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打造二戰后最強海軍計劃 澳斥巨資購買美制先進導彈?
澎湃新聞消息,澳大利亞斥資約47億美元購買美國“標準”系列艦空導彈,重點提升反導能力。
據《環球時報》10月23日報道,澳大利亞廣播公司22日報道稱,澳大利亞政府發表聲明,確認將花費70億澳元從美國采購“標準”防空導彈,以加強澳海軍的防空和反導能力。
在亞太地區軍事緊張局勢迅速升級之際,堪培拉形容這項協議為重要里程碑,重新裝備了海軍防御力量。
“標準-6”導彈試射。
澳海軍防空反導能力將大幅提升
據報道,澳政府此次要采購的導彈型號為“標準-2 Block3C”與“標準-6”。前者是在“標準-2”基礎上進行技術升級的防空導彈,后者則兼具防空反艦功能,被認為是美軍武器庫中最先進的海軍防空導彈。
澳主管制導武器和爆炸物的空軍中將菲利普斯表示,70億澳元的采購資金來自現有的300億澳元國防撥款。澳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爾斯表示,這兩種導彈能夠提升澳海軍“遠程打擊海上、陸地和空中目標的能力,并提供末端彈道導彈防御能力”。
澳大利亞此次對海軍防空導彈進行重磅升級,與其國防安全戰略的改變緊密相關。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報道,澳政府于2023年表示,將“優先發展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和加固北部基地”。這是澳大利亞自二戰以來最大的一次國防戰略調整。ABC報道稱,澳政府去年發布的《國防戰略評估報告》警告說,現代戰爭“極大地削弱了”澳大利亞的地理優勢。面對“導彈時代”,澳大利亞卻沒有為此做好準備。
據路透社報道,正在美國華盛頓訪問的澳國防工業部部長康羅伊表示,澳國防軍計劃采購這些導彈已有數年。康羅伊發表聲明稱,澳大利亞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復雜的地緣戰略環境”。他表示,澳大利亞正在通過迅速增強海軍的遠程打擊能力來增強軍事威懾力。
導彈專家李文盛向澎湃新聞介紹說,“標準-6”具備防空和對地攻擊能力,射程超過370公里,與“戰斧”導彈只能亞音速飛行不同,“標準-6”導彈的優勢是具備超音速攻擊能力。
“霍巴特”級驅逐艦也是基于西班牙的F-100型護衛艦發展而來,未來該艦將配備“戰斧”導彈,具備遠程對地攻擊能力。
這些新采購的“標準”導彈主要用于裝備澳海軍最先進的“宙斯盾”戰艦“霍巴特”級和“獵人”級護衛艦。根據澳軍此前公布的信息,“霍巴特”級驅逐艦排水量達7000噸,艦員185人,技術上最大的亮點是配備美制“宙斯盾”防空系統,采用與美軍“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相同的4塊八角面板天線的AN/SPY-1D相控陣雷達,具備強大的防空和反導能力。該級艦武器系統包括1座127毫米主炮、48單元MK-41垂直發射系統、2座四聯裝“魚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以及一架反潛直升機。
“‘霍巴特’級源于西班牙的F-100型護衛艦,西班牙納梵蒂亞造船廠根據澳方要求進行針對性改進,可發射‘標準’系列和ESSM艦空導彈以及具備對地攻擊能力的‘戰斧’巡航導彈。”海軍專家王云飛此前向澎湃新聞介紹說。
“獵人”級護衛艦設想圖。
“獵人”級護衛艦是英國BAE系統公司基于英國26型護衛艦的新型戰艦,排水量超過8000噸,配備垂直發射系統和相控雷達,澳海軍計劃建造6艘“獵人”級,用于取代現役的“安扎克”級護衛艦。
