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稅務人” 輿論敏感的是什么?
新京報消息,4月30日凌晨,有網民上傳的一則視頻引發關注。據大皖新聞報道,視頻中一女子自稱是某地稅務系統的一名基層工作者,爺爺和父親都是稅務家庭的一份子。因受到濃厚的稅務氛圍熏陶,其有意將稅務衣缽在家庭中一代代傳承下去。此番言論引發網友廣泛討論。
視頻顯示,這名自述者名叫龐某某,記者查詢當地稅務系統工作動態,確實發現了有龐某某的名字出現。對此,當地稅務系統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已經對龐某某視頻自述事情進行了報備,并進行了解,后續應該會通過官方給大家做一個解釋。
一家三代稅務人,這樣的職業巧合之下,網友質疑龐某某是否利用家庭關系進入稅務系統,并不算過度聯想。畢竟,此前在金融、煙草等領域,不是沒有過那樣的案例。網友的疑惑,其實是對龐某某子承父業背后公平機制可能遭到蠶食的擔憂。
當然,這也并不是說龐某某進入稅務系統工作,就一定存在貓膩。有網友就說了:稅務是國考,筆試靠分,面試雙向盲選??筷P系不可能進去。置于當下高度公開透明的公考規則之下,這樣的解釋也很有說服力。而且,正如其本人所述,從小成長于稅務之家,受到濃厚的稅務氛圍熏陶,長大后從事自己熟悉的工作,也一點都不意外。
不論是投以質疑,還是報以理解,應當說,兩方的觀點都有其道理,這是由不同的立場、閱歷與心態決定的。當地工作人員說會給大家一個解釋,那就不妨等等官方的結論。
然而,饒是如此,也并不意味著這樣的爭論,尤其是輿論的敏感反應,就沒有價值。網友的疑惑,指向的是對公考近親繁殖的擔憂。更確切地說,是對階層固化的深重焦慮。這種心態才是最值得關注的。
當前的就業形勢可以說十分嚴峻。中國已經連續兩年畢業生超過千萬,今年畢業生規模更是預計將達到1179萬人,比去年還要多21萬人。如此龐大的潛在就業人群,給就業市場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很多人看到了體制內單位的穩定性與優渥條件,由此卷向考編,等著上岸。人生的盡頭是考編不是戲謔,已經成為一種嚴肅的現實。
在此背景下,任何一點通往體制道路上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輿論的騷動,因為這與眾人的切身利益相關。龐某某進入稅務系統這個事實本身并不重要,大家關心的是,她是怎么進去的;是否合乎規范;她的三代同行,有沒有利用不公規則,擠掉普通家庭孩子難得的上升機會。
必須承認,在就業環境整體不佳的情況下,公眾的上升渠道變窄了,難度上升了。大多數人都出身普通,先天條件平凡,資源基礎薄弱,上升之路暗礁遍布,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有時候一旦錯過了某個機遇,就是一輩子的遺憾。
所以,對每一個普通人而言,任何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都無比重要。而大多數時候,唯一可以依靠的就是自身的努力與公平公開的規則。他們相信《命運的政治學》中的那句話:命運不是理所當然的,也不是由一個超驗的神秘力量所決定的。因此,他們希望靠個人奮斗獲得階層的上升,人生的躍遷。反過來,誰有破壞規則的嫌疑,誰通過身份紅利不當獲益,誰就難逃公正眼光的逼視。
去年有一篇流傳甚廣的文章叫《三代煙草人的傳承與守望》,文章本身是在講一家三代人的奉獻與責任心。但這樣的宣傳,卻在輿論場翻了車,被網友質疑近親繁殖得了便宜還賣乖。
這未必客觀,卻也表明,一家三代××人似的奉獻敘事,在更加追求公平也對特權更加敏感的當下,已經失去了傳播市場。相反,其只會激發公眾強烈的被剝奪感,引發階層情緒的對立。
社會資源就如一個蛋糕,做大蛋糕,也要分好蛋糕。分好蛋糕的前提是確保規則的公平公正執行。這個三代稅務人之家是否合規,有待當地調查回應。我們更希望,在那些公共領域,人才選拔能夠徹底拋棄人情與關系因素,公平公正對待每一個人的努力,以能力而不是身份降人才。
編輯:周楊責編:張松濤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