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各中學升學率排名(湖北有哪些不錯的高中哪些學校可以排進全國百強)?
本文目錄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 湖北有哪些不錯的高中哪些學校可以排進全國百強
- 湖北省大學的排名如何有哪些大學還不錯
- 湖北理工學院好不好
一、湖北有哪些不錯的高中哪些學校可以排進全國百強
1、感謝悟空小秘書/頭條教育聯盟的邀請。
2、小西在湖南省,剛還看到一個朋友的提問,臨床醫學考研是選湖北華科的同濟,還是湖南中南的湘雅,本來有意說兩句,后來想想還是算啦,話題太敏感,說真話沒人愛聽。
3、因為離得近,小西同學、師弟師妹中的湖北人挺多,帶的學生中也有幾個是湖北的學生,總體感覺都是挺好的,尤其是在我們高考的那些年,黃岡的模擬題就是噩夢般的存在,作為一個高考進985大學的非學渣(學霸算不上),當時刷了一套黃岡的數學題,打擊的不輕。還記得,一套卷子坐下來也就70多分,果然還是學校的層次不夠高,和我當時做啟東的試題一樣的感覺。
4、當然,近幾年黃岡中學這樣的名校已經走下坡,在省內或國內的知名度都在下降,總體還是招生的問題,我記得在鹽城的我們學校,最優秀的幾個學生都收到過啟東中學的邀請,可是后來省內各城市的高中給的條件比啟東還高,比如我表弟就是市一中免學費,還有部分是直接給獎金的。
5、其實,關于2018年6月的中國百強高中的爭議還是有的,畢竟這是由中國名校校長在校長論文發布的,名校校長評出百強高中,守門員和射門的先鋒是一個人就很容易讓人質疑其公正性,在這之前的"中國百強中學"榜單僅僅公布各省市的知名中學(含高/初中),目的是便于不同省市各個學校之間的溝通和交流,且沒有具體的排名。可名校校長論壇發布的2018年中國百強高中榜單則不同,是有具體的學校和排名,在高考分省市錄取的大前提下,統一指標很難。
6、在這份榜單中,湖北省入選的高中有:
7、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湖北省第1國內第1
8、武漢市第二中學湖北省第2國內第13
9、武漢外國語學校湖北省第3國內第47
10、襄陽市第五中學湖北省第4國內第75
11、在入選的學校數量上,湖北省處于中間梯隊,除8所高中入選的浙江,5所高中入選的區域比較多,如北京、江蘇、廣東、湖南、重慶、福建等地。
12、在入選的4所學校中,小西發現和大部分區域一樣,省會城市在教育資源的壟斷真的不是虛假的,地方的經濟發展不管是對大學、中學影響都很大,學區房的價格也就是這樣吵起來的,看看湖北省入選的4個高中中,前3所(國內前50)的高中都在武漢,有錢的家長能不考慮讓孩子讀武漢的知名高中嗎?
