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大事下一句是什么呢??
張洪亮 2021-05-15 08:54 凡天下能大事者,以一往無前之勇氣赴之,以百折不撓之耐力持之,雖千山萬岳,一時崩潰而不以為意,雖怒濤驚瀾,而不改其容!
M42****195 2021-05-15 09:03 一、“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 出自(春秋)老子《道德經·第六十三章》。意思是——天下的難事,都是先從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微的小事做起。二、附原典如下: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跳舞的小蝸牛 2021-05-15 09:04
入耳讀書各聲
1、該句原由“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改編而來
2、此聯為明東林黨領袖顧憲成所撰,顧在無錫創辦東林書院,講學之余,往往評議朝政。后來人們用以提倡"讀書不忘救國",至今仍有積極意義。上聯將讀書聲和風雨聲融為一體,既有詩意,又有深意。下聯有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雄心壯志。風對雨,家對國,耳對心, 極其工整,特別是連用疊字,如聞書聲瑯瑯。
3、譯義:讀書人不僅要讀好書,還要關心國家,關心政治,關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體會世間百態,而不要讀死書。
4、顧憲成(1550年-1612年),字叔時,號涇陽,因創辦東林書院而被人尊稱"東林先生"。明代思想家,東林黨領袖。江蘇無錫人,在1580年(萬歷八年)中進士后歷任京官,授戶部主事。
1587年(萬歷十五年),因為上疏申辯,詞語中有觸怒當權者的地方,被圣旨責備,貶謫為桂陽州判官,慢慢提為處州推官。
1593年(萬歷二十一年),顧憲成任吏部文選司郎中,掌管官吏班秩遷升、改調等事務。
1594年(萬歷二十二年),朝廷會同推薦選任內閣大學士,顧憲成提名的人,都是明神宗所厭惡的,從而更觸怒了神宗,被削去官籍,革職回家。
顧憲成回到家鄉以后,同弟弟顧允成倡議維修東林書院,偕高攀龍等講學其中,同時宣揚他的政治主張。1604年(萬歷三十二年)農歷十月,顧憲成會同顧允成、高攀龍、安希范、劉元珍、錢一本、薛敷教、葉茂才(時稱東林八君子)等人,發起東林大會,制定了《東林會約》。
顧憲成等人在東林書院講學之余,往往諷議朝政,逐漸聚合成一個政治集團"東林黨"。
許龍 2021-05-15 09:12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 必作于細.”意思是:天下間的難事一定是由容易的事情演變而成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從細小處開始累積的,出自春秋時期老子的《道德經·第六十三章》。
《道德經·第六十三章》全文為: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少。報怨以德。圖難于其易,為大于其細;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是以圣人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圣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譯文為:
以無為的態度去有所作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處理事物,以恬淡無味當作有味。大生于小,多起于少。解決困難,要在它還容易的時候,成就偉大要在它還細微的時候。天下間的難事一定是由容易的事情演變而成的;天下的大事一定是從細小處開始累積的。
因此,有“道”的圣人從不以偉大自居,所以才能成就偉大。那些輕易發出諾言的,必定很少能夠兌現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勢必遭受很多困難。因此,有道的圣人總是看重困難,所以就終于沒有困難。
位陽陽 2021-05-15 09:15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希望能幫助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