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7個搖擺州各有各的“擺法”?
編者的話:距離11月5日美國總統大選日還有最后一天。僅過去一周,美國各州在政治廣告上的支出就已經接近10億美元。尤其在今年的7個關鍵搖擺州,競選傳單和標語牌隨處可見,當地民眾經常收到鼓勵投票的短信,走在街上也可能被人拉住勸說投票。“美國大選的最終結果往往取決于一些為數不多的、真正競爭激烈的搖擺州。”英國路透社報道稱,民主、共和兩黨都會在這些地方投入最多的資金和資源。那么,這些州為何如此重要?它們是如何在兩黨之間“搖擺”的?這些地方的民眾最關心哪些議題,議題背后又與所在州的經濟、社會、文化背景有哪些聯系呢?
獲得最多普選票不一定是贏家
“在美國選舉制度中,獲得最多普選票的候選人不一定是贏家。”英國廣播公司介紹稱,美國的“選舉人團”制度意味著,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和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并不是在進行一場“全國競賽”,而是“逐州比拼”:在美國大部分州,得票更多的候選人將“贏者通吃”,拿走該州所有選舉人票。在總計538張選舉人票中,獲得超過半數的270張就可以入主白宮。而根據每個州人口規模的不同,對應的選舉人票數也不同。
澳大利亞“對話”網站認為,在美國的選舉制度下,少數州的小部分選民就能改變結果:2020年,拜登在全國超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700萬票,但真正讓他在選舉人團中獲勝的,其實只有他在搖擺州超過特朗普的那4.5萬票。
受歷史發展、人口結構等方面的影響,美國大部分州有固定的黨派屬性,而支持誰存在不確定性的便是搖擺州,也叫“戰場州”或“紫色州”。過去每屆大選中搖擺州的數量和構成并不完全一致。今年,美國的搖擺州主要是7個州,它們共擁有93張選舉人票:位于北方的“藍墻州”——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15張)、威斯康星州,以及位于南方的“太陽帶”——佐治亞州(16張)、亞利桑那州、北卡羅來納州、內華達州。
值得注意的是,11月5日不僅是總統大選日,美國國會兩院也面臨改選。參議院100個席位中的34個將改選,眾議院435個席位全部改選,拿下218個席位的政黨成為多數黨,可掌控眾議院。目前參議院由民主黨控制,眾議院由共和黨控制,但兩黨席位差距很小。美聯社報道稱,國會控制權之爭現在仍處于僵局。
賓夕法尼亞州:“最重要的搖擺州”
賓夕法尼亞州常被認為是最重要的搖擺州。據美國《華盛頓郵報》報道,這是因為它有高達19張選舉人票,獲勝者可能只需要再贏得另外兩個搖擺州就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曾作為“藍墻州”之一的賓州近年來逐漸變為“紫色州”。2016年,特朗普以微弱優勢拿下賓州,成為1988年以來首次拿下賓州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2020年,拜登又以1.2個百分點的優勢在賓州險勝。
當地時間10月31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多伊斯頓,選民在巴克斯縣行政大樓的投票箱中投票。
“在許多議題和人口構成上,賓夕法尼亞就像是整個美國的縮影。”美國時政網站GZeroMedia稱,賓州的經濟正從制造業向新興產業轉型;人口以白人為主,但移民群體在增長;州內東部和西部兩大城市費城和匹茲堡的城區更支持民主黨,但廣大郊區和農村地區傾向于共和黨。
能源問題是該州的焦點問題之一。賓州位于煤礦冶鐵等產業衰退的“銹帶”,有廣闊的頁巖層,天然氣產量居美國第二,很多選民從事能源產業相關工作。對于當地是否應使用水力壓裂技術開采頁巖氣和頁巖油,特朗普堅定支持,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幾年前曾以該方法破壞環境為由表示反對,但在這個競選周期略有松口。
佐治亞州:“沒有變藍,而是變‘黑’了”
佐治亞州自1996年開始的6次大選中都傾向于共和黨,但2020年,拜登以0.2%的微弱優勢險勝。《華盛頓郵報》分析稱,民主黨的勝利得益于該州首府亞特蘭大幾個核心縣的迅猛發展。不過,特朗普在該州小城市和農村地區的支持率依然很高。
“佐治亞州沒有變藍,而是變‘黑’了。”美國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佐治亞州負責人格里格斯如此表示。數據顯示,佐治亞州約1/3的選民是非裔。一方面,不少非裔女性支持兼具非裔、亞裔、女性身份的哈里斯。但另一方面,非裔男性更傾向于對民主黨執政期間出現的高通脹及自由主義政策感到不滿。
北卡羅來納州:颶風可能成為意外影響因素
