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口罩導致肺結節?殘留環氧乙烷致癌?都是謠傳?
根據相關規定,一次性醫用口罩中環氧乙烷殘留量在分析期后不得超過10 g/g,該濃度不會對人體造成危<愛尬聊_讓生活聊出新高度>害。但環氧乙烷本身揮發性極強,出廠時就已經符合國家標準。再加上長期揮發,殘留和危害健康的可能性很小。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戴口罩作為人們新的生活習慣,在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最近“戴口罩會導致肺結節”、“口罩上殘留的環氧乙烷會致癌”等謠言讓很多人對戴口罩產生了懷疑和擔憂。那么,這些觀點正確嗎?
長期戴口罩和肺結節沒有直接關系。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錢坤介紹,醫院體檢中心數據顯示,作為長期戴口罩的典型人群,醫護人員肺結節檢出率并不比醫院其他不需要戴口罩的人群高。“數據顯示,長時間戴口罩和肺結節的發生沒有直接關系。”錢坤說。
從口罩的材質來看,根據常用的醫用外科口罩執行標準YY0469—2011,口罩面部分為內、中、外三層。內層和外層為聚丙烯無紡布,中間層為聚丙烯熔噴布。
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錢曉明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用于制作口罩的熔噴布是一種超細纖維非織造材料,由聚丙烯高分子材料制成。這種高分子材料加工成熔噴布后,在正常時限內不會產生小分子。他指出,聚丙烯在外力作用下也可能變成粉末顆粒。但這種粉末顆粒是以大顆粒的形式存在的,很難被吸入肺部。
至于口罩內層,錢坤表示,即使口罩內層原料PP紡粘纖維斷裂,形成100微米大小的皮屑進入呼吸道,也會被多重人體屏障阻隔,由呼吸道自凈機制排出,不會產生肺結節。
“數據顯示,只有粒徑小于10微米的顆粒物才會導致塵肺病等疾病。100微米尺度的皮屑,作為生活中的大顆粒,基本上都會被我們的粘液纖毛系統清除或者被吞噬細胞吞噬,不會形成肺結節。”錢坤說。
雖然“戴口罩會導致肺結節”的觀點并不正確,但也提醒我們注意口罩的規范佩戴,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應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產品,并定期更換口罩。“從醫院感染防護的角度,要求每4-6小時更換一次口罩。”錢坤說,“當你發現你身邊的朋友從口袋里拿出一個柔軟、起皺、表面毛茸茸的面具時,你應該提醒他及時更換面具。”
使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口罩可以有效保護健康。
“目前大部分口罩都是用環氧乙烷消毒的,環氧乙烷確實是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類致癌物。”錢坤說,“但是不顧劑量而談論毒性是不科學的。根據相關規定,一次性醫用口罩經過分析期后,出廠時環氧乙烷殘留量不得超過10微克/克,該濃度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環氧乙烷是一種雜環化合物,是一種重要的石油化工產品,也是一種廣譜消毒劑。能殺滅多種細菌、霉菌和真菌,廣泛應用于洗染、醫藥、農藥等領域。
杭州市食品藥品檢驗所醫療器械檢驗所所長肖海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個口罩經過7-14天的分析、出廠、倉儲、運輸、銷售,到達消費者手中大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但環氧乙烷本身揮發性極強,出廠時就已經符合國家標準。再加上長期揮發,殘留和危害健康的可能性很小。
錢坤說,在預
“這兩年新增的肺結節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升級了體檢套餐,從原來的胸片檢查改為更清晰的低劑量螺旋CT,或者其他客觀原因做了胸部CT檢查,才意外發現自己有肺結節。可以說肺結節患者突然增多和戴口罩是同一時期不相關的事件。”錢坤說。
告訴錢坤科技日報,常見的肺結節有四種,分別是炎性結節、增生性結節、良性肺結節和惡性肺部腫瘤。臨床資料顯示,90%以上的肺結節是良性的。
“炎癥結節的外因是細菌和病毒的入侵,內因是機體抵抗力下降。”錢坤說,“然而,在采礦、裝修等方面缺乏足夠的職業保護。會導致你在短時間內吸入過量的灰塵,超過肺部的自凈能力。這些顆粒會在肺泡內長期堆積,形成慢性炎癥反應,最終形成增生結節。”
錢坤說,良性肺結節多在未指明的情況下產生,而惡性肺部腫瘤多由慢性肺部疾病誘發或惡性腫瘤在其他器官轉移所致。
錢坤建議,預防肺結節應注意呼吸道衛生,戒煙,在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戴口罩。同時也要注意客廳環境的通風,避免過度裝修。平時多做運動,增強自己的心肺功能。對特殊職業群體,要加強職業防護,定期參加有毒有害作業的職業體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