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曾設“安全區” 歷史似乎將重演?
澎湃新聞消息,40多年前曾參加過1982年黎巴嫩戰爭的旅英以色列政治學者亞榮·布雷格曼預感歷史似乎將再次重演。
當地時間9月23日,以色列對黎巴嫩南部、黎東部貝卡和巴勒貝克等地區的城鎮和村莊持續空襲。9月24日,黎巴嫩衛生部官員表示,襲擊造成的死亡人數已達到558人,其中包括50名兒童和94名婦女。此外,還有1835人受傷。
布雷格曼預計,以色列人很快會希望讓坦克和部隊進入黎巴嫩,在黎巴嫩境內建立一個“安全區”,以隔離真主黨和以色列一側的村莊。
“如果以色列真的進入黎巴嫩,他們的危險在于,他們將被困在黎巴嫩境內數年。”目前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戰爭系任高級特任講師的布雷格曼向澎湃新聞發出警告稱,他曾在上世紀80年代以軍官身份參與過兩場在黎巴嫩境內清剿巴勒斯坦武裝勢力軍事行動。
當地時間2024年9月23日,黎巴嫩巴勒貝克,以色列空襲后,當地濃煙滾滾。
1982年6月,以色列出動9萬軍隊入侵黎巴嫩,6天之內占領了黎巴嫩四分之一的領土,攻陷了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大部分基地。當時,黎巴嫩內戰已經持續了7年時間。以色列軍隊隨后對黎南部的軍事占領引發了當地什葉派群體的強烈不滿。黎巴嫩真主黨宣告成立,并迅速成長為黎巴嫩南部的重要軍事力量。
“以色列上一次在黎巴嫩設立‘安全區’是在1985年,隨后一直被困至2000 年。”布雷格曼回憶說,當時以軍被困并遭真主黨襲擊,超過850人遇難。之后,以軍于2000 年5月撤離了黎巴嫩。”
“車開不了,周圍炸彈還在炸”
“平時回家十分鐘的路程,我開車開了兩三個小時。周圍炸彈還在炸,當時真的有點慌。”在以軍23日發動大規模空襲當天,居住在黎巴嫩首都以南海濱城市賽達的莫堯翕向澎湃新聞描述了襲擊發生后的混亂一幕,“當地人都在逃離,僅僅幾分鐘,主干道就全都堵住了,我當時想走都走不了。”
據黎巴嫩軍方消息人士23日當天透露,30多架以色列戰機發射了約250枚空對地導彈,襲擊黎境內的數十處房屋、真主黨據點以及森林、山谷地區。此外,以色列戰機對黎南部和東部的60多座城鎮實施了約120次空襲。
當地時間2024年9月24日,黎巴嫩,以色列持續空襲,民眾逃離南部村莊,汽車被堵在路上。
以色列國防軍表示,以軍過去24小時對“黎巴嫩真主黨目標”發動大規模空襲,打擊了超過1300處“真主黨目標”。
“賽達市往下再走一點那個城區,發生了好多起爆炸。”莫堯翕說道,目前他仍在賽達市負責一款國產太陽能儲能產品在當地的市場開拓,“我就往山上基督教居民社區跑,現在他們把上山的路都封鎖了,不讓真主黨的人員上來。現在我這個地方相對安全一點,雖然也在黎巴嫩南部。”
而居住在首都貝魯特機場附近的中國女商人Lamees告訴澎湃新聞,“我沒聽到。周圍鄰居都沒走,在黎巴嫩南邊一點的朋友都去山上了, 山上應該沒事。”
當地時間2024年9月23日,以色列,以色列鐵穹防空系統攔截從黎巴嫩發射的火箭彈。
23日,以色列國防軍發布消息稱,以軍對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動了一輪“精準”空襲。此次空襲的目標是黎巴嫩真主黨高級別成員阿里·克爾基。
據黎巴嫩貝魯特拉菲克·哈里里國際機場官方網站當地時間24日數據顯示,當天進出港的航班出現大面積取消。
“加油站還開著,但需要排隊。”Lamees和家人決定留下來,“我也沒經歷過……學校今天全部停課,有可能會網課,網絡都有的。”
Lamees昨天下午去了超市囤貨,“大家都在買,有的,大餅沒有而已”她告訴記者說,傍晚聽說附近的店全部關了,“物價沒有變化,但往后不好說。盡管當地人對局勢的變化早已習以為常,但是這次是略微有點緊張,都在觀望……從當地人對于昨天襲擊的反應,感到是出乎他們意料的。“
第三次黎以戰爭已打響?
