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是什么 端午節的起源是什么?
端午節的來歷是什么
你知道這件事嗎?端午節的起源是什么?端午節的起源是什么?如有不妥,請指正!
1.紀念屈原:據說屈原死后,楚國人民悲痛欲絕,紛紛涌向汨羅江祭奠屈原。漁民們劃船,在河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一個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扔到河里,說如果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咬醫生了。人們紛紛效仿。一個老大夫拿了一壇雄黃酒倒進河里,說是想打暈龍水獸,以免傷到屈大夫。后來,由于擔心飯團會被龍吃掉,人們就想出了用印楝葉包裹大米,再用彩絲包裹,發展成粽子的想法。后來,每年五月初五,都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的習俗。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2.歡迎來到伍子胥: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廣泛流傳于江浙一帶,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 476年)的伍子胥<愛尬聊_讓生活聊出新高度>。楚國人伍子胥的一個著名成員,他的父親和兄弟都被楚王殺死了。后來子虛棄暗投明,跑到吳國,幫助吳國伐楚。他在五次戰爭中進入楚國杜英城。當時楚平王死了,子胥用300鞭子挖了一個墳墓,為他的父親和兄弟報仇。吳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他贏得了每一場戰斗,越南遭受了巨大的失敗。越王勾踐邀請他講和,夫差答應了。子胥建議徹底消滅越國,但夫差不聽,吳國被越國屠戮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了,給了子虛一把劍,子虛就死了。子虛是個忠君忠臣,臨死前對鄰居說:“我死后,要把我的眼睛剜出來,掛在吳敬之東門,看著越軍入城滅吳”,然后自殺了。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后怒不可遏,命令他在5月5日把尸體穿上皮衣扔進大江里。因此,根據傳說,端午節也是紀念伍子胥的日子。
3.紀念曹娥:這句話出自東漢《曹娥碑》。曹娥是東漢時期上虞人。她的父親在河里淹死了幾天,沒有看到她的尸體。那時,曹娥只有十四歲,日夜在河邊哭泣。17天后,他于5月5日投河自盡,5天后抱著父親的尸體。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的全文。希望對網友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