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是哈里斯?
中新網消息,在美國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宣布勝選后,當地時間11月6日晚,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發表演講,承認敗選。哈里斯并與在選舉中獲勝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通電話,向其表示祝賀。
演講中,哈里斯表示,“雖然這不是我們為之奮斗的結果”,但她接受自己在選舉中落敗,呼吁其支持者接受選舉結果,并承諾將幫助特朗普及其團隊以和平方式完成權力交接。
“有時候這場斗爭需要一段時間。這并不意味著我們不會贏,”她對霍華德大學的聽眾說。“永遠不要放棄”。哈里斯還敦促支持者“永遠不要停止努力,讓世界變得更美好。”
三個多月前,哈里斯“接棒”拜登獲得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提名,懷揣著總統的夢想,加入大選的激烈角逐中,然而,命運的齒輪卻并未如她所愿那般轉動,她最終在這場選舉中敗下陣來,與前輩希拉里一樣功敗垂成。在風云變幻的政治風云背后,是什么因素導致她與總統寶座失之交臂?
資料圖:美國副總統哈里斯。
“大熔爐”里升起的政治明星
即使是在以種族多樣性著稱的加利福尼亞州“大熔爐”,哈里斯的個人故事也足以使她在該州的政界、司法界脫穎而出。
1964年10月,哈里斯出生于加州的奧克蘭,她的父親是牙買加裔經濟學家唐納德·哈里斯,母親是印度裔癌癥研究員希亞瑪拉·戈帕拉。
童年的大部分時間,哈里斯跟著母親住在舊金山灣區一帶的勞工階層聚居區。1982年,哈里斯考入華盛頓地區一所以非裔學生為主的大學——霍華德大學,攻讀經濟學和政治學專業。
畢業后,她又轉入加州大學法學院學習,并獲得法學博士學位。
資料圖: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哈里斯。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1998年,哈里斯進入舊金山地方檢察院任職,并在40歲那年當選舊金山地方檢察官。46歲時,她成功當選加州總檢察長,此后又獲得連任。
不過,哈里斯的檢察官生涯可謂“毀譽參半”。她自詡為加州“頂級警察”,卻在舊金山警察局一名警官被槍殺后,拒絕尋求被告人死刑判決。與此同時,她也因打擊執法部門腐敗不力而遭受批評。
2015年,哈里斯宣布競選加州聯邦參議員,獲得時任總統奧巴馬的支持,并于2016年順利當選。在國會山,初來乍到的哈里斯逐漸在一系列聽證會上嶄露鋒芒。她曾對不少經驗豐富的政界人士進行“法庭質詢”,包括特朗普時期的前后兩任司法部長塞申斯和巴爾,以及最高法院大法官提名人卡瓦諾。
憑借在參議院的亮眼表現,哈里斯一時聲名鵲起,被視為“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
“典型的副總統”
幾年后,哈里斯把目光投向了更高的位置。
2021年1月20日,哈里斯宣誓就職,成為美國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總統。此后,她接手了處理移民問題這一“燙手山芋”。然而,移民問題的解決需要重大立法的推動,在哈里斯擔任副總統期間,美墨邊境危機不斷升級。
資料圖:墨西哥蒂華納,移民聚集在美墨邊境。
據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不完全統計,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已有約1000萬非法移民涌入該國。僅2024財年的頭三個月,企圖越境的非法移民便超過了100萬人,這是有史以來的最高數字。
任副總統期間,哈里斯的支持率一直比較低迷。
“哈里斯是一位非常典型的副總統,”美國喬治·梅森大學教授詹妮弗·維克多曾指出,她在很大程度上支持拜登政府的標志性政策,但她本人的受歡迎程度不高,一直沒有成為政治焦點。
然而,哈里斯身上的“副總統”標簽,依舊為她積攢了眾多政治資源,同時也讓她在民主黨內擁有了更高的號召力。
當地時間8月19日,2024年美國民主黨全國代表大會在芝加哥開幕。圖為美國總統拜登,美國副總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同臺向與會者揮手致意。中新社記者 陳孟統 攝
7月下旬,美國總統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大選后,哈里斯成為最“名正言順”的接班人。
加入選戰后,哈里斯接連走訪了數個搖擺州,展開了馬不停蹄的旋風式競選演講。連日來,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克林頓,美國前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以及美國歌手碧昂斯、泰勒?斯威夫特等一眾名人,紛紛為哈里斯站臺背書。
與此同時,她本人也展現出驚人的籌款能力。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于10月21日披露,自7月底宣布參加總統競選以來,哈里斯及其相關政治委員會的競選籌款創下了新紀錄——在不到80天的時間里“吸金”10 億美元。哈里斯在第三季度的競選籌款數額,比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多出了5億美元之巨。
此外,美國政治新聞網指出,哈里斯“燒錢”的速度也明顯快于特朗普,競選開支約為后者3倍。
哈里斯的競選團隊曾稱,她加入選戰的時間較為短暫,因此需要竭盡全力在短時間內讓更多的選民認識她。為增加哈里斯的公眾認知度,需要通過加大廣告投入以及進行現場拉票等方式,來打動選民。
“危險信號”
“毫無疑問:我們會贏”,哈里斯近日在一場選舉集會上堅稱,民主黨會贏得大選。隨著最近幾周民調不斷收緊,民主黨內部經歷了一段高度焦慮的時期,擔憂哈里斯可能要輸給特朗普。哈里斯此番表態也是在回應黨內的憂慮。
然而,這一擔憂還是變成了事實。
在美國,性別、族裔在賦予哈里斯某種特殊優勢的同時,也注定讓她競選總統的道路充滿挑戰。
此前,一系列民意調查表明,哈里斯與特朗普在男性和女性選民當中,存在著顯著的性別差距。
部分民主黨人將特朗普在男性選民中的高支持率歸結為 “厭女” 現象,聲稱一些男性選民尚未做好準備讓一位女性成為總統。而民主黨人也擔心,哈里斯未能鞏固該黨西班牙裔和非裔選民的支持。
美國《國會山報》分析稱,哈里斯和民主黨為安撫黨內極左翼變得過于左傾,這可能導致哈里斯競選失敗。
《紐約時報》還強調,選民對美國的發展方向持悲觀態度,這在歷史上一直是執政黨的“危險信號”。民調顯示,目前只有28%的受訪者表示該國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華盛頓郵報》則指出,“無論誰獲勝,大約一半的美國人都不會如愿。”
原標題:為何不是哈里斯?
編輯:周楊責編:張松濤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