的產能過剩問題,有意在太陽能光伏板、電動車、成熟制程芯片等產業領域對華加大施壓力度。
習近平在通話中對拜登表示,美國的相關做法不是去風險,而是制造風險。如果美方愿意開展互利合作,共享中國發展的紅利,中方的大門始終是敞開的;如果美方執意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剝奪中國的正當發展權利,我們也不會坐視不管。
在經貿和科技領域之外,美國在地緣政治方面也展現出消極動向。美國海軍、印太司令部等機構力圖推動臺灣當局參與所謂聯合島嶼防御概念計劃,增強美在第一島鏈沿線的對華軍事遏壓。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美臺軍事勾連,敦促美方充分認清臺灣問題的高度敏感性和有關問題的嚴重危害性,將所做的承諾落到實處。在此次中美元首通話中,習近平強調,臺灣問題是中美關系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對于臺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縱容支持,我們不會聽之任之。
此外,南海地區形勢的緊張因素增多也與美國有關。近期,菲律賓不顧中方堅決反對,執意派運補船、海警船擅自闖入中國南沙群島仁愛礁鄰近海域,企圖向仁愛礁非法坐灘軍艦運送建筑物資,對該軍艦進行維修加固。3月底,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菲律賓國防部長特奧多羅通電話,表示美國支持菲律賓捍衛其主權權利和管轄權,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條約》適用于南中國海。
明確處理中美關系的三原則
今年美國將舉行大選,美國國內政治爭斗對中美關系產生的外溢性影響不容忽視。一些美國政客借助中國議題示強斗狠,撈取政治好處。鑒此,必須對美國在處理中美關系方面的消極苗頭進行必要的回擊。
拜登在兩國元首通話中表示,美中關系是世界上影響最深遠的雙邊關系,美方愿同中方加強對話溝通,避免誤判,推進合作,推動兩國關系穩定發展,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習近平強調,戰略認知問題始終是中美關系必須扣好的第一粒紐扣。他指出,今年的中美關系要堅持幾條大的原則。一是以和為貴,堅守不沖突不對抗的底線,不斷提升對中美關系的正面預期。二是以穩為重,不折騰、不挑事、不越界,保持中美關系總體穩定。三是以信為本,用行動兌現各自承諾,將舊金山愿景轉為實景。
中美兩國元首認為,這次通話是坦誠、建設性的。雙方同意繼續保持溝通?!都~約時報》刊文指出,在選舉年的這次通話,彰顯了拜登政府試圖穩定中美關系的重要努力。
未來一個時期,美方應重信履諾,同中方相向而行,以相互尊重的方式加強對話,以慎重的態度管控分歧,維護好中美關系止跌企穩的勢頭。
編輯:楊雁琳責編:張松濤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