13、另外,黃岡中學(黃岡市)、鄂南高中(咸寧市)、黃石二中(黃石市)、荊州中學(荊州市)、襄陽四中和孝感高中(孝感市)同樣在省內也比較受到家長的認可,一所學校的發展除學校老師、領導、學生的努力外,生源質量也很關鍵,近些年不少名校的起伏就是因為生源質量。
二、湖北省大學的排名如何有哪些大學還不錯
1、湖北省的大學數量在全國范圍內排名第五位(129所),其中本科高校有68所,位居全國第二,專科高校有61所,位居全國第六,是名副其實的教育大省。
2、從目前的高校排行榜中,尚沒有一個排行榜能夠對這129所高校給予一個完整的排名情況,學生們往年報考志愿,基本上只能依賴于各所大學往年的高考錄取分數線進行判斷。
3、從學校的綜合實力來區分,我把它們歸類為三檔,第一檔是985高校: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這兩所高校代表了湖北省高等教育水平的頂峰,是湖北省教育領域的璀璨明珠。兩所985高校不僅僅在國內高校排名中表現突出,在國際知名排行榜中也很優秀,基本上穩定在國內高校第10名左右。
4、第二檔基本上就是湖北省五所211大學,它們分別是:武漢理工大學、華中農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在國內211大學所具備的實力和擁有的政策待遇(財政撥款、科研經費、保研名額等等)相信大家都懂。
5、剩下的大部分院校目前尚無準確的排名,當高考填報志愿時候借助學校投檔線、往年錄取線就可以進行一個初步的判斷,至于是否報考、報考什么專業還需要仔細的了解。
6、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你解除困惑。
三、湖北理工學院好不好
湖北理工學院是一所以工為主、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省屬普通高等學校,地處近代中國民族工業搖籃、華夏青銅文化發祥地的湖北省黃石市。校園占地146萬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積66.5萬平方米,背依青龍山,環繞磁湖水,環境優美,景色如畫,被譽為最美校園。
學校于1975年建校,1977年開辦本科專業,經歷了湖北省高等學校黃石高工班、武漢工學院(現武漢理工大學)黃石分院、黃石高等專科學校等辦學階段,2004年升本成立黃石理工學院,2010年全國首批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2011年更名為湖北理工學院,2016年當選為湖北省高校應用型聯盟首屆輪值主席單位。在湖北省屬高校中率先參加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審核評估。
學校設有21個教學院部,有工、理、經、管、醫、文、教、藝等8個學科門類和55個本科專業。“環境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藝術學理論”和“藥學”4個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群”為省級優勢特色學科群;有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國家級本科綜合改革試點專業環境工程專業,省級“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專業3個,省級綜合改革試點本科專業6個,省級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本科專業6個;省級精品(開放)課程13門。
學校有院士工作站2個、省級研究生工作站1個、省級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8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省級生產力促進中心2個、省級中小企業共性技術推廣中心1個。有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環境保護培訓基地1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6個(其中省級重點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1個、省級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6個、省級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訓)基地2個、省級環境監測人才培訓基地1個、省級知識產權培訓基地1個、省級高校大學生創新活動基地1個。院士專家工作站被評為“湖北省示范院士專家工作站”,“全國示范院士專家工作站”。
學校館藏圖書113.1萬冊,電子資源數據庫19個(含電子圖書225.95萬種),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69億元,體育場館設施齊全。學校現有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6310人,留學生183人。專任教師964人,其中正高職稱103人,副高職稱346人,博士242人,碩士597人。教師中有湖北省“百人計劃”人選2人,國務院津貼專家4人,省政府津貼專家9人,楚天學者12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6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4人;學校從國內外著名高校聘請了2名院士和30多名有影響的學者擔任兼職教授;常年聘有外籍專家和教師在校任教。
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走在全省前列。近三年,學生在“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電子設計、機械創新設計等學科競賽中獲得國家級獎項143項、省級獎項427項;獲批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4項、省級82項;培育和孵化大學生創業公司190余家;獲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126篇;畢業生研究生考取率連年攀升,高于本省非“211”高校平均水平;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穩定在92%以上(本文來源:kENgNiao.Com),就業工作多次被評為湖北省先進集體。創新創業基地先后被認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湖北省政府首批“省級雙創示范基地”、省教育廳首批“湖北省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省人社廳首批“湖北省大學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省科技廳“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協同育人,不斷推進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后與省內外地方政府、國家級科技園區、國內知名企業共建了3個非獨立設置的二級學院;與本地醫療集團共建了2個非直屬的臨床學院;與省內職業技術學院開展了3個專業“32”應用型人才貫通培養模式;與省內外企業共建了近20個研究院和研發中心;與武漢大學、武漢紡織大學等武漢地區高校聯合培養全日制博、碩士研究生63名;與加拿大、美國、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20余所高校和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學術交流和合作關系。
學校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確立了“建設具有鮮明特色的高水平應用型開放型創新型大學”的發展目標。全校師生秉承“明德、格物、經世、致用”的校訓,弘揚“艱苦創業、自強不息、敢為人先、開放創新”的理工精神,堅持服務立校、人才興校、質量強校、改革活校、從嚴治校,促進內涵式發展,致力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擔承新時代大學的歷史使命,奮力譜寫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