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鄧絮陽”:圓生育之夢,讓生命更美?
——鄧絮陽,美籍華人,生命創始人兼CEO
在中國面臨的眾多健康挑戰中,不孕不育是最重要的挑戰之一。按照人口自然增長率計算,我國不孕不育病例每年以數十萬例的速度遞增。借助現代輔助生殖技術,這類問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但需求的井噴使得輔助生殖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越來越嚴峻。
2011年,鄧旭陽老師在2013年創立了“生命”品牌,以“讓生活更美好”為愿景,以幫助中國不孕不育患者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生殖領域持續開展了大<愛尬聊_百科詞條>量細致深入的工作。為了了解詳情,丁香園最近與鄧旭陽就輔助生殖的現狀和應用等諸多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一切都是為了更好地幫助患者
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是指通過治療卵子、精子、受精卵和胚胎來治愈非妊娠癥狀的技術。目前主要包括宮內受精、體外受精-胚胎移植、人類授精、卵子體外成熟、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卵子、精子和胚胎的凍融、移植前的遺傳學診斷等。
關于中國不孕不育的流行病學,根據2013年中國研究人員進行的系統綜述,中國不孕不育的總體發病率為5.7%。根據中國人口協會和國家計生委2016年8月聯合發布的《中國不孕不育現狀調研報告》,我國不孕不育患病率約為12.5%-15%,即每8對夫妻中就有1對存在不孕不育問題。雖然這些不同來源的數據因研究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但考慮到中國龐大的育齡人口,即使就低發病率而言,受這種疾病影響的人數也達到了數千萬。
鄧旭陽說,在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40年間,由于環境因素的變化、生活方式的改變、晚婚晚育數量的增加以及老年婦女生育需求的增加,不孕不育的發生率一直在上升。然而,中國的人口是中國的四倍。輔助生殖醫院近500家,而我國只有少數大型醫院有成熟的輔助生殖技術。可見很多中國人的生育需求是無法滿足的。在鄧旭陽看來,輔助生殖市場的供需矛盾不僅使這項技術變得容易獲得,也為中國在這一領域的開放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加強中美以及輔助生殖技術相對先進的國家之間的交流,必將有助于提高和規范行業水平。
打造教育、交流與孵化新技術的平臺
以試管嬰兒為代表的輔助生殖技術,治療費用昂貴,周期長,對患者的身心影響相對較大,因此很多患者都渴望早日成功。這種期望對輔助生殖醫療機構的技術和服務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有鑒于此,鄧旭陽表示,在選擇醫院、醫生等伴侶時,應將“德、藝、美”作為最重要的考量指標,將輔助生殖技術的控制作為核心競爭力之一。此外,不孕不育給患者和夫妻造成了很大的打擊,需要醫院和醫生全心全意的幫助,而且要求義利雙全,義大于利。因此,在技術方面,醫生必須熟練掌握世界先進的輔助生殖手段。在服務方面,將采用更國際化的預約制度,為患者預留更長的就診時間,努力為每位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方案。
他說,在中國和美國,高端醫學人才都處于稀缺狀態。一代又一代的技術催生新的理念,這需要醫生不斷學習和吸收,才能站在技術的最前沿。希望通過中美交流,輔助生殖技術取得更快進步,最終受益者無疑是來看病的中國患者。
在所有的事物中,希望是最美麗的。在采訪的最后,鄧旭陽表示,這將幫助每一個患有不孕癥的家庭實現擁有一個健康寶寶的希望,讓每一個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