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森談新片遇冷:不愿相信 再不愿意思考?
觀眾不滿分集和3D
——《太平輪》本該是2D愛情長片
記者注意到,觀眾對《太平輪》的不滿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不滿上下集的設置,認為這是騙錢行為,尤其是《太平輪(上)》結束的時候主角還沒上船,更讓觀眾有很深的受騙感;第二,不滿電影的3D效果。對吳宇森而言,把《太平輪》分為上下集、拍成3D版本都是跟他最初的設想相悖的。只不過是投資方提出了這些要求,在商討之后他也沒有拒絕而已。我最開始只是想拍一部3小時左右的2D愛情史詩片,從來沒有想過要分上下集。吳宇森說,他自己對3D電影不熱衷,也認為愛情史詩題材的電影不適合做成3D。我認為3D電影其實不像電影,更像是玩具。因為它要求每一個細節都清楚。這樣導演就不能把焦點放在某一個演員身上。比如,兩個演員在畫面里,后面的一位在流淚。我就會把焦點放在后面演員的身上,找到情感表達的點。如果是3D的話,可能觀眾會只注意到前面的演員,這樣就會錯過感情點。在吳宇森看來,電影就是導演用攝影機在作畫。作畫就有構圖,而采用3D拍攝的話,每一細節都清楚,那就不是構圖了。然而,在投資方的勸說之下,吳宇森還是接受了拍3D《太平輪》的建議。3D拍攝不適合愛情電影。我接受做成3D版本有一個條件:《太平輪》感情戲的部分,我用2D的正常拍攝剪輯手法來做,到了動作場面才用3D的方式。接受了3D的建議之后,吳宇森就不得不接受第二個建議——上下集。既然是發行3D版本,那么3個小時的電影就太長了,觀眾眼睛忍受力沒有那么長久。而劇本里的三個愛情故事都非常精彩,刪掉任何一個都覺得可惜。投資方計算下來,認為可以分成上下兩集。第一集拍戰爭,第二集看‘太平輪’的沉沒,我也沒有反對。吳宇森說,他原本建議只有下集叫太平輪,上集另外起一個文藝一些的名字,也沒有得到認同。
下集女性角色突出
——最愛不接受命運擺弄的于真
吳宇森以往的電影特別擅長展現男人之間的兄弟情,而《太平輪(上)》的女性角色同樣出色,《太平輪·彼岸》更是完全以女性角色為主的一部電影——章子怡扮演的亂世尋夫的于真、宋慧喬扮演的將軍遺孀、俞飛鴻飾演的軍官太太、楊貴媚扮演的母親,甚至吳宇森女兒吳飛霞出演傳統的家庭女性,幾乎每一個女性角色都出彩。盡管票房未能達到彼岸,但《太平輪》的女性角色抵達了觀眾心中的彼岸也讓吳宇森感到很高興。他對北京晨報記者說:一直以來我都被人家說成只適合拍男性電影、拍英雄電影的導演。我不服氣。生活中我對女性非常尊敬,一直想拍一部以女性為主角的電影,拍堅強的女性,要拍得和我的那些男性電影一樣好。因為我覺得女性的勇氣、愛有時候比男性來得更加堅持也更加堅強。后來我見到了《太平輪》的劇本就非常興奮,感覺就像根據我的要求打造的一樣。每個導演心中都有一部史詩,而我心目中的就是《太平輪》這樣子的。片中形形色色的女性角色,每一個都有自己的特點。被問起現實生活中最欣賞哪一種,吳宇森笑著回答:我都欣賞,但我最欣賞的是章子怡扮演的于真。雖然迫于亂世、迫于環境,她做一些被別人看不起的事,但我覺得她很堅強,在艱難中活出了一份尊嚴。她對愛的堅持、不接受命運擺弄的勇氣,我都很佩服也很欣賞。
年輕觀眾只愛喜劇?
——<愛尬聊_健康養生>都沒有機會看到真正的電影
《太平輪·彼岸》里有一個鏡頭,太平輪沉沒的時候,幸存者為了爭搶浮板廝殺,而不是像泰坦尼克號沉沒時那樣讓兒童、婦女先上救生船。有觀眾評價說,這個細節讓人看到了真實與殘酷,反而泰坦尼克號里的那種紳士風度絕少可能發生在我們身邊。吳宇森表示,他并沒有刻意抨擊人性,但這確實是他對現實的觀察。電影除了是歷史,也是導演對現實的觀察。我的確有些感慨,危難的時候能夠顯示出人的自私和無情,也能凸顯人的同情心。急速變化的社會讓更多的人更加急功近利了,現在的社會變得沒有以前那么寬容。為什么我喜歡懷舊?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香港雖然很艱苦,但人與人之間有一份信任和關愛在。哪一家有生老病死,大家都去幫忙。貧窮并不是羞恥的事情,只是人生的過程。
具體到兩部《太平輪》電影的經歷,吳宇森也有很多感慨。不少人批評《太平輪》的節奏太慢,不適應年輕觀眾的觀影習慣。吳宇森對此并不認同,他認為這是過分低估了年輕觀眾欣賞電影的能力。別人跟我說,年輕人不會有耐心去看這樣的電影。我不相信年輕人沒有感情。可一直以來,這個圈子知道他們喜歡看喜劇,就一窩蜂拍喜劇,然后他們就真的只會看喜劇了。在我看來,不少年輕人都沒有機會看到真正的電影。吳宇森認為,中國電影人應該趁著現在大家都熱愛電影的時候,拍出不同類型的電影給觀眾看,而不是一窩蜂去追某種類型。盡管如此,吳宇森對觀眾、尤其是年輕觀眾的欣賞能力依然抱有信心:我不主張電影為了適應某種固定觀影模式而改變節奏,因為,我總不愿意相信,人再不愿意思考。