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學生全方位的能力(大學生綜合能力目標和措施怎么寫)?
本文目錄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 怎樣才能培養、提高學生課堂發言的能力呢
- 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 三全育人十個方面
- 大學生綜合能力目標和措施怎么寫
- 怎樣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怎樣才能培養、提高學生課堂發言的能力呢
學生是課堂的主人。一堂課中如果學生參與度不高,教學氛圍不濃厚,教學效果肯定大打折扣,預期的教學目標就會有偏差。由此可見,培養、提高學生課堂發言的能力比較重要。
【案例呈現】
誰愿意來讀課文?——老師久久站立,無人舉手,只好點名。
讀了課文,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嗎?——鼓勵一下,寥寥幾生參差不齊舉了手。
同學們,這段話你們是怎么理解的?——反復強調下,終于有兩雙小手躲躲藏藏舉起來了。
指名發言。聲音含糊不清,聽者興趣不高。
磕磕碰碰下來,教學任務沒有完成。
上面這樣的場景,我們并不陌生。你遇到這個問題了嗎?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原因。
長期以來,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生大量回答老師的問題,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習慣阻礙了我們思考:教師應該提什么問題?提問要達到什么作用?需要提出幾個問題?
有時候學生不愿舉手回答問題,也許就是老師提的問題沒有針對性,太泛濫,沒有真正助學,解疑答惑。學生跳不出教師思維的圈子,禁錮了自己的個性發展。
課堂教學中,難免會出現教學氣氛太嚴肅,學生對老師有敬畏感,不敢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部分學生學習自信心不足,總擔心自己的發言會被同學和老師嘲笑。我們應該給學生回答問題創造適當的情境并加以引導,做到有話可說,有情可訴。
課程特別強調問題在學習活動中的重要性。一方面強調通過問題來進行學習,把問題看做學習的動力、起點和貫穿學習過程中的主線;另一方面通過學習來生成問題,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和想法,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在認真的基礎上,還能就不懂的地方與人交流和商討、請教。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握自己是引導者的角色,提問要有針對性,提問能激發學生思維,能引起學生探究思考的問題。提問前先自問:這個問題要不要問?為什么要問?我預期的目的是什么?
提問可以有四種類型。一是判別類問題,主要對事物加以判別。二是描述類問題,主要是對客觀事物加以陳述和說明。三是探索類問題,主要是對客觀事物的原因、規律、聯系加以說明。四是發散類問題,從多角度、多領域去認識事物。
各類問題可以綜合訓練,注重過程與方法,提高學生思考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依據學習進程,利用問題將學生的思維一步步引向深入,然后大膽舉手發言,共同交流,最終解決問題,有所收獲。
在課堂評價中要把握兩方面:一是在學生學習動機被充分激發,進入自我或與他人之間的良性互動時,教師要減少評價;二是評價應盡量因人而異,尊重學生個性差異,避免引起學生的心理負擔。
教師要親切鼓勵學生積極發言,比如這首詩的意思是什么,作者想表達什么?誰來猜一猜,猜對了表揚,猜錯了老師也表揚,表揚你的勇氣。
此時教師可以以點帶面,通過評價指出成功之處,讓所有的孩子參與到學習思考中比如讀得好,好在聲音響亮自信,這是讀懂了課文的表現。再如,寫得真精彩,讓我們身臨其境領略了奇山秀水的風光。
此時,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引導和啟發,通過評價激發學生進一步思考,比如想想還可以從什么角度來考慮這一問題。再如你有一雙發現的眼睛,繼續尋找答案。
學生經常答錯問題,我們要巧借這一契機,把錯誤當成思考的起點和資源,引導學生積極探索,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老師的作用就是啟發,重在指導,不是評價,倡導學生互動交流。
教師真誠的語言和動作,可以幫助學生樹立信心,始終處于積極的學習狀態,智慧的火花將不斷閃現。
二、如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1、世界上沒有不可能!這就是創新!
