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開局用氣量就持續上升!德國開始為下個冬天犯愁了??
第一財經,德國需要存多少天然氣才能“不慌”?
根據歐洲天然氣基礎設施組織的最新數據,德國所有天然氣設備的儲氣能力為77.54%,半個月前的1月16日為89.87%。
事實上,自今年1月以來,德國的天然氣消費量迅速增加。查閱德國聯邦網絡管理局的數據發現,德國1月2日、1月9日、1月16日和1月23日這幾周的天然氣消費量低于往年平均水平,但分別增長了8%、12.7%、34.9%和8.2%。
德國能源監管機構德國聯邦網絡管理局主席穆勒3日表示,德國未能實現1月下半月節約20%天然氣的目標。
與2018年至2021年的平均消費量相比,德國在今年1月的最后一周僅節約了8.6%的天然氣,其中工業用氣8%,家庭用氣9%。即使考慮到當周氣溫較低,調整后的德國用氣量也僅比2018-2021年的平均水平低13.6%。
據德國聯邦網絡管理局稱,盡管德國今年冬天不太可能出現天然氣短缺,但為2023-2024年的冬天做準備仍是一大挑戰。所以節約天然氣還是很重要的。“最近幾周,天然氣的批發價下降了。公司和私人消費者必須繼續為價格波動和更高的價格水平做好準備。”該機構表示。
Iff經濟研究所能源、氣候和資源中心主任皮特爾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即使歐洲設法熬過這個冬天,關鍵問題是明年冬天會發生什么。在沒有俄羅斯天然氣的情況下,歐洲很難在儲量很低的情況下再次填滿油箱。
應該節約多少天然氣?
2022年夏天,歐盟成員國一致同意,在2022年8月1日至2023年3月31日期間,每個國家對天然氣的需求將比前五年同期平均水平減少15%。其中,德國多帶帶將節約天然氣消耗的目標提高到20%。
去年9月1日,德國發行《節能條例》,有效期至2023年3月1日。內容包括:商店不能再全天營業,以減少室外高溫時空調和寒冷冬季取暖的用電量;在公共建筑中,如果即熱式熱水器主要用于洗手,應將其關閉;一般情況下,大廳和走廊不會有暖氣,辦公室的溫度將被限制在最高19攝氏度。
德國經濟部長查貝克表示,這些措施有望減少2%-2.5%的天然氣消耗,稱之為“微小但不可或缺的貢獻”。
家住德國北部城市的安吉拉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往年從10月份開始,周五的正常下班時間都很早,但下班后并沒有強制關閉辦公樓。但是現在接到新的通知,辦公樓下班后要立即關閉,因為只要有人就需要開暖氣,但是人太少就不劃算了。另外,從10月份開始,浴室也將停止供應熱水。”
但即使這樣也還不夠歐洲智庫布魯蓋爾研究所(Bruggaier Institute)上周發布的《2023年歐洲天然氣展望》稱,歐盟應將減少天然氣需求的政策有效期延長6個月,并在今年10月前至少達到90%的儲氣能力,以確保明年冬季天然氣供應充足。
以此為目標,假設俄羅斯繼續限制天然氣供應,天氣不出現異常,到2023年10月1日,歐盟的天然氣需求必須保持比前五年平均水平低13%。但是,如果俄羅斯停止通過烏克蘭輸送天然氣,節省的需求需要上升到17%,如果俄羅斯所有管道停止出口天然氣,節省的需求需要增加到20%。
德國的天然氣消費
基礎設施建設的瓶頸正在逐步解除。
半個月前,一些德國政治家和經濟學家相繼表示,由于溫和的氣溫、不斷增加的液化天然氣運輸和高于平均水平的天然氣庫存,德國今年冬天避免了能源危機的惡化。
“天然氣儲量在增加,天然氣價格在下降。通脹正在下降,不確定性也在下降,”德意志銀行也表示
根據倫敦洲際期貨交易所的數據,截至2月5日,由于風力發電強勁,荷蘭TTF歐洲的天然氣基準價格已降至每兆瓦時58.6歐元。
布魯蓋爾的最新報告也認為,2023年,德國將比一年前更好地為能源危機做好準備。2022年,德國熱泵銷量同比增長53%。保守假設下,2023年歐盟部署熱泵可使歐盟天然氣消耗量減少0.5%。
報告還指出,基礎設施瓶頸一直是歐洲能源危機的決定性因素,但現在這些瓶頸正逐漸被解除。首先,在過去幾個月里,一些計劃中的基礎設施項目已經啟動,包括法國和德國之間的互聯互通。其次,浮式儲存和再氣化裝置的快速部署將在歐盟的戰略區域提供額外的液化天然氣進口能力,尤其是在德國。
歐洲商學院經濟學教授法塔斯對第一財經記者<愛尬聊_尬聊百科>表示,增強液化天然氣的進口能力是解決歐洲能源危機的思路之一。液化天然氣的優勢是賣家多樣,但問題是需要接收和儲存的設施,而這些設施不可能在一個月內建成。因此,關鍵是要保證配套設施的運行,如運輸船只和接收點。
此外,歐盟國家的天然氣市場比2022年更加緊密相連。這意味著一個國家需求和供給的變化會產生更大的溢出效應。一個國家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它可以從鄰國吸收這些天然氣。“荷蘭可以增加格羅寧根氣田的產量,從而大大降低歐洲的天然氣價格。荷蘭還可以減少進口,同時越來越多地通過管道向德國輸送天然氣。”報道寫道。
報告還建議,歐洲工業應該能夠進口天然氣密集型初級產品,替代國內相應的天然氣需求,并保留后續的高附加值生產階段。如果德國進口氣體密度高的產品和替代品,行業可以減少26%的氣體需求,只損失最終銷售額的3%。例如,巴斯夫可以增加從美國工廠進口氨,然后用它在歐洲制造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