在引進“標準-6”導彈之前,澳海軍防空半徑約150公里,引進射程370公里的“標準-6”導彈后,防空半徑大幅擴展,防空能力進一步增強。“‘標準-6’導彈最大特點是提升了對付反艦導彈的能力,并且可以用于攔截飛行末段的彈道導彈。”李文盛介紹說。因此,引進“標準-2 Block3C”與“標準-6”將大幅提升澳海軍的防空和反導能力。
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今年4月4日報道,由美國防務承包商雷神公司制造的“標準-6”導彈在3月29日實現了“重要里程碑”,在海上試驗中成功攔截了一枚中程彈道導彈目標。 雷神公司證實,升級版“標準-6”攔截了處于飛行末段的彈道導彈。
值得一提的是,“標準-6”是一款多用途導彈,不僅具備防空和反導能力,還具備對地攻擊和反艦能力,緊急情況下可用于攻擊地面目標和水面艦艇,而且導彈射程超過了澳軍此前引進的“魚叉”反艦導彈美軍已經在多次演習中驗證該導彈的反艦能力。
澳推進打造二戰后最強海軍
普遍分析認為,澳軍斥巨資引進美制先進防空導彈是澳打造二戰后實力最強海軍計劃的重要舉措之一。
今年2月,英國《泰晤士報》網站刊文報道,澳大利亞宣布計劃將海軍規模擴大一倍以上,打造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艦隊。報道稱,此次耗資110億澳元的擴建計劃將包括11艘新護衛艦和6艘配備遠程攻擊導彈的大型戰艦。總體而言,澳大利亞計劃將其海軍主戰水面艦隊從11艘軍艦增加到26艘。
國防部長理查德·馬爾斯在2月20日宣布了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的擴張計劃。澳大利亞海軍參謀長馬克·哈蒙德中將稱20日的聲明是“一劑強心針”,并稱這是澳大利亞皇家海軍歷史上“對水面作戰艦隊最重大的投資”。
除了上文提到的“霍巴特”級和“獵人”級護衛艦,以及已經投入使用的“堪培拉”級戰略投送艦,澳海軍未來還將裝備11艘通用護衛艦以及8艘攻擊型核潛艇。
2021年9月,美英澳三國正式宣布建立“奧庫斯”三邊安全伙伴關系。美國和英國將協助澳大利亞建造至少8艘核動力潛艇,今年3月,美英澳三國領導人正式發表聯合聲明,闡述三國核潛艇合作具體計劃。根據計劃,從本世紀30年代初開始,向澳大利亞提供3艘美國“弗吉尼亞”級潛艇,視情況再出售2艘,并協助澳大利亞建造三國聯合研制的核潛艇。
根據相關資料,“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水下排水量為7800噸,可搭載重型魚雷、反艦導彈和巡航導彈,其中早期批次的潛艇可攜帶12枚“戰斧”巡航導彈。
在擴軍計劃中,澳海軍將擁有前所未有的能力——引進“戰斧”巡航導彈和高超聲速導彈,賦予澳海軍遠程對地打擊能力。
根據澳大利亞國防部去年8月發布的一份公告,澳大利亞政府已決定斥資13億澳元向美國采購200多枚“戰斧”巡航導彈,以增強海軍的遠程打擊能力。這批“戰斧”導彈將被部署在澳大利亞皇家海軍現役的“霍巴特”級驅逐艦,以及未來美國向澳大利亞交付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上。
澳大利亞政府在去年4月24日發布公開版本的《國防戰略評估》報告。報告強調澳大利亞需要通過發展澳大利亞國防軍在更遠距離精確打擊目標的能力,“使對手在離我們海岸更遠的地方陷入危險。”
報道稱,澳海軍擴軍計劃將耗資540億澳元,預計到2030年代初,澳大利亞國防開支將增至國內生產總值的2.4%,高于北約定下的2%目標。
但也有專家指出,澳大利亞志在壯大海軍實力,但長期以來澳洲的防務計劃一再受到成本超支、政府政策“U轉”等因素困擾。
澳前高級安全官員肖布里奇說,政府須糾正過去的錯誤,精簡采購環節,否則又會走上建造工程延誤、成本飆升的老路,最終船艦投入使用時,系統已經趕不上時局變遷和技術變革。
編輯:周楊責編:廖異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