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升學宴視頻講解?古代的時候升學禮儀?
本文目錄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 古代升學宴怎么叫
- 升學入宴禮儀
- 升學宴有什么講究
- 古代的時候升學禮儀
- 古人怎么稱呼升學之喜
一、古代升學宴怎么叫
1、“燒尾宴”起源于文化經濟繁盛的唐朝,是中國歡慶宴的典型代表,與我們今天的“升學宴”所不同的是,人們不僅考上狀元時擺“燒尾宴”,就連升官、升遷也擺。他們除了要感謝老師、同僚,還得感謝君王。
2、“燒尾宴”,有“神龍燒尾,直上青云之欹意”,其典故出自“魚躍龍門”。它有一個美麗的寓言故事,每年春季時,黃河鯉魚溯水上游,但龍門水湍急,鯉魚實難以游過。在歷經多次逆游仍無法越過龍門時,鯉魚便改以跳躍方式過龍門,能躍過者,隨即遭雷電襲擊,尾巴被燒掉,進而變成真龍。故“燒尾宴”又有脫胎換骨、直步青云之意。
二、升學入宴禮儀
首先由主持人上場向大家說明舉辦此次升學宴的目的和意義,再簡單介紹一下主人公。
應主人公十幾年的學習生活與古人的寒窗苦讀相似,所以,主人公將要以模仿古人讀書的樣子慢慢踱步上場,并且背誦古詩,有趣生動的展現一下學生們的學習生活。而且,到場的同學會配合主人公以同樣的方式上場,從而達到烘托得氛圍。
在主人公上場以后,主持人將會和主人公談一談他曾經學習時的情景,并且由此引出視頻。視頻播放的內容既是主人公高中時期學習生活的畫面,再現主人公曾經充滿酸甜苦辣的日子。
視頻播放結束以后,主人公將會向在座的親朋好友展示這十幾年來最大的成果—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而在場的親朋好友們也將會表達熱烈的祝賀。
本次的升學宴將會請來主人公高中時期的班主任陳老師。老師對于學生的成功是給予了很大的幫助的,所以,在當天,主人公會用古人感謝師長的特別的方式——送臘腸,來表達對老師的感謝。
父母是孩子的取得成功的最大功臣,還在的一切都離不開父母的培養。所以,主人公將會用跪拜禮禮的形式感謝父母,表達對父母深深的感謝之情。
視頻將展示的是主人公與她的同學們曾經美好快樂生活。并且以播放視頻的形式引出同學們的到來。
每個同學上場時都會唱一段祝福的歌送給主人公。表達對主人公美好未來的祝福。
在這里宣誓是為了在親朋好友、父母老師的見證下,說出自己對未來、對自己的要求,讓自己不忘過去的辛苦、周圍人的幫助與關懷,不要忘記自己的夢想,一直堅持下去。
三、升學宴有什么講究
1、確認升學宴會的地點。要考慮規格,規格高的安排在高級酒店;一般規格的,則根據情況安排在適當的飯店進行。要考慮升學宴會對象,由于國家現在提倡節儉,盡量升學宴會要簡單高效。
2、租用升學宴開場視頻播放設備。地點確定之后,就要確定是要led屏幕還是投影儀播放升學宴視頻。這需要家長和學生充分考慮場地的大小和光線條件進行選擇。
3、確認升學宴會的時間。時間的安排應充分考慮主、賓雙方都較為合適這一因素,有時若實在難以兼顧,理所當然的應從賓客的方便著想,一般不宜安排在對方的重大節日、重要活動之際。
四、古代的時候升學禮儀
開筆禮,是中國傳統中對少兒開始識字習禮的一種啟蒙教育形式。
在古代,學童會在“開筆禮”,即開學的第一天早早起床來到學堂,由啟蒙老師講授人生最基本、最簡單的道理,并教讀書、寫字,然后參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學讀書。
古時,“開筆禮”是極為隆重的典禮,對每個讀書人來講有著重大的意義,被稱為人生四大禮之一。
“衣冠”不僅僅只是意味著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
衣冠是讓我們憶起先祖那些優秀品德的最好載體,也是讓孩子們知書明理的第一步驟。
所謂“朱砂開智”就是用朱砂為剛剛入學的孩子的額頭正中點上紅痣,這又稱之為“開天眼”。
其寓意著孩子從此眼明心明,好讀書,讀好書。
“擊鼓明智”其目的在于讓孩子目明耳聰、茅塞頓開、創業建功。
“啟蒙描紅”這一步驟主要是讓孩子在老師的指導下學寫“人”字。
之所以選擇這個筆畫簡單而意義深遠的漢字,是希望孩子們在人生的啟蒙階段學會做人,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樣頂天立地。
“啟蒙教育”是由校長為剛入學的孩子上漫漫求知路上的第一課。
孩子們將寫著自己美好愿望的條幅系在紅繩上,掛到古榕樹上,預示著美好心愿將來必將實現
五、古人怎么稱呼升學之喜
尊師重道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孩子升學了,家長總要感謝一下老師,謝師宴也就應運而生,謝師可以表達對老師的感謝,也可以選擇送自己動手做的賀卡等,古人考上狀元后擺的“升學宴”,又叫“燒尾宴”。“燒尾宴”起源于文化經濟均繁盛的唐朝,與我們今天的“升學宴”所不同的是,人們不僅考上狀元時擺“燒尾宴”,就連升官、升遷也擺。他們除了要感謝老師、同僚,還得感謝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