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程師公開“戰機自造”有關資料 臺灣漢翔公司被罰100萬元新臺幣?
環球網消息,據中時新聞網等臺媒10月3日報道,臺灣漢翔公司一名設計工程師,日前在社交媒體平臺Instagram上發布數張“勇鷹”高級教練機分析資料畫面,經臺空軍與“中山科學研究院”、漢翔公司查核,雖確認未涉及泄密,但仍違反重大保密工作紀律。報道稱,據了解,“中山科學研究院”經過復查后,依違反保密條款裁罰漢翔公司100萬元新臺幣。
“勇鷹”高級教練機資料圖。圖自臺灣中時新聞網
據報道,漢翔公司工程師在社交媒體賬號多次分享包含“戰機自造”的高級教練機在內的工程機密資料,恐有泄密嫌疑。臺防務部門顧立雄當時曾回應稱,如果確定泄密,會將其移送法辦。
中時新聞網稱,漢翔公司9月27日曾對外說明,該名工程師確實為公司員工,目前負責環控系統與相關熱流分析工作,公司各架“勇鷹”號交付臺空軍后,均依程序驗收及服役,但“勇鷹”1110機服役期間,發現機艙噪音及抖動現象,返廠進行測試及改善,該人員為工程處置團隊中的一員,執行飛機異常狀態分析與排除作業,在處置期間加班頻繁,因而在個人社交媒體抒發。
臺“中山科學研究院”在復查之后,認為雖未涉及泄密,但仍屬違反合約中的保密條款,因此依約對漢翔公司開罰100萬元新臺幣。
島內綠媒《自由時報》報道稱,“勇鷹”1110機于2022年底出廠,并于同年12月15日進行試飛,達成該年度交付8架、自2021年起量產共10架的目標。而此次曝光的飛機機體問題,是否為求達標趕工所致,尚待進一步查清。報道說,臺空軍一共采購66架“勇鷹”高級教練機,是“戰機自造”的重要指標,根據行政管理機構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勇鷹”現已完成36架交機工作。
該媒體稱,漢翔公司的聲明意外曝光了該機型存在的飛行問題,也是首次有“勇鷹”高級教練機相對重大的狀況被披露。飛機的機艙噪音會使人員通訊不順暢,并非正常現象;而機體抖動現象,則為較嚴重的異常問題,機身震動可能會因反復應力施壓,導致結構破損甚至解體,影響飛行安全。
原標題:臺媒:因工程師公開“戰機自造”有關資料,臺灣漢翔公司被罰100萬元新臺幣
編輯:黃靈責編:周尚斗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