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預警齊發(fā)!“普拉桑”進入江蘇 江浙等局地有大暴雨?
9月20日06時,中央氣象臺發(fā)布暴雨黃色預警、臺風藍色預警、大風藍色預警,此外,“普拉桑”先后登陸浙江和上海沿海,繼續(xù)制造強降雨,江蘇浙江等局地有大暴雨。
暴雨黃色預警:安徽江蘇等地部分地區(qū)有大暴雨
中央氣象臺9月20日06時繼續(xù)發(fā)布暴雨黃色預警:預計,9月20日08時至21日08時,江蘇中南部、安徽東南部、上海、浙江北部和西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南部、福建東南部、廣東東南部沿海、海南島南部以及四川盆地西部、云南東北部、貴州西北部和中部、山西東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有大到暴雨,其中,安徽東南部、江蘇東南部、湖南東部、廣東東南部沿海、四川盆地西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有大暴雨。上述部分地區(qū)伴有短時強降水,局地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
臺風藍色預警:“普拉桑”進入江蘇境內將向偏北方向移動
中央氣象臺9月20日06時發(fā)布臺風藍色預警:今年第14號臺風“普拉桑”的中心已于昨天傍晚6點50分前后在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沿海登陸,穿過杭州灣后于晚上9點45分前后在上海市奉賢區(qū)沿海二次登陸。今天凌晨,其中心由上海市移入江蘇省昆山市境內,早晨5點鐘位于江蘇省江陰市境內,就是北緯31.9度、東經120.3度,最大風力有8級,中心最低氣壓為1000百帕。
預計,“普拉桑”將以每小時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轉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
大風預報:9月20日08時至21日08時,受“普拉桑”和冷空氣共同影響,渤海、渤海海峽、黃海大部海域、東海西北部海域將有7~8級、陣風9~10級的大風,其中,江蘇東部沿海風力有5~6級、陣風7~8級。
降水預報:9月20日08時至21日08時,江蘇中南部、安徽東南部、上海、浙江北部和西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有大到暴雨,其中,安徽東南部、江蘇東南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有大暴雨。
大風藍色預警:河北山東江蘇等12省區(qū)市部分地區(qū)陣風可達7至8級
中央氣象臺9月20日06時繼續(xù)發(fā)布大風藍色預警:預計,9月20日08時至21日08時,內蒙古西南部、甘肅東部和河西、陜西北部、遼寧中西部、河北大部、天津大部、山東大部、河南北部、江蘇東部沿海、湖北中部、湖南北部、四川盆地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有5~6級、陣風7~8級的大風;渤海、渤海海峽、黃海大部海域、東海西北部海域將有7~8級、陣風9~10級的大風。
9月21日08時至22日08時,遼寧中西部和南部、甘肅河西、山東中東部和南部、江蘇中北部、安徽中部、湖北北部和東部、湖南北部、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有5~6級、陣風7級的大風;渤海、渤海海峽、黃海大部海域、東海西部海域將有7~8級、陣風9~10級的大風,其中,黃海東南部部分海域的風力可達9級、陣風10~11級。
“普拉桑”繼續(xù)制造強降雨
昨天傍晚至夜間,今年第14號臺風“普拉桑”先后登陸浙江和上海沿海,受其影響,江浙滬等地風大雨強。此外,第15號臺風“蘇力”也給海南島帶來了強降雨。監(jiān)測顯示,上海、浙江東南部、福建沿海、江西中部、海南島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區(qū)出現暴雨或大暴雨,上海東部、福建寧德局地特大暴雨;浙江東北部、上海、江蘇南部沿海等地出現8~9級、局地10~11級陣風。
今晨5時,臺風“普拉桑”的中心位于江蘇省江陰市境內,預計“普拉桑”將繼續(xù)向北偏西轉偏北方向移動,強度逐漸減弱。今天,“普拉桑”及其殘余環(huán)流與冷空氣結合制造降雨,江蘇、浙江等局地雨強較大,并伴有強對流天氣。
具體來看,中央氣象臺預計,今天,內蒙古東南部、吉林東部、遼寧東部、河北中部、華北北部、江淮東部和西部、江南北部和南部、西南地區(qū)北部、四川盆地南部、貴州西北部、華南中北部和南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有中到大雨,其中,安徽南部、江蘇中南部、湖南中部、江西中部、浙江北部、福建東南部、四川盆地南部、貴州西北部、云南東北部、廣東東南部沿海等地部分地區(qū)有暴雨或大暴雨。
明天,湖南南部、江西中南部、浙江東南部、福建北部、廣西東部和南部、廣東、海南島以及重慶中南部、貴州北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有中到大雨,其中,江西南部、重慶中部、廣西東南部、廣東中西部、海南島大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有暴雨或大暴雨。
后天,廣西中南部、廣東中南部、福建大部、海南島以及川西高原北部、云南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有中到大雨,其中,福建東南部、廣東東部、海南島大部等地部分地區(qū)有暴雨或大暴雨。
氣象部門提醒,江浙滬一帶連遭臺風“貝碧嘉”和“普拉桑”影響,需注意防范強降雨疊加效應可能引發(fā)的次生災害;西北、華北部分地區(qū)近期降雨明顯偏多,今天降雨減弱,但地質災害具有滯后性,仍需做好防范措施。此外,華南沿海未來三天多降雨天氣,部分地區(qū)雨勢較強,需注意防范次生災害。
綜合來源:中國天氣網、中央氣象臺
編輯:楊雁琳責編:廖異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