北卡羅來納州曾被認為是“紅州”,從1980年到2020年的11屆大選中,共和黨在該州獲勝了10次。不過,在過去3屆選舉中,兩黨在該州的支持率差距都不到4%,2020年僅相差1%。
據彭博社報道,隨著近年來都市區擴張、少數族裔人口增加以及年輕人涌入,該州“無黨派選民”的數量顯著增加。尤其在年輕人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選民中,民主黨的支持率較高。
今年9月,颶風“海倫妮”在北卡羅來納州造成巨大破壞,美國兩黨爆發爭吵,讓救災工作成了政治戰場,導致不少該州民眾不滿。《衛報》報道稱:“颶風可能成為影響投票的意外因素。”
密歇根州:全美阿拉伯裔人口比例最高
在多個搖擺州,某些少數族裔群體成為決定勝負的關鍵。據BBC報道,密歇根州人口中阿拉伯裔比例為全美最高,民主黨政府在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后的表現或將影響該黨的選情。
從經濟政策來看,和賓州相似,密歇根州也位于美國中北部的“銹帶”,其支柱產業汽車制造業的衰落,加上過去4年高通脹持續影響民生,該州選民對聯邦政府頗有不滿。
不過,直到2016年特朗普取得0.2%的微弱優勢,密歇根州在此前的30年里一直是“藍州”。“今年大選的懸念是,2016年的結果到底是意外,還是該州政治版圖的長久重塑。”
《華盛頓郵報》報道稱: “密歇根州是一個政治上復雜的地區,它并不明顯地分為支持共和黨的農村地區和支持民主黨的城市地區。該州的中等規模城市也占了相當大的投票比例,這可能導致更大的變化。”
亞利桑那州:南接墨西哥,移民問題受關注
英國《衛報》稱,共和黨的“特朗普化”、人口的快速增長、大量年輕拉丁裔選民的出現以及郊區選民對共和黨想法的改變,讓這個曾經以白人保守人群為主的堅定“紅州”成為了搖擺州。2020年,拜登以0.3%的微弱得票優勢拿下該州。
亞利桑那州位于美國西南部,南與墨西哥毗連。作為南部邊境州,移民問題和邊境安全備受關注。亞利桑那州的拉美裔人口達到230萬,占地區總人口的近30%,如何吸引他們的支持成為了兩黨關心的問題。該州拉美裔多為包括非法入境者在內的中南美洲移民的后代,許多人支持對移民持寬容態度的民主黨政府。但從2016年開始,兩黨的支持率差距正在縮小。共和黨負責與拉美裔溝通的亞利桑那州負責人馬丁內斯表示:“在美國出生的拉美裔越來越傾向于認為,不納稅的非法移民享受醫療、教育等服務是不公平的。”
威斯康星州:兩黨得票差距不到1%
威斯康星州是除賓州和密歇根州以外第三個位于美國“銹帶”的搖擺州。2016年,這3個州都投票給了共和黨;2020年,它們又都傾向于民主黨。只有這一個州的兩黨勝負差距在兩次大選中都不到1個百分點。該州選民主要是白人和農村人口,因此農村縣是這里的主要戰場,經濟和社會議題對于這些選民來說至關重要。
11月1日晚,哈里斯與特朗普在威斯康星州最大的城市密爾沃基“同臺打擂”,兩處場地相距僅約11公里。2016年,特朗普將2012年民主黨在該州農村地區的微小優勢轉化為共和黨近20萬張選票的大優勢,從而贏得了該州。2020年,拜登又扭轉局面,尤其憑借在密爾沃基和中型城市的得票優勢奪回該州。
內華達州:失業率最高,住房成本問題突出
據《華盛頓郵報》報道,內華達州大部分選票都集中在克拉克縣,內華達州最大城市拉斯維加斯是該縣縣治,近3/4的居民住在該縣。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報道,與中西部的“銹帶”州不同,內華達州的非白人人口明顯更多,約四成選民是拉美裔、非裔或亞裔。民主黨在過去4屆大選中都贏得了該州。
不過,由于特朗普在拉美裔和工人階級選民中支持率上升,民主、共和兩黨在該州的差距正逐步縮小:2016年和2020年,差距都保持在2.5個百分點以內。報道稱,很多內華達州拉美裔選民對兩黨候選人都不是很熱衷。但由于通脹和醫保成本等問題,他們對于民主黨的支持比2020年有所下降。
內華達州經濟依賴旅游業,失業率為全美最高,住房成本問題突出。特朗普曾說要驅逐移民以釋放更多住房,哈里斯則稱將建造300萬套新住房。但這些計劃能否吸引選民還有待觀察。
“觀察美國社會復雜性的窗口”
外交學院美國問題研究專家李海東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搖擺州一直是觀察美國社會復雜性和社會經濟變遷的窗口。他認為,搖擺州的選民群體往往有錯綜復雜的經濟、社會和文化背景,所以會在不同選舉周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投票模式。近年來,移民增多、產業變遷和城鎮發展等因素,使搖擺州及其選民構成不斷變化,也更難長期鎖定某一個黨派。每當新政策推出,他們便重新審視對黨派的支持,形成在總統大選和中期選舉中都至關重要的政治“風向標”。
原標題:【環時深度】美國7個搖擺州各有各的“擺法”
編輯:吳思責編:周尚斗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