9月23日以軍的空襲行動被命名為“北方之箭”。以軍此前稱,與黎巴嫩真主黨的作戰目標,是讓以色列北部居民“安全返家”。
對于以軍襲擊造成的平民傷亡,以軍發言人哈加里表示,以軍“盡了巨大努力不打擊平民,并盡一切努力減輕襲擊期間對平民的傷害。
但“轟炸的強度是我們在以往所有戰爭中從未見過的。”當地居民卡胡爾居住的公寓樓附近兩棟建筑在空襲中被夷為平地,他在與家人前往首都貝魯特的路上向路透社講述了自己看到的一切。
美國大西洋理事會“斯考克羅夫特中東安全倡議”非常駐高級研究員、曾前往阿富汗和伊拉克執行過軍事任務的亞歷克斯·普利查斯9月23日撰文稱“以色列和真主黨之間的第三次黎以戰爭已經打響”。
貝魯特機場的官網截圖
“以色列周一對黎巴嫩南部剩余的彈藥庫存、倉庫和發射器發起了大規模空中轟炸。我們預計將會看到幾天甚至一周或更長時間的額外轟炸行動,直指以色列所說的黎巴嫩真主黨數以萬計的目標。以色列的目標是系統性地削弱真主黨的火箭發射器和導彈庫存,戰爭開始時估算數量在12萬至15萬枚之間。”普利查斯寫道。
不過,經歷過上世紀80年代黎以戰爭、《以色列歷史》一書的作者布雷格曼認為,“我們還沒有處于一場全面的戰爭中,但已經非常接近了。”
“以色列正在使用軍事手段實現其新的戰爭目標,即讓其北部居民得以安全回家。”他告訴澎湃新聞,“目前進展朝著升級的方向在發展,我們離第三次黎巴嫩戰爭似乎已經不遠了,只是戰爭仍然是可以避免的。”
美聯社刊文分析稱,目前的擔憂是,一場新的潛在的戰爭,可能會比2006年以色列與真主黨之間的那場沖突更糟糕。在當時的沖突中,數百名真主黨士兵和約1100名黎巴嫩平民遇害,黎巴嫩南部大片地區、首都貝魯特的部分地區成為一片廢墟。以色列方面,超過120名以軍士兵喪生、數百人受傷。
“2006年第二次黎巴嫩戰爭持續了34天。‘第三次戰爭’的持續時間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真主黨多久回到談判桌。”普利查斯認為,如果真主黨拒絕在向利塔尼河以北遷移的問題上讓步,以色列可能會被迫對黎巴嫩南部發動地面進攻,以將真主黨趕出去。近二十年來從未發生過這種情況。
“地面入侵意味著全面戰爭,而這可能會進一步外溢,成為一場地區性戰爭。”布雷格曼警告說,他仍然相信外交手段仍可解決現有爭端,尤其是美國和法國的作用。
“這些外交努力的關鍵因素是:首先停止巴以沖突,這會反過來阻止真主黨向以色列開火。其次,試圖說服真主黨從北部邊境撤退,這仍是可能的。” 布雷格曼表示,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他作為顧問和副制片人參與了兩部紀錄片的制作,分別是《50年戰爭:以色列和阿拉伯人》以及《以色列和阿拉伯人:難以捉摸的和平》。
原標題:連線40多年前黎巴嫩戰爭參戰者:1985年曾設“安全區”,被困了15年
編輯:陳艷琦責編:廖異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