“偉大創造精神”是挑戰“不可能”的動力之源。無論是“天眼”“墨子”“悟空”探索等科學前沿,還是先進核能、高性能計算服務等國家重大領域,一批批重要科技成果的相繼橫空出世,就是這“偉大的創造精神”使很多“不可能”成為了人間奇跡。
2、“偉大創造精神”是挑戰“不可能”的動力之源。無論是“天眼”“墨子”“悟空”探索等科學前沿,還是先進核能、高性能計算服務等國家重大領域,一批批重要科技成果的相繼橫空出世,就是這“偉大的創造精神”使很多“不可能”成為了人間奇跡。
3、造就這一項項偉大創造的核心正是“創新”。那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根據學科特點,找到創新教育突破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呢?其實無論是什么學科,要培養創新能力最本質的一條,就是要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發現創新的基礎,疑是創新的源泉。因此在課堂中要善于啟發、誘導學生多思考,多質疑,以疑啟思,提高思維的變通性,要充分運用“變式”,對同一問題、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從而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
4、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一切創造都伴隨著想象,豐富的想象是創新的翅膀。袁隆平團隊能運用“四維改良”技術,在迪拜熱帶沙漠種植中國雜交水稻獲得成功,讓天方夜譚變成現實。離不開他們豐富的想象能力。因此在課堂里,要充分創設讓學生想象的空間。讓學生從不可能想象出無限的可能,從而他們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的開發與培養。
5、歡迎轉發與評論!感謝您的關注與點贊!
三、三全育人十個方面
1、三全育人是指全面育人,包括思想政治、品德修養、學科知識、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文化素養、體育健康、社會責任、國際視野和職業發展等十個方面。
2、這種教育理念旨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使其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健康的新時代公民。同時,三全育人也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為我們的教育事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教育的質量和效益。
四、大學生綜合能力目標和措施怎么寫
大學生綜合能力是指一個人在思維、情感、實踐等多個方面的綜合能力。因此,制定大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目標需要從多個角度進行考慮,采取幾條綜合性策略能夠更好地實現這個目標。
以下是關于大學生綜合能力目標和措施的一些例子,供參考。
1.培養思維能力,提高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加強情感調節和自我管理能力;
3.提高實踐操作能力以及專業技能水平;
4.培養團隊協作和領導能力,提高溝通和交流能力;
5.提高語言表??和寫作,以及信息獲取和分析能力。
1.要求學生在學習中注重思維訓練,不斷學習新知識并將其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2.組織一些情感管理培訓,培養學生壓力應對能力、情緒管理和自我調節的技能;
3.大量開展實踐教學活動,加強實踐技能的訓練,促進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
4.開展一些團隊活動和教學課程,加強團隊管理能力以及溝通和交流的能力;
5.在語言和寫作課程中,要求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和文獻查找,注重學生信息獲取和分析能力的訓練。
需要注意的是,大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需要是一個全方位、系統性的過程,只有在學校、社會、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配合下,才能夠取得最佳效果。
五、怎樣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1、豐富語言,為思維訓練創造條件
思維的過程就是對信息加工的過程,信息是思維的原料,原料越豐富,思維加工越易有效進行,語言修養包括掌握語言和運用語言。掌握語言就必須認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就需要經常鍛煉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這一切都有助于提高思維能力。
大學生仍處于系統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時期,他們可以抓住這個關鍵期,以課本為載體,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通過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來訓練思維,吸取營養,形成正確的思維模式,提升思維能力。
大學生是社會的一份子,除了主要的學習之外,他們也需要進行社會性的交往,還需要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如果大學生以此為契機,把科學的思維方法運用到社會生活事物之中,按科學思維模式思考問題,勢必會對學生的生活正向引導,增強學生正確處理生活中問題的同時也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
4、借用專門的思維工具進行思維訓練
這里所說的工具主要包括專門性的思維書籍、思維軟件等一系列開發思維的應用性工具。利用這些工具,增強了思維訓練的針對性,更加易于大學生克服思維定勢,改變弱勢思維,形成優勢思維,最終全方位的提升大學生的思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